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6年01月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407179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6年01月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6年01月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6年01月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微观环境指的是( B ),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情景。A社会制度B社会情境C社会文化D自然条件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形式、文化、自然条件等。微观环境指的是社会情境,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等情景。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划分标准就是看人们是否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往范围之内,处于直接交往的范围则是微观环境,处于间接交往的范围则属

2、于宏观环境。而社会化环境则是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统一。42对现存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叫( B )A调查研究B档案研究C自然研究D现场研究档案研究就是对现存材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403个体由于欣赏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态度从而采纳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过程,叫( B )A内化B认同C分化D泛化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机制:1、内化。我们把这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则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凭借这些规则来行动的过程就叫内化。简单地说,内化就是接受外界加于的规则而作为内在标准,用这些标准指导我们的行动;2、认同。我们把认同定义为个体由于欣赏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态度从而采纳

3、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一个过程。574根据詹尼斯和费希巴赫的研究,恐惧程度与态度的改变呈( B )关系。AU型B倒U型CW型DM型要利用害怕这种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第一,必须引起沟通对象一定程度的害怕(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呈倒U型关系,中等恐惧程度最容易使态度产生改变);第二,必须向沟通对象指出恰当的应付方法或解决方法。785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B )A缩小B增大C变复杂D变简单人们发现年幼的儿童维持较小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3086社会心理学上,把会产生对比效应的观点范围,叫做听众的“( C )”。A异化效应B接受幅度C拒绝幅度D去个体化我们把会产生同化效应的观点范围,

4、叫做听众的“接受幅度”;把会产生对比效应的观点范围,叫做听众的“拒绝幅度”。接受幅度包括个体认为可以容忍的观点以及他认为可以采纳的观点;拒绝幅度包括个体认为不予考虑的所有观点。 在社会心理学上,称听众使得不可接受的观点显得比实际上更为极端为“对比效应”;称听众使得可以接受的观点显得比实际上更类似于自己的观点为“同化效应”。837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以个体的方式来行动而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之为( D )A相依性B非偏离性C去独立性D去个体化我们把去个体化定义为,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以个体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2288认知失调程度与个体所

5、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 A )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D无关影响认知失调程度/影响失调程度有以下几个因素:1、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增加;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例;4、为了估计上述因素造成的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失调程度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述:失调程度=不一致的认知数*重要性/协调的认知数*重要性。909罗斯指出,我们通常认为,一般人们像我们一样。如果我们以一定方式行动,我们希望其他人也会这样。这是归因中的( B )A行为中心偏见B自我中心偏见C显著性偏见D观察者偏见自我中心偏差(自我中心偏见

6、):罗斯等人指出,我们通常认为,一般的人们像我们一样。根据这样的假设,我们有一种错误的“一致性反应”的倾向,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期望,其他人也会这样。11810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就叫( C )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同化效应通常我们对一个人形成的某些评价有可能歪曲我们对他的判断。这就是说,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一现象称作晕轮效应。在实际生活中,“晕轮效应”使得人们对其他人产生认知偏差。12311通俗心理学的

7、关键是( B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海德的通俗心理学理论。对归因的理论研究是从海德开始的,我们常把海德誉为归因研究的创始人/归因理论的创始人。海德认为,归因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首先,人们有这形成对周围环境的一贯性理解的需要;其次,人们有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其中一个要素是要预见其他人将怎样行动。海德认为,我们普通人都具有预见他人将怎样行动的能力。所以海德认为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因果解释的基本能

8、力和基本理论。这种理论就叫通俗心理学。内容: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确定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1、归因原则。我们怎样做出因果关系的归因呢?海德认为我们一般使用“不变原则”。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下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并且,如果在那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产出,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这就叫“不变原则”;2、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海德认为,行动是由人的力和环境的力相互作用而成,即行动(A)=f(P+E)。如果P(个人的力)强于E(环境的力),会做出对人的归因。如果E强于P,会做出对环境的归因。1081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 )A对抗理论B

9、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J.布雷姆1966年进行的“心理对抗”实验。他通过实验证明,“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是在自由地从事一项习惯的行为时,如果他的自由被取消或受到取消的威胁,就会产生心理抗拒现象。(Brehm,J.W.A theory of psychologicalreactance.New York:Academic Press,1966,P.15.)抗拒的程度与这样两个因素成正比:(1)被取消或受威胁的自由的重要性;(2)该种自由行为的比例。而这种心理上的抗拒可视为是一种旨在重新确立被取消或受威胁的自由的动机状态。(网)1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D )的影响。A社会

10、关系B群体任务C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群体绩效指的是通过群体的活动,群体所能达到目标的成就或最终状态。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有:1、群体的规模;2、群体内聚力。群体的内聚力与群体绩效的关系,受到群体规范的影响。如果群体有着高内聚力,并且其规范也要求有高水平的绩效,则群体会有较高的生产率。相反,如果群体具有高内聚力,而其规范要求较低水平的绩效,则群体只会产生较低的生产率。一般来说,群体内聚力并不直接影响群体的绩效,而是扩大了群体中占优势的关于生产率的规范的效应。群体内聚力不仅与群体规范交互作用,而且和任务特征也有着联系;3、奖励制度。28414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

11、得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 A )A习得的无望B习得的抑郁C习得的懒惰D习得的无能习得的无助,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14415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B )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规范则与角色期望有差别。规范是对在一个社会环境中所有人相称的行为的一般性期望,而不管人们拥有的位置。3816多拉德等人认为,“挫折侵犯假设设想在

12、挫折和侵犯行为之间( C )”。A没有因果关系B有负相关C有着普遍的因果关系D互为因果关系挫折侵犯性理论是多拉德等一批心理学家在1939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多拉德等人写道,“挫折-侵犯假设设想在挫折和侵犯行为之间有着普遍的因果联系”。197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包括( ABCDE )A政治B经济C文化D教育E医学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是很广泛的,差不多涉及社会生

13、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学、政法、宣传、卫生民政等,而且它还关联到社会与个人之间许多层次。212宏观环境指的是( ABCDE )A社会制度B意识形态C经济形式D文化E自然条件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形式、文化、自然条件等。微观环境指的是社会情境,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等情景。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划分标准就是看人们是否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往范围之内,处于直接交往的范围则是微观环境,处于间接交往的范围则属于宏观环境。而社会化环境则是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统一。43态度的功能有( ABCD )A调节功能B自我防卫功能C表达功能D知识功能E决策功能一般来说,态度

14、的功能主要有四类,即调节功能、自我防卫功能、表达功能和知识功能。调节功能也称之为工具性功能或功利性功能。544求助者的下列特点会影响利他行为( BCDE )A健康状况与性别B依赖性C亲密关系和吸引力D类似性E责任求助者的一些特点会影响利他行为。这些特点主要有依赖性、亲密关系、吸引力、类似性和责任:1、依赖性。接受帮助的人的依赖性会影响利他行为发生的频率;2、亲密关系和吸引力。像朋友、亲戚等亲密关系意味着互相依赖性和帮助的义务。一般而言,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同样,求助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加获得帮助的概率;3、类似性。类似性会导致吸引。因此,吸引力和帮助的关系合乎逻辑地引出类似性与帮助的关系。人们往往会帮助那些与自己相类似的人;4、责任。当人们认为求助者由于不负责任或由于漫不经心而引起了问题和麻烦,往往会期望他自己解决它。1845人际冲突的主要形式有( 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