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最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40514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71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最终)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最终)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最终)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亲,该文档总共1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最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最终)(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2019.08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一8.268.30 草原(3)丁香结(3) 书法(1)课外阅读(1)二9.29.6古诗词三首(2)花之歌(1)习作(2)语文园地(2)三9.99.12七律长征(3)狼牙山五壮士(3)书法(1)课外阅读(1)9.13中秋节放假四9.169.20开国大典(3)灯光(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五9.239.27语文园地(2) 竹节人(3)宇宙生命之谜(3)六9.299.30故宫博物院(1)习作(2)书法(1)10.110.7国庆节放假七10.810.12语文园地(2)桥(3)穷人(3)八10.141

2、0.18在柏林(1)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九10.2110.25夏天里的成长(3)盼(2)习作(3)十10.2811.1古诗三首(3)只有一个地球(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11.411.8青山不老(1)三黑和土地(2) 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十二11.1111.15文言文二则(3)月光曲(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三11.1811.22京剧趣谈(2)口语交际(1)习作(2) 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四12.2511.29少年闰土(3)好的故事(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五12.21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3、(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六12.912.13复习(8)十七12.1612.20复习(8)十八12.2312.27复习(8)1草 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通过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结合画面去体会作者描写的草原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2制作课件:草原分

4、布图;中国画欣赏图片;草原风光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准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你去过草原吗?在你的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呢?2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草原吗?出示“草原分布图”,使学生了解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地区。3讲述:很多年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美景,结识蒙古族同胞,一起感受草原独特的风情。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呈现情境,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

5、往,产生“走进”大草原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提示: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读词语,拼读加点字,然后在括号里写出拼音):绿毯() 陈巴尔虎旗()衣裳() 彩虹()马蹄() 豆腐()羞涩() ()微笑()(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读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蒙古包好客同行似乎指导:读准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再给多音字扩词。重点理解“同行”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并举例说明。同行xn:一起行路。同行hn:行业相同;同行业的人。3再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理清作者参观访问

6、的经过,试着概括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草原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归纳。(板书:景物美、人情美)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作者参观访问的“行踪”,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展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也使下面的学习过程有物可寻,有章可遵。三、品读感悟,共同鉴赏1过渡: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2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景美?边读边作批注,想好后可以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3学生交流品味。(1)课件出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7、先抓住“清鲜”“明朗”感受天空之美,再换词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2)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板书:一碧千里)先理解“一碧千里”中“碧”的意思,然后猜测“一碧千里”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大草原“一碧千里”的画面;联系本段第二句话,理解“并不茫茫”的意思,体会并读出草原无边无际的绿与美。(3)课件出示:“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图文结合,体会作者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的好处。引导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修辞方法的妙处。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绣”字的妙处

8、,从而感受羊群给草原带来的生机,感受草原的动态美。指导学生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体会草原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美。(4)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渲染”与“勾勒”的意思,多媒体呈现“中国画”和“小丘图”,两相对比,体会比喻之妙,小丘之美。抓住“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感受草原绿得油亮,仿佛与天融合的美好意境。指导学生通过个别读、齐读等方式表达阅读感受。4以情激情,感受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1)过渡:面对一碧千里的草原,作者不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而且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尽情抒发了当

9、时的感受。请找出相关句子,一起来读一读。(2)交流出示,引导点拨。假如你就是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呼吸到那么新鲜、干净的空气,看到那么晴朗、明净的天空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又会怎么做呢?课件出示句子:“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等到学生和作者有了相同的感受以后引导朗读,表达愉快、赞美之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引导探究:联系上文,这种境界指怎样的境界?抓住关联词语“既又”体会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惊喜、激动之情。抓住“回味”,感受草原风光的如诗如画,让人沉醉的美景。这

10、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配乐朗读,以轻缓的语调读出回味的感觉,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5理清文路,指导背诵。(1)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这些景物的?(2)交流小结:作者是按从上(天空)到下(草地)的顺序来描写的;每写完一处景物,即时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传达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 要关注描写顺序,学习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设计意图: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感受景物之美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

11、语言。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草原景色之美,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美、情感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草原的人情美。2抄写生字新词。要求:字迹工整,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毯”字。注意“毯”是半包围结构,先写“毛”,后写“炎”,“炎”的末笔改为点。“毛”的竖弯钩要长,托住“炎”。3背诵第1自然段。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写字要求时特别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特殊地位,理应考虑到这一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美景1齐读课题。2朗读词语。一碧千里翠

12、色欲流 勾勒渲染迂回洒脱拘束群马疾驰襟飘带舞3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引导学生回忆:初入草原,我们就被草原的迷人风光深深吸引了,回忆一下,作者抓住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草原的美景?板书:景物美、人情美。4背诵第1自然段。5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草原,去见见草原的人民,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激活学生对美的认知,在复习巩固中积累文中优美的片段。二、扶放结合,感受人美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交流。(板书:远迎、相见、款待、联欢、话别)2导学引路,细品“远迎”场面,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1)默读课文第2自然

13、段,画出最能体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语句,圈出重点字词,简要写写阅读感受。(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悟:从“男女老少”体会迎宾的人之多;从“各色衣裳”体会蒙古族人民对客人的尊重;从“风吹来似的”“群马疾驰”“飞”感受蒙古族人民迎客心情的迫切,性格的豪放,待客的热情,作者的激动情怀。理解“襟飘带舞”。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因为“男女老少” “各色衣裳”再加“群马疾驰”,才有“襟飘带舞”,将此情此景,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既表

14、达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又表达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在“远迎”前板书:热情。(3)指导抓住重点词读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3扶放结合,合作探究后四个场面,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1)小结学法,布置自学要求:默读下面四个场景,先圈画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将你的感受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最后试着通过朗读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2)学生自学,合作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相见。“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交流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后引导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客人”和“主人”:“刚才你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吗?为什么握住手不放呢?为什么笑个不停呢?”在“相见”前板书:激情。款待。“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