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_真题+答案+解析_WORD完整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405067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_真题+答案+解析_WORD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_真题+答案+解析_WORD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_真题+答案+解析_WORD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_真题+答案+解析_WORD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_真题+答案+解析_WORD完整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开始答题:1“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 )三分(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豪 遗憾 B.无奈 悲伤C感伤 埋怨 D.骄傲 惭愧答案:A解析:注意语言的照应,说话的人是“爱好古典诗歌”的人,因此第一个空必然是褒义词,“自豪”或者“骄傲”都可以,排除消极意义的“无奈”和“感伤”;而第二

2、个空要填的消极意义的词,必然要语气弱一些,因此“遗憾”比“惭愧”好。2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 )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 )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向是:A 传达 虚浮 B 包涵 虚无C 贯穿 空洞 D体现 枯燥答案:C解析:首先茶艺过程和“贯穿”一词表达意思一致,另外只有精神没有技术是一种缺乏具体内容支撑的空洞。3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就能在国际上获得( )基因产业的“王牌”

3、,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 )申请了专利。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向是:A 垄断 抢先 B 操纵 独立C 控制 自发 D 专营 及时答案:A解析:本题的解题点在后一个空,前文提到这是“基因专利争夺战”,因此,应该是“阶段性研究成果”“抢先”申请专利最合适。而“及时”的语气明显太弱,不能与“争夺战”相照应。“独立”和“自发”显然放在空里不合适,因此,其第一选项的“操纵”和“控制”也要排除掉,只能选“垄断”。4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

4、( ),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日中天 B. 声名鹊起C享誉中外 D. 名声大噪答案:B解析:从文段意思可知,景泰蓝产生时间早,而其名声远播却是后来因为皇家的重视才开始的,“声名鹊起”指是“知名度迅速提高”,符合景泰蓝发展的过程。而“如日中天”、“名声大噪”不能体现景泰蓝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的过程,而“享誉中外”在文中没有体现。5五四运动后,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有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 )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 ),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依次填入划横

5、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辨别 现象 B. 鉴别 弊端C识别 通病 D. 甄别 矛盾答案:B解析:从“认真思考”可知,要选择语义重一些的,因此选“鉴别”或“甄别”;从“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可知,“弊端”比“矛盾”合适。6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 ),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渐达到一种互相( )的良性发展状态。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契机 适应 B. 手段 促进C目标 协调 D. 标志 制约答案:A解析:文段内容可知“手段”与“标志”不合适,而“人类活

6、动”与“气候”只能逐渐“互相适应”而不能“协调”,因此选A。7与先辈不同,这一新生代的中国研究人员不愿意( )接受古籍中的描写。在希冀精确追溯中国历史的尝试中,他们所( )的是实物、数据以及更为“西式”的方法。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盘 倚重 B. 直接 擅长C无端 强调 D. 被动 依靠答案:A解析:与后文“精确追溯”相对应的,第一个空应该填“全盘”。而且“希冀”为书面语,正好与“倚重”相对应。8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 )的联系。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 )的功效。A区分 釜底抽薪 B. 确认 投石问路C割裂 一石二鸟 D. 分

7、割 正本清源答案:C解析:由第一个空可知填“割裂”或“分割”,“正本清源”是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而一石二鸟的意思是一种方法可以获得两个正面结果,符合题意,既改善睡眠,又治疗疾病。9“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 ),深入( )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高瞻远瞩 分析 B. 高屋建瓴 发掘C见微知著 彰显 D. 由表及里 剖析答案:B解析:由“胸怀全局”可知“见微知著”、“由表及里”不合适。而与“新闻的理性力量”搭配的只能是“发掘”,而不能是“分析”。10既然编全

8、集,希望完整地( )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 ),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展现 闲言细语 B. 描绘 蛛丝马迹C呈现 只言片语 D. 还原 一鳞半爪答案:C解析:“编全集”只是一种整理活动,不是“描绘”或“还原”,“闲言细语”是贬义词,而文中没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因此要选“只言片语”。11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

9、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 )之处,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 )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细致 子虚乌有 B. 精准 虚无缥缈C合理 扑朔迷离 D. 精确 空穴来风答案:B解析:“年表”侧重于年份的事件描述,因此应该填“精准”。“子虚乌有”色彩贬义,“空虚来风”是指事情发生有依据,不符合题意,“扑朔迷离”是指让人分辨不清,不符合题意。12媒介的诞生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们使用媒介的独特性也是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生活,这两者本来都有良好的( )。然而,科学技术与人类意识发展上的失衡,导致媒介在被过度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会脱离人的(

10、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出发点 掌控 B. 目的性 约束C侧重点 控制 D. 适应性 规划答案:A解析:“为了”一词表达出目的性和出发点,“约束”不符合题意。媒介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有效工具,应当是“掌控”而不是“约束”。13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 ),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 ),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异曲同工 偏差 B. 大同小异 变异C不谋而合 歪曲 D. 殊途同归 问题答案:A

11、解析:本题的解题点在后一个空,从与“初始的细微改变”和“结果的极大差异”相照应的,只能是“偏差”。14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除了极少数的人能( )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炼,依托( )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独立 同事 B. 一手 集体C直接 组织 D. 主动 团队答案:C解析:文中大多数人都是先磨炼、再成功,是间接的建立自己事业。极少数人与此构成对比,故第一个空应该是“直接”创建自己事业。15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 )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 )的纸房子,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

12、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B. 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C兢兢业业 巧夺天工 D. 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答案:D解析:由第一个空前“本能”可知胡蜂营造蜂巢是一个天生具备的能力,故可排除A、C。货真价实强调东西符合价值,名副其实强调本质属于哪一类事物,文中强调蜂巢与纸之间的高度相似,名副其实更符合要求。16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 ),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却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独当一面 学习 B. 如鱼得水 把握C游刃有余 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