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A、B案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4404765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A、B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A、B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铁路修到拉萨去》A、B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A、B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A、B案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学习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准备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

2、?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不读ji“狰狞”读准后鼻

3、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4.(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

4、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13自然段) 4.师读:“然

5、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 三、读后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 (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文章来源:爱我大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