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3.1地壳物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98425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3.1地壳物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 3.1地壳物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 3.1地壳物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 3.1地壳物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 3.1地壳物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3.1地壳物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3.1地壳物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考地理 3.1地壳物质、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总复习优化训练 人教大纲版优化训练基础达标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A.和B.和C.和D.和2.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3.下列对变质岩的叙述,正确的是()A.页岩是由板岩受挤压变质而成的B.变质岩中含有煤、石油等矿物燃料C.变质岩与岩浆可以相互直接转化D.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形成变质岩解析:第1题,变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其他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图中

2、与变质岩相连的过程有3个,而过程只能是变质岩经重熔再生作用成为岩浆,所以和表示变质作用。第2题,化石是古生物遗体或遗迹伴随着沉积岩的形成过程而被保存起来,所以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化石,即A项(页岩和石灰岩)正确。第3题,A项应是板岩,由页岩挤压变质而成的。B项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属沉积矿,只存在于沉积岩中。C项变质岩可经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而岩浆只能直接形成岩浆岩,而不能直接形成变质岩。答案:1.D2.A3.D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板块主要位于10W60E。读图,完成46题。4.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判断,两大板

3、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C.落基山D.阿尔卑斯山6.主要位于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是()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解析:第4题,在赤道上,10W60E为非洲板块,由此向东的板块为美洲板块。第5题,板块和分别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两者相撞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第6题,板块上的非洲大陆东海域为暖流,西海域为寒流,东岸无世界著名渔场,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 答案:4.D5.A6.A右图是“喜马拉雅山区某交通不便谷地中的景观图”。读图,完

4、成78题。7.图中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A.受挤压,经侵蚀B.受挤压,经风化C.受张力,经搬运D.受张力,经沉积8.形成图中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应该是()A.地质灾害少B.土地可以耕牧C.河湖密度大D.旅游资源丰富解析:第7题,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信息“山区谷地”“露出地表的地质构造”,图中的地质构造为褶皱,此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岩层受到水平方向挤压力的作用。这里坡地较陡,流水等侵蚀作用强烈。第8题,图中聚落地表平坦,有利于耕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是该聚落形成的最基本的环境条件。答案:7.A8.B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

5、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材料二:右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1)图中的山脉是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板块a_为板块,板块b为_板块。(2)据新华社报道,秘鲁南部2007年8月15日晚当地6时42分(西五区)发生里氏7.5级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现象和图示内容相同的是()A.都是由内力作用造成的B.都发生在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的交界处C.都发生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都发生在世界地震带上(3)根据图示,从地壳运

6、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4)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有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抬升而成,属于褶皱山。第(2)题,秘鲁处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第(3)题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分析影响要从对地质和生活两个方面展开。答案:(1)喜马拉雅山褶皱印度洋亚欧(2)ACD(3)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挤压。(4)在地质上有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 能力提升读“岩层地质图和等高线示意图”,完成1011题。10.该图从

7、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A.山脊、向斜B.山脊、背斜C.山谷、向斜D.山谷、背斜11.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在该图C岩层中能够找到化石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解析:第10题,图中等高线向高纬凸出,说明弯曲区中心线的高度比两侧低,为山谷,岩层以A处为中心向两侧由老变新,为背斜。第11题,C岩层为砂岩,属于沉积岩,能找到化石。石灰岩地区不适宜建大型水库。图中的地貌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0.D11.C(2010湖北十堰模拟,1719)读“四条经纬线上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214题。12.线与线的交点所在

8、地区经常出现大片基岩裸露的类似荒漠化景观,其产生的地理学原因是()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13.关于图中各线交点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与线相交地区地带性植被是热带季雨林B.线与线交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地形崎岖C.线与线交点所在地区地表坦荡,是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区D.线与线交点所在地区在进行交通线路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保证地基的稳固性14.线与线交点所在的地区附近有色金属矿丰富,由此推断该地主要基岩为()A.石灰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12题,线与线的交点所在地区是我国云贵高原,出现的大片基岩裸露的类似荒漠化景

9、观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3题,线与线相交地区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线与线交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不足;线与线交点所在地区地表坦荡,荒漠化严重,以游牧业为主。第14题,线与线交点所在的地区是南岭,有色金属丰富,所以其基岩主要是变质岩。答案:12.B13.D14.D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又新增了2处世界遗产。其中“中国喀斯特”为我国新增的第5处世界自然遗产。它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锥状喀斯特(峰林),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坑群等为代表的立体喀斯同组成。据此完成1516题。15.对三图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是历史上冰川作用

10、的结果B.图是花岗岩地区流水侵蚀切割而成的C.图是内力作用使地壳隆起而成的D.都是石灰岩地区流水溶蚀而成的16.能正确表述该区域地理特征的是()A.地处西南,降水丰富,地表水丰富B.土层薄,土壤肥力低下,石漠化严重C.地表植被茂密,涵养水源能力高,地下水丰富D.矿产资源中磷矿丰富,有色金属资源贫乏解析:根据图文信息确定图的所在省份是答题关键。图景观呈锥状,是贵州荔波的锥状喀斯特(峰林);图景观呈柱状,是云南石林;图即为重庆武隆的立体喀斯特。喀斯特地貌都是在石灰岩地区经流水溶蚀而成的。图中三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这种地貌的地表水易下渗,所以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乏,加上地表植被的

11、破坏,此处易发生石质荒漠化。此外,我国西南地区有色金属比较丰富。答案:15.D16.B17.(2010北京东城期末质检,31)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板块周围主要为_(生长、消亡)边界,简要说明这类边界对该板块的影响。(2)位于板块上的纬度最低的海上交通要道是_,说明其重要的地理意义。(3)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是_海,其位于_板块与_板块交界处(填图中数字)。(4)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中,位于大西洋东部海区的是_渔场,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板块相互碰撞的是消亡边界,相互分离的是生长边界。板块周围主要为消亡边界,可使该板块的面积逐渐缩小,边界地区地壳不稳定。

12、第(2)题,美洲板块上纬度最低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第(3)题,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地处非洲版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第(4)题,位于大西洋东海区的渔场是北海渔场。答案:(1)消亡使该板块的面积逐渐缩小;边界地区地壳不稳定。(2)巴拿马运河地理意义: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3)红(4)北海温带地区、大陆架地区、寒暖流交汇、河流径流汇入。18.岩层受力会发生褶皱,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右图是一个水平岩层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空白格上绘出背斜成山至背斜成谷的演变图示。(2)用文字对图示加以简单的说明。最初形成的沉积岩层一般是水平的。_。_。_。解析:水平岩层受力弯曲,形成褶皱;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成谷地。答案:(1)绘图如右图所示。(2)岩层受到挤压上拱形成褶皱,背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形成裂隙被侵蚀顶部被不断侵蚀,形成谷地,背斜成谷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