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396901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情导航,基础自评,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点演练,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 导航全程复习,高考命题剖析,课时任务通关,知识任务,1.知区域的含义及特征 2.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能力任务,1.能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对比不同区域的差异。 2.能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自评 立足课前自评 提升基础复习,【知】区域概念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明】区域两大特征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

2、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辨】区域与地域的异同 两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等。,(1)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 和 的对比关系。 (2)图中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大致从 递减。 (3)甘肃省的干湿地区可以划分为 区、半湿润区、 区、干旱区四个部分。,降水量,蒸发量,东南向西北,湿润,半干旱,【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2.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从气候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

3、我国降水南多北少,北方属于半湿润地区,适合耐旱的小麦生长。南方属于湿润地区,适合喜欢高温多雨的水稻生长。,【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3.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分别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答案: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加上受冬季风影响大,故墙体严实厚重的目的是冬季防寒避风。而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较高,墙体轻薄主要是为了夏季通风散热。 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较少,故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多,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辨】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4、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以 . 为主体,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2)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可分为 . 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该阶段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第一产业比重逐步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 。 (3)区域发展的衰落阶段以 . 为主体,第二产业比重迅速 ,第一产业比重有所 。,传统,农业,上升,工业,化,下降,上升,第三产业,下降,上升,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区域的含义及特征分析,真题剖析,(2017全国卷,13)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5、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回答(1)(3)题:,(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 C.粤剧D.越剧,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思考:可以看出剪纸图中有哪些景观?该地区地方剧种是什么?图中景观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 迁移:“小桥流水人家

6、”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房屋依水而建,拱桥两岸相连,呈现出“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游”的生活场景,清幽婉丽的灵秀之气和附庸时尚的才子佳人,风靡于世,很多经典剧目脍炙人口并家喻户晓。 感悟:图像要素“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观区域认知:长江三角洲古称“吴越之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越剧川剧主要分布在四川,豫剧主要分布在河南,粤剧主要分布在广东。水乡河网密布来水多,排水不畅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出结论,(1)D(2)B(3)D,考点探究,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 1.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 可以利用经纬网、

7、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 (2)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3)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4)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考点二,不同区域的差异比较,真题剖析,(2017江苏卷,2526题,有改编)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改革开放

8、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东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A.B. C.D.,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思考:对比三个时间段,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各有

9、什么特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各有哪些变化?这些特征的差异与哪些因素有关? 迁移:柱状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要把握三点,一读数值,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描述数据的大小;二读变化趋势,看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趋势;三比变化幅度,对柱值高低变化的大小进行分析,揭示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变化的幅度,注意变化幅度不是数量的绝对值,而是相对于原来数量的变化。 感悟:东部地区:19782000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主要和改革开放先开始有关;20002015年低于全国,增长率先变快后变慢。 中部、西部地区:19782000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低于全国;20002015年高于全国,增长率一直加快,主

10、要和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关; 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图中只反映增速的快慢,不能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我国目前来看三大地区经济实力差异依然存在,并未有明显改变。,出结论,(1)B(2)A,考点探究,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5)植被差异的形成,2.社会经济因素

11、差异,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按照“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方法技巧,考点三,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典例剖析,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从阶段到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

12、量增大 A.B.C.D. (2)从阶段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1.阶段到阶段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思考:从阶段到阶段该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迁移:区域发展过程变化示意图的判读步骤是定区域析变化推原因。 感悟:图中从到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变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然后到大城市说明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2.从阶段到阶段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的变化 思考:从阶段到阶段图中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13、迁移:一般区域土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为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对经济作物需求量大,二是经济作物产值更高,利润大。 感悟:从到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出结论,(1)A(2)D,考点探究,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

14、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2.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15、。,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1.区域特征的分析,素能专攻 强化地理技能 提高核心素养,2.区域差异比较技巧,提升训练,(2015福建卷,37改编)下图示意我国关中地区。读图,回答问题:,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基于特征归纳区域地形差异的比较能力。首先依据图示等高线的数值、疏密等判定渭河平原南北两侧地形的特征,然后分南侧、北侧分别描述(描述时要体现比较)作答即可。,【深度链接】见“考点演练”T1、3,“课时冲关”T

16、2、13,答案: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考点演练 对点典题再练 巩固复习效果,考点一,区域的含义及特征分析,(2017江苏涟水中学模拟)也门首都萨那素有“阿拉伯明珠”之称。下图为也门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解析:1.C2.C第1题,本题容易直接根据区域位置,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而误选A项。做题时要特别留意图中海拔,这里纬度低,气温高,但因海拔较高,故气温四季如春。但因周边陆地影响,降水不多,故选C项。第2题,夏季图示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降水量较多。,1.萨那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炎热干燥 B.终年高温多雨 C.降水不多,四季如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导致萨那夏季降水量较多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考点二,不同区域的差异比较,(2016浙江卷,78)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