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39665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什么,学什么,怎么学 1掌握经纬网图的判读要点:定位置、辨方向、算距离。 2掌握等值线的判读要点:极值、延伸方向、弯曲、闭合 和实际应用。 3掌握地理统计图判读要点:明确统计图中量及数值关系、 看清变化趋势、归纳变化特征、分析变化原因。,1.经纬网的判读 (1) 侧视图中,根据经纬度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度数 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要尤其注意180东西两侧的经度。,(2)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方法: 字标法: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为南极,标注“北”或“N”为北极。 自转方向法:极地图若画有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可以根据“北逆南顺”判定。 经度递变

2、法:根据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规律,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判断南北极。 海陆轮廓法:极点处为陆地判为南极,极点处为海洋则为北极。,2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选择劣弧段,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

3、;南极点则相反。,特别关注 经纬网定向的基础是:经线指示正南正北方向,纬线指示正东正西方向。,(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 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右图所示弧AB)。,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特别关注 地球上最短航线一定是地球上 大圆的劣弧。地球上的大圆主要

4、有:赤道、 所有经线圈和晨昏圈等。在最短航线的方 向判读时,在俯视图中,经过两点大圆的 劣弧部分形状可以简单视为两点间的直线(如右图)。,(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 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 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 点间距离。,特别关注 在地球仪上,只要是大圆,其弧度为1的弧长即为111千米;所有经线都处在大圆上,纬线中只有赤道为大圆。,(4)利用经纬网比较

5、面积大小和比例尺大小: 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可大致判断区域面积的大小。在经纬线都是直线的经纬网图上,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在纬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多,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少,表示的范围就越小。,(5)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不仅要求脑中有图,而且要求脑中有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解答这类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掌握一些重要经纬线的位置、分布及沿线附近的典型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加以推理、比较、排除、联想等思维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例1(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

6、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1)(2)题。,(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B5 C8 D10 (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 A和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比小 C从春分到夏至,比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行政中心的经纬度位置及其所处的温度带、自转速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名师精析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几个主要城市的大致经纬度位置:北京(40N,116E)、杭州(30N,120E)、海口(20N,110E)且是最南的省级行政中心。第(1)题,北京和海口的纬度分别为40N和20N,图中两

7、者之间有4个纬度间隔,由此求出每个间隔为5,故选项B正确。第(2)题,地是西宁以西的柴达木盆地地区,为高寒气候区,区域属暖温带,选项A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地区都相同,所以两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选项B错误。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选项C正确。回归线以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相同,选项D错误。,答案(1)B(2)C,易错提醒 本题组失误的常见原因有两种: (1)常用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如第(1)题,有些考生没有记住 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N,我国最南端省级行政中心海口为20N左右等知识,使本题无从插手。 (2)地理规律没有掌握或混淆。如第(2)题,有些考生对地球上

8、昼夜变化幅度大小的分布规律没有掌握,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混淆,会导致错选D项。,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例2(2011新课标全国卷)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 mB55 m C60 m D65 m (2)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B C D,(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坡度的陡缓、水库坝址的选择及其坝长的计算等问题。,名师精析第(1)题,认真阅读图示,可

9、知图中等高距为5 m;图中区域内,最低点高度大于20 m,小于25 m,最高点高度大于80 m,小于85 m,两地相对高度介于55 m和65 m之间,故图中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60 m。第(2)题,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中,处等高线相对密集,单位距离落差较大,因此河水流速最快。第(3)题,水库一般位于山间盆地或宽谷地带,大坝一般建在河流出山口处,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大坝应建在之间河流出山间盆地的出口处,该处,水位高度约为45 m,因为坝高仅13 m,所以坝顶高度约为58 m,可据此在图中画出大坝的位置和长度,然后结合比例尺可算出,该坝的坝顶长度约为40 m。,答案(1)C(2)C(3)B,易错提

10、醒 本题组失误的常见原因有三种: (1)信息获取能力差。如第(1)题,不能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 化确定出最高点和最低点。第(3)题,不能确定大坝的位置,有些考生会把大坝选在池塘下游出口处而误选A项。 (2)地理规律原理不清。如第(2)题,许多考生不能明确流速 快慢的影响因素,误认为在出山口处或在山区流速越来越快,而误选B项或D项。,(3)实际应用能力差。如第(3)题,不能根据“坝高13米”确定 出在哪两条等高线之间,不能运用比例尺计算坝顶长度而误选C项。,等值线图的判读,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 依次递减或递增

11、;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不一定全部 闭合。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2等值线的判读方法,等值线弯曲方向与河水流向相反;等值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2011福建高考)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3)题。,(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0.50B0.300.50 C0.550.35 D0.3

12、00.35 (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 显的是 () AE BF CG DH,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E、F两地分别位于闭合等值线的内部。从E地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趋势可知E地气候风险度应小于0.45;F地外侧的闭合等值线数值是0.45,且位于0.45和0.25两条等值线之间,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可知F地气候风险度大于0.45,故选B。第(2)题,依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E地位于四川盆地,F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而所处的大气环流及地形特征差异显著,故A项正确。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特别是对秦岭淮河一线附近的地区影响最明显,可使其风险度降低最显著,故应选D。,答案:(1)B(2)A(3)D,点击下图,进入,提 能 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