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梳理.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395905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梳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教材梳理,回归教材,温故知新 学以致用,全面提升,第一单元重点,1.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景作结 2.写景的方法或角度:正侧结合、时空、虚实、动静、色彩变化、多感官结合、点面结合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风与格律诗 4.新诗的特点: 5.掌握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新诗的特点,1.分行排列2.饱含真情3.立意新颖4.联想自然5.跳跃自如6.凝练集中7.节奏和谐8.意境优美,意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意象物象+情感,意象的分类,1、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2、人或事的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另一种分类:比喻类意象和描述类意象,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3、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区别: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第三单元重点,1.人物刻画的方法或角度 2.细节的作用: 3.插入或引用诗文典故的作用: 4.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的提炼概括 5.叙述的顺序或角度 6.段落的作用 7.人物形象的概括方法或角度 8.文章的结构特点,人物刻画的方法或角度,1.正面与侧面描写(角度) 2.正面描

4、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这四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侧面描写衬托或烘托,衬托或烘托(正衬与反衬)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可以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明显。 烘托:还可以景烘托人物内心世界。,侧面描写对比(对照),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能够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

5、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 “面”,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 作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抑扬结合的手法,“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 “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引用故事或其它材料的作用,

6、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丰富内容。寄托了作者某一方面情感。 插入某一事件: 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2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充实论据,丰富内容,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 3引用神话传说,除上面部分作用外,蒙上一种神秘色彩。,叙述的顺序,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

7、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起始句段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体人、物、事) 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相互照应。 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结尾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 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卒章显志)

8、;深化中心(主题) 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开头或者首段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烘托、映衬)场面气氛; 揭示人物的情感/个性/处境; 照应或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揭示(暗示)主旨 奠定基调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正侧结合,人物形象特点的归纳,1.形貌特点:如短小精悍 2.表情特点:如左右顾盼、风趣幽默 3.声音特点:如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4.动作特点:认真仔细、步履稳健 5.气质特点:才华横溢、开朗真爽 6.技艺特点:技艺精湛 7.性格特点:耿直、鲁莽、懦弱,文章的结构方式(行文思路之一),

9、总分式:包括分总;总分总式 递进式:逐层深入形成递进 并列式:分几方面介绍,形成平列 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梳理探究,一、优美的汉字(文化常识) 二、奇妙的对联,对仗工整: 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结构相当 语意相关,平仄协调: 平仄相异, 仄起平收。 上联最后一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是平声。,对 联,对联的一般特点,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

10、结构也应该相同。,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收。,5、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声律启蒙节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蚕吐丝 辞旧岁 画饼充饥 行千里路 福如东海阔,学以致用,蜂酿蜜,迎新年,望梅止渴,读万卷书,寿比南山高,根据对联的特点,写出下联,1上: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 2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 3上: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 4. 上: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11、下:,一窗月色添客愁,半壶浊酒解君忧 数盏清酒解尔忧 满川烟絮惹人伤 满城风雨留人悲 几点寒鸦让人悲,满杯酬冷月,一曲醉春风 一曲解忧愁 一曲锁金秋 一樽酹夕阳 半盏销烦忧,柳送舟边客,荷妆塘面星 酒留座上宾 酒迎江中人 桃接船中人 花迎座上宾,闲钓秋阳图一醉,静吟明月解千愁 静坐南山忆几秋 独上高楼解千愁 独上兰舟渡整宿 悠数落花道千言,重要句子的翻译,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公曰:“不可。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文言教材参照步步高相关内容,重要句子的翻译,1.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2.然则将军之仇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13、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5.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6.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 7.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 不得上。,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曰:鲰生说我曰 :距关, 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 9.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