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 .

上传人:Si****n 文档编号:144395767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 .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 .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亲,该文档总共1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 .(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 专题1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高中化学必修1 (专题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概述 二、课程标准要求及三套教材编写比较 三、本专题教学内容及地位作用分析 四、对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专题的说明 五、本专题教学建议 六、教学示例,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必修模块的学习目标及要求 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一、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概述,课改方案的特点,一个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两个关注关注过程,关注终身发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特点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体现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倡

2、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通过多次学习,螺旋上升,逐步达成目标) 重视学科素养,2,三个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的关系,实验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教材,社会 属性,学科属性,科学属性,文科学生必修内容,理科学生必修内容,各主题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地位,化学1教材内容体系(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化学1 知识结构,分类研究,必修1与社会生产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专题一 化学家 眼中的 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 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 的实验方法,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 结构的

3、认识,物质分类及其转化 物质的量 物质聚集状态 物质的分散系,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常见物质的检验 溶液的配制及其分析,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的构成,专题一的主要内容,二、课程标准要求及三套教材比较,1、课程标准内容 2、三套教材化学1编写比较 3、三套教材对核心知识的覆盖,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

5、的分散系。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 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

6、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 初步学习、模仿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 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2、教材内容体系介绍(化学1),目标主题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人类对原

7、子结构的认识)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钠、镁及其化合物)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认识化学科学(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化学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元素与物质世界(元素与物质分类 电解质 氧化剂和还原剂) 自然界中的元素(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 硫的转化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元素与材料世界(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铝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教科书目录 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 的分类

8、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硫和氮的氧化物 硫酸、硝酸和氨),三、本专题教学内容及作用地位分析,1、编写思路 2、前后联系 3、地位与作用,基本出发点,作为化学1的专题1,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让学生大致了解化学学科与人类发展的紧密关系。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基本范围,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学科的基本方法。,专题一的编写思路,目的,通过本专题的学习

9、,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化学家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化学家采用多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及不同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家首先将物质分离、提纯,然后对其结构、组成、性质等进行实验研究; 化学家需要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化学家通过假说模型实验假说的方法研究物质的结构。,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关系,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物质间的转化及规律(四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定量关系:物质的量)从聚集状态分类(1mol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分散系(

10、胶体、电解质、电离方程式)。,1-2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提纯(过滤、结晶、萃取、蒸馏、层析)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滴定分析),对宏观物质的基本认识,化学研究的 基本方法,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物质组成分析,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前后联系,教师要明确第一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第二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第三单元涉及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学习有关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素同 位素的 概念,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3、地位与作用,六大知识块在专题1中的分布,第一单元:

11、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氧化还原 反应,一些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有机物的概念,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根据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聚集状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不同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晶体、气体摩尔体积,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

12、世界 物质的分散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分散系、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电离,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物质的分离及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中和滴定法测定溶液浓度,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原子结构模型、核素、同位素,四、对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专题的说明,1、课时分配建议,3、教学方法建议,(1)注意与初中自然学科相关知识的衔接,要把握好教学难度,确保学生的可接受性。 (2)举例要适当、典型,不宜

13、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反应实例。 (3)整个专题的教学设计要围绕“物质”中心,从物质的分类、变化到物质的处理(分离、提纯及检验)再到物质内在结构的研究,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整体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4)可引导学生结合生产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研究物质、分析问题的能力。,(原文),由于是高中化学的起始部分,因此,本专题的教学过程应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领悟一些新的概念如电解质、胶体、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及同位素等,从而使他们体验探究活动过程的乐趣,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高中学习过程中

14、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的过程。,(原文),4、实验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再适当补充一些溶液和胶体作光照对比实验,以便使学生归纳出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对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有哪些应用?”的问题不作讨论。 溶液导电性实验,可用并联装置,五种溶液同时进行,以便学生作对比观察。 从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实验,课本只要求学生设计方案,相应的学生实验在实验化学模块中课题3安排,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验条件,决定是否将该实验提前在本专题教学中进行。 学生物质分离(如蒸馏、萃取、分液等)的操作技能可在实验化学模块中再加以训练。,(原文),五、本专题教学建议,1、分析栏目功能发挥教学价值 2、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

15、化学 3、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4、合理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5、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认识 发展,1、分析栏目功能 发挥教学价值,教材栏目的合理使用,栏目功能,观察与思考:展示的实验、模型、图表中蕴含深刻的化学道理,帮助同学们开启化学思维。 活动与探究:引领同学们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信息提示:以简捷的语言介绍化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技能方法等。,新教材栏目设置多样化、知识呈现方式出现很大变化 如何合理使用? 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为教师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对栏目进行不同处理的案例,P22问题解决 1.将106gN

16、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1.00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问题情景 如何配制0.1LNa2CO3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此溶液的组成可以怎样表示?,活动与探究,化学史话引导性 拓展视野课外活动、练习,2、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化学,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同,化学学科发展艰难曲折 精神财富 化学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物质财富,面对新生,化学学科的价值,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生活质量 化学与未来职业 化学与科学技术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时,他们最想学习!,正面阐述化学的作用 欣赏和感受化学 正确理解化学 形成观念,教材栏目 化学史话 拓展视野 资料卡,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作用,内容 写给同学们的话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高认识,体会化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