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439533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 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 (1)词义完全相同; (2)完全不同; (3)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2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3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4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字误作一个双音词。,高考文言实词考查内容,1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2高

2、考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侧重于: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同义复词),通假: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一、通假字,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辨”是本字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一)通假字的分类:,一、通假字,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终老不复取,娶,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莫春者,春服既成,暮,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举酒属客,嘱,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将军身被坚执锐,披,(二

3、)通假字的辨别 “形声辨义法”: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一、通假字,1.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二)通假字的辨别 “形声辨义法”: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一、通假字,2.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3. 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距关,毋内诸侯 此小大之辩也,“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辩”通“辨”,“区别”的意思,小知(“智”)不及大知 夙遭闵(“悯”)凶

4、; 零丁(“伶仃”)孤苦; 常在床蓐(“褥”) 赢粮而景(“影”)从 传道受(“授”)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否”)焉 云销雨霁(“消”),涂(“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輮使之然也(“煣”) 乃瞻衡(“横”)宇 汤之问棘也是已(“矣”); 颁(“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无”) 而(“能”)征一国者,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古今异义: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二、古今异义,太丘舍去 去:“离开”“到某地去”,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1.词义扩大 (“江”、“河” ,

5、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2.词义缩小 (“让”:辞让、谦让、责备) 3.词义转移 (“涕”:眼泪鼻涕;“走”:跑、逃跑步行 ) 4.词义轻重变化 (“憾”:怨恨、不满遗憾;“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怨恨 ) 5.感情色彩变化 (“爪牙”:得力助手坏人党羽;“乖”:偏执、不驯顺听话、安顺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三、一词多义,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6、。师说) 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3.“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

7、语,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天下起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 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下面的句子。(广东高考) 时陶侃为散吏,访(人名)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译对“妻”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妻:嫁给。,1.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

8、词用作动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皆指目陈胜 范增数目项王 未云何龙,名词活用为动词,赐福,保佑,庇护。 小的信用不能让神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指保佑)的。,指目,以手指,以目看 互相指点打量着陈胜。,出现云,用眼示意,3.“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不者,若属且为所虏(鸿门宴)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 4.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 女幸而偶我(与妻书) 驴不胜怒,蹄之 5.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吾师道也(师说) 榆柳荫后檐(归园田居) 乃丹书帛曰

9、:陈胜王(陈涉世家)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置:放。 罾:本意为渔网,用做动词“用网捕”,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对人用刑只担心不能用尽,俘虏,向往,追求,匹配,用蹄踢,登记 从师学习 遮蔽 称王 灭族,名词活用为动词,主语,+,【名词】,+,谓语,活用为状语,(二)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副词、介词短语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古代汉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相如廷叱之,吾得兄事之,其一犬坐于前,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名词作状语,主语,谓语,(二)名词作状语,1.表示时间 (1)时汉连伐胡。(当时) (2)日侍坐备顾问。

10、 (3)怨酷日深,艰辛历尽。,表示动作频率或经常性,可译为“每(日、月、岁)” 表示情况逐步发展,可译为“一天天(月月、年年)”,名词作状语的类型,2.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2)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的翅膀一样),“像”,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3)惠等哭,舆归营。 (用车子),“用”,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童子隅坐而执烛。 (在墙角) (2)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在”,5.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11、当面)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水路、从陆路),“当” “用” “从 “,6.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 (3)孔子东游。 (向东),向 往,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例如:又郊败之。,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合流屈曲而南。,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 3.无所事事 4.南征北战 5.蚕食鲸

12、吞 6.不胫而走 7.风餐露宿 8.星罗棋布 9.日理万机,名作动 成为记功碑,名作动 成为敌兵,名作动 长腿,名作动 做,名作状 向南、向北,名作状 在风里、在露天,名作状 像蚕那样、像鲸那样,名作状 像星星那样、像棋子那样,名作状 每天,10.不可理喻 11.未雨绸缪 12.先礼后兵 13.春华秋实 14.风雨同舟 15.耳闻目睹 16.乌合之众 17.蜂拥而至 18.衣冠禽兽 19.道听途说,名作状 用道理,名作动 下雨,名作动 以礼相待、动用武力,名作动 开花、结果,名作状 在道路上,在途中,名作状 用眼睛、用耳朵,名作动 乘船,名作动 穿衣戴帽,名作状 像乌鸦一样,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

13、,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收藏的珍宝、经营的财富,到的人,3.古人对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收获,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 “其”或“之”。,(三)动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2.用作名词常出现在并列结构中; 3.前面有“其”、“之”字。,(三)动词活用为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之”:取独,不翻译 ,“出”:动词作名词, “所出”,指地里的收成; “入”:动词作名词,“所入”,指家里的存粮。 这里是互文,拿出家庭所有东西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

14、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措施有利于农时,制度有利于事物,就是可行的。,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的行动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义行 闻:学问、见识,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将军身被坚执锐,以小易大,作宾语,作宾语,作主语,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小的东西 大的东西,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宾语,交好,爱,(五)形容词

15、活用为动词,1.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2.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3.敌人远我。 (远离 ) 4.稍出近之。 (靠近) 5.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6.与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善。 (交好),渐渐地出来接近它(那头驴 ),使,使,项伯杀人,臣 活 之(项伯),臣请完 璧 归 赵,(秦国)舍 相如广成传舍,让,名词,动词,形容词,让相如住在,使项伯活了下来,使和氏璧完整,(六)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怎么样”,1.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带双宾语的。,(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4)李牧连却之 。

16、 (5)中军置酒饮归客 。,使回去 使舞动 使哭泣 使相斗 使退却 使饮酒,动词的为动用法 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主语为了宾语而怎么样),1.夫人将启之 郑伯克段于鄢 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3.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 触龙说赵太后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5.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 滑稽列传,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 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为祈祷 为哭泣 为治丧,6.文嬴请三帅。秦晋崤之战 7.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拇 8.君子死知己。咏荆轲 9.多情自古伤离别。 雨霖铃,替三帅请求 为了名而死;为了利而死。 为而死 为伤感、伤心,动词的为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宾语使其具有该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