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练习3 苏教必修2 新课标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9186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练习3 苏教必修2 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练习3 苏教必修2 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练习3 苏教必修2 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练习3 苏教必修2 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练习3 苏教必修2 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练习3 苏教必修2 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练习3 苏教必修2 新课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孩稚(zh)地毯(tn)淘气(to)虔诚(qin)B绚丽(xun) 祈祷(q) 翌日(y) 一瞥(pi)C魅力(mi) 循着(xn) 羡慕(xin) 恬静(tin)D百舸() 堤岸(d) 怜悯(mn) 塞满(s)【解析】“塞”应读si。【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轮廓简朴敞开变换莫测B兴衰 苍桑 辨别 千姿万态C雕像 相貌 朦胧 灿烂夺目D遗漏 憧憬 禁固 赏心阅目【解析】A项中“换”应为“幻”,B项中“苍”应为“沧”,D项中“固”应为“锢”、“阅”应为“悦”。【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都叫来,好好_他们的面孔,将_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我要用虔敬的目光_我所读过的那些凸字书,不过这眼光将更加急于看到那些供有视力的人读的印刷书。我相信那在人群中_的妇女装束的色彩,肯定是我永看不厌的灿烂奇观。A端详表现凝视川流B端详体现凝视穿流C凝视 体现 端详 穿流 D凝视 表现 端详 川流【解析】端详:仔细地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表现:表示出来。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川流:像水流一样。穿流:指穿过并流动。【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人们的眼睛之所以看不见这壮美的奇观,是因为这景象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

3、。B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以便能深刻探索和进一步了解人们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C不过我脑海中会塞满那美妙的回忆,以致根本没时间去懊悔。D今后无论摸到任何东西,它都会给我带来那原物是什么形状的鲜明回忆。【解析】C“以致”应为“以至”。【答案】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天的夜晚,戏剧文学中的许多高大形象争先恐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B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夺天工。C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是绝了。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

4、子。【解析】B项中“巧夺天工”应指人工胜过自然,石头本来就是自然的东西;C项中“栩栩如生”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用在这里显然不当;D项中的“莘莘学子”只能用以形容众多的学子,不能说一个学生。【答案】A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她刚从树林里远足而来,于是我就问她,观察到了些什么?B要不是我惯于听到这样的回答(因为我很早就已确信有视觉的人看得很少),我简直会不相信我的耳朵。C它们的热情、幼稚而顽皮的友谊,使我获得了很大的安慰。D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有些则极其凄惨,令人伤感。【解析】A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答案】A7下列句子中

5、没有使用比喻的一句是()A正像自然史博物馆显示了世界的物质外观那样,首都艺术博物馆显示了人类精神的无数个小侧面。B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C但是,看得见的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到首都艺术博物馆去寻找这把美的钥匙。D我觉得,松针或者海绵似的柔草铺就的葱郁的地毯,比豪华奢侈的波斯小地毯更受欢迎。【解析】A项,作类比。B项,“漫长的黑夜”“灯塔”“航道”分别喻指“人生”“书”“人生及心灵的路途”。C项,“钥匙”喻指发现美的途径。D项,“海绵”比喻“柔草”。【答案】A8在下列横线填上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6、到了午夜,我摆脱盲人苦境的短暂时刻就要结束了,永久的黑夜将再次向我迫近。_在那短短的三天,我自然不能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一切。此后,我摸到每一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映出那件物品的样子。只有在黑暗再次向我袭来之时,我才感到我丢下了多少东西没有见到。然而,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ABC D【解析】答题时可抓住“那”“此后”等词语的指代作用,以及“然而”与上句所形成的转折意味。照应,与形成转折,表示以后的记忆。所以正确的顺序是。【答案】D9对下列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文的标题显示了海伦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及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B“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

7、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海伦把朋友们摆在了最重要的地位,说明她有一颗炽热的、友爱的心。C“到午夜,我从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暂时解脱就要终结了,永久的黑夜将重新笼罩我周围。”说明幸福的时光将离“我”远去,生活又重新陷入一片无边黑暗的痛苦绝望中。D“不过我脑海中会塞满那美妙的回忆,以至根本没时间去懊悔。”这一句揭示“我”并不因光明的短暂而去埋怨命运的不公,将珍藏那美好的“三天”,微笑着面对未来。【解析】本文没有运用很深奥的意境来流露情感,质朴浅近,而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便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A、B、D三项都能够扣紧文中的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一颗真心;而C项中的文句,必须放在上下文

8、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作者可能会有遗憾,但不是绝望。故C项分析不确切。【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盲人看 毕淑敏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拉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质也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

9、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暗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近才看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我呆住

10、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

11、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互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

12、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

13、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10作者几处都写了盲人接送孩子的情景,细读文章,想一想盲人为什么这样做?_【解析】盲人眼前是漆黑一片,但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答案】盲人这么精心、执著地接送孩子,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孩子的热爱、保护,更重要地突出了他对亲情的珍爱。11作者饱含觉悟地写到:“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作者站在什么角度说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解析】这是一个身体健全者的感悟。【答案】作者是站在健全人的角度,对健全人提出劝告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着自责之情。12盲人听说停电,为什么赶紧批了蜡烛来卖?从他身上反映出怎样的品质?_【解析】从文中的话“我只知道黑了,难受”“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很容易概括出答案。【答案】盲人听说停电,赶紧批了蜡烛来卖,其目的就是为明眼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