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38735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入:1、 明确社会主义:1、 含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2、 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主要归全民或集体所有,分配原则(联系国有企业改革)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经济是公有制基础(联系三大改造实质)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的生产和流通。3、 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4、 根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联系中共八大前国内两大矛盾)5、 地位: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2、 区别资本主义:1、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

2、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制度。2、 资本属于个人所拥有(私有制)的经济制度。3、 特征:(1)经济:以私营经济为主,无政府干预或干预很少(联系经济大危机)(2) 政治:资产阶级政党掌权,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4、 生产目的:创造利润(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1) 世界近代史发展主流: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追求自由与民主)(2) 世界现代史发展主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同发展(追求和平与发展)4、 在学习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可以总结出:(1) 日本式道路:1、改革 2、善于学习(中国、欧美) 3、重视对外扩张(2) 英法式道路:1

3、、革命2、摆脱本国内部封建专制束缚 3、用思想冲击政治,用政治推动经济(3) 美式道路:1、革命 2、民族觉醒,自我疗伤,用主动性与果断性为美崛起保驾护航 【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解放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3、善抓时机:(1)两次工业革命 (2)两次世界大战(军火生意捞金,加入协约国赚取战胜国的身份)(4) 沙俄式道路:1、改革 2、保守式平移,本性不改,前途坎坷 【沙皇专制】【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总结:无论各国走的是何路线,都逃不出政治与经济这两大发展主线。那么走到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1920年的今天,苏俄的社会主义式新道路又将如何开启,获得怎样的成果,于第二课见分晓。以上的改革或革命之中充分

4、表现出了杰出人物的重要历史作用,而今天需要给大家介绍的也是两位声名鹊起的人物。一是列宁,二是斯大林。了解这两位人物给苏俄带来了怎样的春天,又将给未来的俄国发展留下哪些祸根?我们一一学习。新授:1、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 此时的苏俄(现状):1、 三年的世界大战 (1)人民的愿望基本实现 政治稳定,社会和平2、 一年的两次革命 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强大保障3、 三年的国内战争 (2)人员伤亡,经济基础严重破坏4、 国内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 特点:高度集中,国家直接掌控; 个人占有量少,缺乏自由弹性,积极性直接影响社会生产。(2) 影响:违背市场价值规律; 农民不满:无闲存粮,

5、生活保障安全度小; 商人不满:无自由贸易,限制生产发展,无自主决定权,受国家制约; 阶级敌人利用其不满制造叛乱。(3) 结果、国情决定:(必须改)调整经济政策5、 首要任务: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1) 主抓点:调整经济政策(2) 针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 实践点:列宁1921年新经济政策(2) 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根据列宁提议,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1、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 特征(进步之处):(1) 【农业】上交国家的,剩下自己的,积极性提高(2) 【工业】多种经济并存,利于工业的发展(

6、3) 【商业】自由贸易,活跃流通,刺激生产3、 结果:(6年时间,经济恢复到站前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 “新”在何处?特点?(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3) 苏联的成立: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方面的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方面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1、 全称:2、 成立原因:(1) 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2)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新生社会主义国家被帝国主义包围(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3)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决定的。3、 时间:1922年底 基础:平等、

7、自愿 首先加入四国4、 国名的改变: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首都:彼得格勒莫斯科2、 斯大林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24年列宁同志逝世了,这对苏联(苏俄)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这之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年开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了新经济政策,转而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1) 分述两个计划开始的时间:1928、1933(2) 重点:“一五”计划:重工业经济

8、基础【原因:考虑直接结果,国防力量提升;现存状况,被帝国主义包围,必须强大】 “二五”计划: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3) 取得的成效(成绩):总结:苏联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二战期间)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大优越性。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上则是比较落后,贫富分化也不断的发生。如何发展农业,使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2、农业集体化:(提示“全部收归国有”存在弊端

9、,打击人民生产积极性,认识到对待事物一分为二)1937年,全国集体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分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3、斯大林模式形成:在此基础上,苏联于1936年通过新宪法。(1) 国家性质: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联系苏联国徽、【镰刀:农民、锤子:工人工农】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2)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3) 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上:指令性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反新经济政策 否认市场 限制提高生活水平(与人民意愿违背) 片面发展重工业(各行业发展不协调)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专制 忽视民主法制(4) 新思路:新经济政策 模式僵化:斯大林模式板书设计: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 列宁: 二、斯大林:(一)现状:人民愿望 和平 (一)工业化: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发展 1、重点:重工业 经济严重破坏 2、农业国工业国 (三)1936年(2) 新经济政策:1921年 3、国防力量增强 新宪法的通过1、 内容=“新”的地方=特点 (二)农业集体化:2、 作用 (四)斯大林模式(3) 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 形成标志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