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4386197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开学考试历 史 试 卷一、单选题(60分)1西周时期,鲁、齐釆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方针,使得殷旧遗民具有“国人”身份。入晋国后的側氏(属于戎狄)与姬姓毕氏贵族通婚,并受到其他封国贵族的重视。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利用宗法关系强化了地方秩序C推动了族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D促使政治中心由西向东的转移2宋仁宗时期,右司谏刘随说:“臣僚迁擢,多至尊官;皇族丝联,未登显位。”而知谏院范镇也叹息道:“祖宗后裔,岂无贤才?而一概废而不用,深可惜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官僚政治较为成熟B宗法制正走向瓦解C皇亲贵胄势力衰微D社会实现公平公正3下

2、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国治产,以给公上”后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上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出现4有人测算,晚明从漳州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70年代年均约28.5万两,80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促使中国A萌生新的生产关系B商品经济蓬勃发展C政府海禁政策失效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51855年,列强要挟清政府迫使当地百姓搬出

3、租界,上海知县布告要求限期拆除。 次日,民众就用“揭贴”回应:“ 西方,本明.来到中华,如狼逞凶。不论何物,不分地区,随意侵吞,随意夺取。”该“揭贴”反映了A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民众对侵略行径的愤慨D华夷观念深刻影响了对外交往6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谈到他对“五四”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梁启超的认识客观上有助于A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B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C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D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7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

4、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 B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C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8全民抗战是在武汉创办的政治刊物,共出版157号,下图是其创刊号刊头。全民抗战的创刊 A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党内合作的实现B标志着报业开始参与民族救亡运动C促进了国民政府抗战路线的转变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9下表是1936-1941年自贡盐产量表。国府西迁,当局更加倚重自贡盐税收入,1939年9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自贡建市。其设市A体现了抗战大后方建设的特殊需要B表明

5、了自贡盐业在全国的主导地位C是国民党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果D说明经济发展决定了政治民主建设1020世纪初,江苏南部地区的蚕丝出口因铁路通车逐年增加,蚕桑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沪宁铁路沿线地区常能见到连片桑田。尤其是无锡发展最快,成为“甲于东南的蚕茧之地”和江南丰沃的“养蚕地带之中心”。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A自然经济瓦解有利农业区域的发展 B沦为西方列强商品市场的程度加深C铁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发展 D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呈现不平衡特征1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B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C独立自主,主权毋

6、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12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外国投资的容纳量是非常广大的。”1953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出版时,却删除了这段话。对此,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A中国对外政策已从开放转向保守 B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C美国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D抗美援朝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131953年,中共中央对粮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制度,要求各地在春耕前,以乡为单位,大体确定全乡产量,并公布国家対本乡的购销数量,对农户余粮,一般统购80%以上,统购价格由中央统一规定。这一

7、制度A标志计划经济体制确立B为当时工业建设奠定基础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有利于农业产量快速提高14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否定分田到组,分田到户。这表明A生产责任制效果不大B包产到户政策中断C改革思想仍有待深化D改革脱离社会实际15公元前4世纪以前,雅典案件的审判通常由执政官主持,陪审法庭审理,但主持者不能给出或者影响案件的判决;当事人轮流陈述并做简短答辩后,陪审员无需仔细考虑和讨论便可投票裁决。这说明古代雅典A司法程序过于繁琐复杂B司法程序影响法律实施C司法程序体现主权在民D司法程序保障司法公正16公元前6世纪末以来,罗

8、马平民比过去拥有了较多的发言空间,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而这一诉求最终将古罗马社会送入一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新时代”突出表现为A法律制度走向规范化 B公民权限制适当放宽C贵族专权局面被打破 D财产等级制全面推行17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A民主政治的缺失B军事实力的强大C历史传统的延续D专制主义的传统18(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

9、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B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19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近代交通发展的迅速 B民众财富收入的增加C工厂制度影响的深远 D生活方式日益国际化20如表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时间工人组织概况1851年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1860年英国“工会委员会”伦敦各业的工会

10、联合组成1863年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1863年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1864年各国“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据此可知A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B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C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D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21有学者研究英国革命(1640年)和法国大革命(1789年)的两大阵营社会成分,见下表。据此可以推断A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B两国革命的性质截然不同C宗教冲突引起了两国的革命D革命后英国社会相对稳定22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

11、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23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24一位传记作家说,撒切尔夫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改变了英国政坛和社会“以谈论金钱和经济效益为耻”的过时做派,成功地开创

12、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的新模式。他所说的“新”主要表现为A实行统制经济 B减少国家干预C社会市场经济 D福利主义政策25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模式成为多国经济发展主要方式。中国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华为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明确提出“美国优先”,为此甚至不惜举全国之力打压华为。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新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经济B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C新经济发展模式政府作用有限D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26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

13、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 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C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 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27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61一1965年是9.8%,1966一1970年为23.4%,1971一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A农业经济呈不断发展态势 B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农业助力C承受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28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

14、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A余粮征集制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新经济体制”29法国巴黎成功获得2024年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法国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贷款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世贸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30有学者认为,当今时代,西方国家的资本受市场利润的驱动,必然会流向利润最大的地方。随 着在许多领域西方国家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西方资本倾向政治局势较稳定,劳动力、土地、知识等成本较低的国家。这导致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C发达国家加紧对外扩张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清代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