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外交的建设与统一大业-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28共73张PPT%29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144383719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1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外交的建设与统一大业-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28共73张PPT%29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专题3.1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外交的建设与统一大业-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28共73张PPT%29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专题3.1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外交的建设与统一大业-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28共73张PPT%29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专题3.1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外交的建设与统一大业-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28共73张PPT%29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专题3.1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外交的建设与统一大业-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28共73张PPT%29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1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外交的建设与统一大业-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28共73张PPT%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1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外交的建设与统一大业-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28共73张PPT%29(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全国卷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复习课件,通史专题,第三篇 中国现代史 专题一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外交建设与统一大业,教学目录,一、考纲考情,二、时空定位,三、主干梳理,四、素养情怀,五、延伸拓展,六、模拟预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史论和实践;(6)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8)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考纲要求:,一、考纲考情,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2、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成就与教训并存。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 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三大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提高。,阶段1:中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1992年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斐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

3、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阶段2:中国,三、主干梳理,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2)制度建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

4、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 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4)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苏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后来成为解决国与 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推动 “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 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 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

6、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一边倒”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

7、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 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是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

8、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19561978年),(1)民主政治的挫折“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2)外交领域的突破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1978

9、年,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当地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

10、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任何外国人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现在世界上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邓小平 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利益;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树立负责

11、任形象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杨洁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3、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 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 (1)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 (2)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3)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工作,修订1982年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

12、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 史稿,“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实践 港澳回归:洗刷了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两岸关系的发展:打破两岸隔绝状态;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2008年两岸直接实现“三通”;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实现会面。,新时期的外交 (1)政策:奉行不结盟、对外开放。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活动:开展以联合

13、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发挥在联合国和 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 作用;发展和加强与 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关系;坚持和平发展 道路,共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1)和平性:其宗旨是使各国和平共处。 (2)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3)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

14、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5)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6)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毛泽东)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

15、们肯定毛(毛泽东)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毛泽东)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摘编自基辛格论中国,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应当采取有步骤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周恩来在阐释毛泽东这一方针时指出: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周恩来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

16、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袁明国际关系史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斗争。关于朝鲜问题,朝鲜、中国和苏联代表团提出的主张因美国代表的阻扰没有达成协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通过最后宣言,签订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 郭大钧中国当代史,四、素养情怀,历史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 (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历史解释: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