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4376691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徐一波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语(投影:什么是真正的音乐?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就憧憬和呼唤。)论语.述尔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也说:“更多地 去爱音乐、接触音乐、欣赏音乐吧!一个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个不爱音乐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爱着生活”。音乐是否真有这样的魅力,对人真有这样大 _?我们来学习一篇谈音乐的散文在音乐的世界里。 2、简介作者: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影响最大

2、。他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二、学生看“自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反复阅读,体会作者强烈感情; 2、画出文中描绘作者感受的优美词句,深入品味揣摩; 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三、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生词(见提示); 2、找出生词所在的语句,体会意思及用法; 投影生词及语句: (1)听坠子就好象听一位热心的、大嗓门的、率真本色流露着娇憨的小大姐的白话。 (2)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 (3)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倚无靠的笛子,呜咽颤抖,如泣如诉,表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

3、凄清,轻回低转,听之泪下。 (4)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 (5)贝多芬则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丰赡,使我五体投地得喘不过气来。 (6)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小声模仿读。体会语调和感情的运用。 2、根椐体会大声朗读,并划出描写音乐的优美的语句 。 3、这是一篇谈音乐的课文,速读课文并在书上找出形容各种不同声音的词,体会其中的精妙。(放舒缓的音乐) 4、师提示,学生回答。 笛声:无依无靠、鸣咽抖颤、如泣如诉、孤独凄清、轻回低转 小雨声:温柔、静穆、和平、缠绵、弥漫、无尽 中雨声:活泼、跳荡、滋润 大雨

4、声:壮怀激烈 单弦:闲适、粗犷 梅花大鼓:含蓄、委婉 河南坠子:幽默 河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 苏联歌曲:明朗、充实、理想、执著 投影出示后,用不同的语调读这些词语(加深理解)。 五、讨论主旨 这是一篇谈论音乐的文章,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乐,而是由音乐引发到对-的感悟。 1、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谈了音乐与人生密不可分的关系? (1)音乐对“我”人生的.启蒙 (2)从此后“我”的人生心灵和音乐紧密相连,无门户之见,本民族的、西洋的、古典的、现代的、高雅的、通俗的,我都非常喜欢。可以说,“我”的人生,心灵和音乐是紧密相连的,音乐给了“我”情感的激荡,给了“我”生活的“力量”,“我

5、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了”。 (3)音乐和人生。作者最后点明题旨说:“人生因为音乐 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可以说这是人生的体验。 2、文中作者说:“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后又说“艺术又是属于 强者的”,这两者有没有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你认为艺术(音乐)属于什么人? 六、文中还有哪些不懂之处,互相讨论。实在不能解决的提出交流。 七、小结: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一下音乐 带给人们的生命激情与活力。(听后总结) 生命中会有许多挫折、坎坷的磨难,但抬头看一看,天那么蓝,草那么绿,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都会带给我们新的希望!让我们带着希望上路,做生活的强

6、者! 八、作业:课下积累一些描述声音、音乐的语句。 九、板书 在声音的世界里 王蒙 音乐-人生 教学札记: 本文的难点是15自然段的理解。一是它的语言,一些地方言已尽而意未穷,需细加品味方可理解。二是它的角度的不断转换,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文题是在声音的世界里,正文开头的“笛声”让人理解是写音乐,是狭义的声音。第二自然段一变角度,转向了对广义声音特点的概括,接着又缩小角度对雨声进行了描绘,把人的思路引向了自然的声音。第四自然段再变角度,又转向了对音乐感受的描绘,而出人意料的是作者并没有按常规思路去表现对声音的喜爱,而是侧面从感伤的角度去写。这段文字是和上下文最难以沟通的地方。三是15自然段各自的意思、作用、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其各自和全文的关系必须明确,必须将各段的含义挂在“爱声音,爱音乐”这条线上,全文的意思才可以贯通。第六自然段以后虽是文章重点,但主要是写音乐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且角度变化不大,反倒容易理解。关于写法,应从宜于学生理解、适用、实用的角度去考虑,略加点拨即可。 xx年4月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