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精第5章(上)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364581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与电子技术精第5章(上)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电工与电子技术精第5章(上)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电工与电子技术精第5章(上)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电工与电子技术精第5章(上)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电工与电子技术精第5章(上)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与电子技术精第5章(上)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与电子技术精第5章(上)ppt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磁路与变压器,.,第五章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磁路:主磁通所经过的闭合路径。,5.1 磁路基础与磁路的基本定律,5.1.1 磁路的基本概念,线圈通入电流后,产生磁通,分主磁通和漏磁通。,.,5.1.2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电流 磁场,用磁力线描述,通过磁场中某一面积的磁力线的总数。 单位:Wb。,B:矢量。其数值表示磁场的强弱, 其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一、磁通(),.,H :矢量。,方向与 B 的方向相同。,H 的大小:,只与产生该磁场的电流大小成正比,与介质的性质无关。,B 的大小:,不仅与产生该磁场的电流大小有关, 还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三、磁场强度 H,单位:A/m。,四

2、、磁导率,:表征各种材料导磁能力的物理量,.,.,5.1.3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磁性材料主要是指由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材料。它们主要的磁性能如下。,一、高导磁性,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很大,r1,可达102105量级。,分子电流和磁畴理论:,分子中电子的绕核运动和自转将形成分子电流,分子电流将产生磁场,每个分子都相当于一个小磁铁。,由于磁性物质分子的相互作用,使分子电流在局部形成有序排列而显示出磁性,这些小区域称为磁畴。,.,磁性物质的磁化示意图,(a)无外场,磁畴排列杂乱无章。,(b)在外场作用下,磁畴排列逐渐进入有序化。,非磁性材料没有磁畴的结构,所以不具有磁化特性。,.,磁性物质因磁化产生

3、的磁场是不会无限制增加的,当外磁场(或激励磁场的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全部磁畴都会转向与外场方向一致。这时的磁感应强度将达到饱和值。,磁化曲线,B0 是真空情况下的磁感应强度;,B 是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磁性物质的不是常数,与H也不存在正比关系。,二、磁饱和性,.,在铁心线圈通有交变电流时,铁心将受到交变磁化。但当H减少为零时,B 并未回到零值,出现剩磁Br。,1,2,3,4,5,磁感应强度滞后于磁场强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磁滞性。如图为磁性物质的滞回曲线。,要使剩磁消失,通常需进行反向磁化。将 B=0时的 H 值称为 矫顽磁力 Hc,(见图中3和6所对应的点。),6,三、磁滞性,.,根据磁滞回

4、线的不同,大致分成三类:,(1)软磁材料,其矫顽磁力较小,磁滞回线较窄。(铁心),(2)永磁材料,其矫顽磁力较大,磁滞回线较宽。(磁铁),(3)矩磁材料,其剩磁大而矫顽磁力小,磁滞回线为矩形。(记忆元件),磁性材料的分类:,.,一. 安培环路定律(全电流定律):,磁场中任何闭合回路磁场强度的线积分,等于通过这个闭合路径内电流的代数和.,电流方向和磁场强度的方向 符合右手定则,电流取正; 否则取负。,5.1.4 磁路基本定律,.,在无分支的均匀磁路(磁路的材料和截面积相同,各处的磁场强度相等)中,安培环路定律可写成:,磁路 长度L,线圈 匝数N,HL:称为磁压降。,.,总磁动势,在非均匀磁路(磁

5、路的材料或截面积不同,或磁场强度不等)中,总磁动势等于各段磁压降之和。,例:,.,例,一均匀闭合铁心线圈,匝数为 300,铁心中磁感应强度为0.9T,磁路的平均长度为45cm,试求: (1)铁心材料为铸铁时线圈中的电流; (2)铁心材料为硅钢片时线圈中的电流。,解:,先从磁化曲线中查出磁场强度的H值,然后再计算电流。,(1) H1=9000A/m,,(2) H2=260A/m,,可见由于所用铁心材料不同,要得到相同的磁感应强度,则所需要的磁动势或励磁电流是不同的。因此,采用高磁导率的铁心材料可使线圈的用铜量大为降低。,.,对于均匀磁路,二. 磁路的欧姆定律:,.,磁路和电路的比较(一),磁 路

6、,电 路,磁通,I,N,R,+,_,E,I,磁压降,磁动势,U,.,欧姆定律,磁阻,磁感应 强度,安培环路 定律,磁 路,I,N,欧姆定律,电阻,电流 强度,克氏 电压定律,磁路与电路的比较 (二),电 路,R,+,_,E,I,.,励磁电流:在磁路中用来产生磁通的电流,5.2 铁心线圈电路,.,一、 直流铁心线圈电路,直流磁路的特点:,(R 为线圈的电阻),.,电路方程:,一般情况下 很小,二. 交流磁路的分析,:主磁通,:漏磁通,.,假设,则,最大值,有效值,.,u,i,交流磁路的特点:,.,2铁损,1铜损:, 磁滞损耗,由磁滞所产生的铁损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交变磁化一周在铁心的单位体积

7、内所产生的磁滞损耗能量与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成正比。,磁滞损耗要引起铁心发热。为了减小磁滞损耗,应选用磁滞回线狭小的磁性材料制造铁心。硅钢就是变压器和电机中常用的铁心材料,其磁滞损耗较小。, 磁滞损耗, 涡流损耗,交流铁心的损耗:,PCU=I2R,PFe= Ph+ Pe,.,由涡流所产生的铁损称为涡流损耗Pe,涡流:当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时,在铁心内要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称为涡流,它在垂直于磁通方向的平面内环流着。, 涡流损耗,为了减小涡流损耗,可采用由彼此绝缘且顺着磁场方向的硅钢片叠成铁心,这样将涡流限制在较小的截面内流通;使涡流及其损耗大为减小。一般电机和变压器的铁心常采用厚

8、度为0.35mm或0.5mm的硅钢片叠成 。,.,变压器功能:,5.3 变压器,.,单相变压器,5.3.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一. 结构:,工作过程:,.,空载运行 :原边接入电源,副边开路。,接上交流电源,二. 工作原理,( 方向符合右手定则),.,结论:改变匝数比,就能改变输出电压。,K为变比,原、副边电压关系,根据交流磁路的分析 可得:,时,(变电压),.,负载运行,Z,副边带负载后对磁路的 影响:在副边感应电势的 作用下,副边线圈中有了 电流 i2 。此电流在磁路中 也会产生磁通,从而影响原边电流 i1。但当外加电压、频率不变时,铁芯中主磁通的最大值在变压器空载或有负载时基本

9、不变 。 带负载后磁动势的平衡关系为:,.,结论:原、副边电流与匝数成反比,由于变压器铁芯材料的导磁率高、空载励磁电流 很小,可忽略 。即:,原、副边电流关系,(变电流),.,(变阻抗),原、副边阻抗关系,由图可知:,结论: 变压器一次侧的等效阻抗模,为二次侧所带负载的阻抗模的K 2 倍。,.,阻抗变换举例:扬声器上如何得到最大输出功率,求:负载上得到的功率,解:(1)将负载直接接到信号源上,.,(2)将负载通过变压器接到信号源上。,输出功率为:,结论:由此例可见加入变压器以后,输出功率提高了 很多。原因是满足了电路中获得最大输出的条 件(信号源内、外阻抗差不多相等)。,.,5.3.2 变压器

10、的外特性,副边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关系。即:,U20:原边加额定电压、 副边开路时,副边的输 出电压。,.,5.3.3 变压器的效率(),为减小涡流损失,铁芯一般由一片片导磁材料叠合而成。,.,当电流流入两个线圈(或流出)时,若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则两个流入端称为同极性端(同名端)。或者说,当铁芯中磁通变化(增大或减小)时,在两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极性相同的两端为同极性端。,同极性端(同名端),5.3.4 变压器绕组极性及连接方法,.,电器使用时两种电压(220V/110V)的切换:,220V: 联结 2 3,110V: 联结 1 3,2 4,线圈的接法,.,220V:联结 2 3,励磁,两

11、种接法下线圈工作情况的分析,.,110V:联结 1 3,2 4,220V:联结 2 3,.,问题1:在110V 情况下,如果只用一个绕组(N),行不行?,答:不行(两绕组必须并绕),原边有两个相同绕组的电源变压器(220 / 110),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问题2:如果两绕组的极性端接错,结果如何?,结论:在极性不明确时,一定要先测定极性再通电。,答:有可能烧毁变压器,.,方法一:交流法,同极性端的测定方法,若 说明 A 与 a 或 X 与 x 为同 极性端。,测量:,.,方法二:直流法,.,5.3.5 三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有三个原绕组和三个副绕组,其铁心有三个心柱,每相的原副绕组同心装

12、在一个心柱上。其工作原理与单相变压器工作原理相同。三相绕组常用的联接方式有Y/Y0和Y/两种。,变压器的铭牌数据, 额定电压 变压器副边开路(空载)时,原、副边绕组允 许的电压值。, 额定电流 变压器满载运行时,原、副边绕组允许的电流值。,., 额定容量 传送功率的最大能力。,.,一.自耦变压器,使用时,改变滑动端的位置,便可得到不同的输出电压。实验室中用的调压器就是根据此原理制作的。注意:原、副边千万不能对调使用,以防变压器损坏。因为N变小时,磁通增大,电流会迅速增加。,5.3.6 特殊变压器,.,二. 电流互感器:用低量程的电流表测大电流,被测电流=电流表读数 N2/N1,1. 副边不能开路,以 防产生高电压; 2. 为安全起见,铁心、副绕组的 一端 应接地。,使用注意事项:,.,三.电压互感器:用低量程的电压表测高电压,被测电压=电压表读数 N1/N2,.,第五章,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