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完整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362641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完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完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完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完整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完整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完整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培训完整ppt课件(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知识,云南电网公司负责编制 编写人员:谭辉彦(云南电网公司安监部) 审核人员:袁疆、高毅、孙光云,一 目的与意义,二 术语理解,三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四 风险概述,五 风险控制,六 风险管理监测与回顾,第一部分 目的与意义,通过系列事故事件统计数据进入培训,南方电网2003年至2010年全口径事故比较,资产规模与售电量不断增长(168和134),而事故总数不断下降,达24.5。,南方电网生产安全事故走势图,事故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一般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每年都有发生,到了07年后事故数量不降还有反弹(扩大了统计范围)。,事故原因和责任分类,1404起事故中,人员责任事故3

2、54起,占了事故总数的25%。另外,制造质量不良、外力破坏、自然灾害等事故也同管理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南方电网2003年至2009年的事故发生情况,南网公司自成立以来,虽未发生过较大及以上事故,但一般事故高居不下,2003年至2009年共发生各类一般生产事故1404起,年平均200.5起。,2003年-2005年,事故总数呈上升势;2005年以后,呈显著下降趋势,07-09年稳定在170起/年左右。 设备事故居各类事故之首,占总数的89。电网事故起数起伏不大,基本维持在20起/年左右。 人身伤亡事故未能杜绝。 人员责任的事故较多,占总数的1/4。,生产安全事故特点,管理上还未真正形成系统化、

3、规范化管理模式,仍以运动式、救火式管理为主。 人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风险管控方法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管理绩效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对比中华电力公司,除2010年发生一起抄表工误入客户电梯间摔死的人身死亡事故外,其它年份均未发生雇员人身死亡事故,仅发生了承包商人身死亡事故(详见表一)。,与国际先进企业管理主要差距,历年人身死亡事故比较表,注:中电2008年5起承包商人身死亡事故均发生在中国内地基建项目。2010年发生1起抄表工(雇员)人身死亡事故,2起承包商人身死亡事故发生在印度哈格工程项目。,当前面临主要问题,(一)公司系统人身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公司成立以来人身伤亡事故大幅减少,但仍然未能杜

4、绝。且发包工程外施工单位人身伤亡事故仍较多,与国际先进企业差距较大。 (二)近几年公司电网和设备事件总数在不断上升。,(三)部分单位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刚性不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缺乏监督和整改落实,导致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流于形式县级供电企业问题尤为突出 。 (四)现实的安全文化环境对执行规章制度的赞誉不够和对不执行制度的过分宽容,导致部分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不高。没有全面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深刻转变,与公司安全生产战略中提出的“分享与互助的安全文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面临主要问题,安全生产总体平稳,责任事故仍然偏多,存在很大改善空间。 -在

5、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事故总数稳中有降。 -人身伤亡事故和恶性误操作等人员责任事故未能有效杜绝。 -安全生产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执行规程的刚性、人员意识、县级供电企业、外包工程),安全生产现状评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解决:看得见风险的问题。 实现:我要安全,不要伤残。,风险评估目的 “看得见的风险就不再是风险”、“意识到风险就不再是风险”。 摒弃事故事件不可知论,使风险可控、在控。 是将事故事件发生的潜在性、偶然性问题(运气问题)通过打分的方式,确定其等级。 对风险评估结果中不可接受的风险研究和采取控制或缓解措施。 合理配置资源,根据风险级别进行有效管控。,应

6、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策略,以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风险管理体系是从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出发,提出一套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技术基础。 即科学、合理地找出供电企业“三大核心业务(电网、设备、作业)”风险在哪里。 实现对“安全底线” 精确、有效控制。,术语 要求:理解并使用统一的术语。,必须掌握的术语: -危害、危害辨识 -风险、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风险管理 -基准的风险评估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持续的风险评估,第二部分 术语理解,伤害:人员伤亡;疾病(职业病)等。 损失:财

7、产(设备、电网);环境破坏;无形损失(社会责任)等。,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9类危害因素,举例一: 危害:高压柜上带电的母线(条件)。 风险:临近带电母线作业时,作业人员存在触电的可能性。,举例二: 危害:不核对编号的一次设备操作(行为)。 风险:误操作一次设备。 成为事实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为:带负荷拉隔离开关、误操作断路器、带接地线合闸等等。可能会造成的伤害或损失,包括: -人身触电,电弧烧伤; -电网停电; -设备损坏等。,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理解“特性”含义: 危害的种类; 危害的物理特性(大小、形状、温度、体积、数量

8、); 危害的分布; 产生风险的条件或途径; 暴露的人数、频率。含人员知识、技能、资质。 确定危害特性就是要对以上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并用量化的信息描述。 辨识时要考虑本单位外部和内部方面因素。 内部:本单位生产活动所带来、可能影响企业安健环的因素。 外部:不受企业控制,可能给企业电网、设备、人员、环境带来损害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与疾病、外部危险设备设施、人为破坏因素等。,找出(辨识)危害的具体方法: 找出危害时,需分析一切和工作有关的细节,找出人、机、物、法、时、空和不同环境独自或相互引起的危害。 人:工作分配、经验、训练、能力、可预计的人为错误。 机:设计、安装、摆放、操作、使用、能源

9、、机械的危险,作业时或无意中启动设备所产生的危险。 物:物料的搬运、应用、储存、废弃,物料的化学及物理特性,重量、大小、形状等。 法:业务程序、工作方式、紧急情况的考虑与应变能力。 时:工作时间、作息规律、异常气候变化。 空:空间、条件及位置。如临近带电体、高空作业、密闭场所、狭窄空间、水中(岸边)作业、陡坡作业。 不同环境:有毒有害、潮湿场地、人口密集、交通状况、地理环境等等。,理解:风险评估本质是将现有的风险水平与法律法规、上级下达的安全目标等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实际工作中,是辨识危害可能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判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评估有“定量”、

10、“定性”判定方法。 定量基于数据,精确分析,通常针对局部或部分。 定性基于逻辑,通常对整体进行分析。,风险等级: 特高风险:400风险值,考虑放弃、停止。 高风险:200风险值400,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中等风险:70风险值200 ,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低风险:20风险值70 ,需要进行关注。 可接受的风险:20风险值,容忍。,理解: 使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辨识、选择与执行得到常态、动态的管理。,理解: 对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场所范围和具体工作业务,为确定本单位当前电网、设备、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状况而进行的全面评估,相当于一次全面“体检”。 包含电网、设备、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

11、的评估。 作用与目的: 全局风险概述的依据(全局风险的分级管理方案)。 基于问题的输入(重大风险问题的管理方法)。 持续改进情况比照的基准(确定安全生产的努力方向)。,理解:对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更细致、更精确的分析、研究、评估。 评估来源于(输入): 发生事故/事件、意外或未遂事件。 生产过程中所暴露的高风险问题。 新的或更改的涉及、规划、设备或工艺等。 员工或相关方的要求。 新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评估结果应用于(输出): 形成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可执行的),以及满足5W1H1S要求的落实计划。 对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持续监测、评估,满足PDCA的要求。 作用与目的:防止事故重复发

12、生。,理解: -重点在作业的全过程,通过组织、个人不间断地识别面临的安全风险,培养员工日常的危害辨识和及时进行风险处理的能力。是确保降低工作场所作业风险最有力、最重要的手段与方法。 -不间断、不考虑位置,组织与个人对风险进行的动态评估。它是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通常表现为: -计划任务观察(体系提出新的检查方法)。 -作业前评估(作业准备的危险点分析与作业前“2分钟”思考法)。 -安全区代表检查(日常管理不安全条件排查解决) 。 -日常巡查(如发现缺陷与处理缺陷)。 -交接班检查(风险状态的交接与确认的过程)。 -内、外部审核(风险管控状况评估和预警)。 -使用前检查(如工器具、仪器仪表

13、等安全完好状态的确认)。 -安全技术交底(作业前风险交代及控制措施确认) 。,持续的风险评估没有复杂的评估技术,是降低工作场所作业风险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手段,重点运用于业务全过程。 其目的为: 立即发现与处理漏控的高风险问题(如通过现场勘查、作业前评估、安全区代表检查、日常巡查、使用前检查); 立即发现与处理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高风险问题(如作业前交底、计划任务观察); 发现与纠正不良的作业习惯(如计划任务观察、安全检查); 检验工作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如审核、计划任务观察); 对发现的某些风险进行深入的基于问题的评估分析,有效控制风险(如风险评估的回顾); 反馈、更新基准的

14、评估(动态调整)。,定义,对当前面临的危害和风险进行基本的、全面的识别和评价。,对所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事故暴露的高风险问题,进行专项的或针对性的详细风险评价。,对企业风险进行动态识别和评估。,开展方式/要求,依据相关风险评估标准,全面识别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相应风险评估,建立各专业的风险概述,并最终形成企业的风险概述。,对重大风险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如发生事故、持续风险评估中明显问题、新的要求或更改设计、工艺等,进行专题研究和风险评估。,任务观察、作业前评估、安全区代表检查、日常巡查、审核、使用前检查、安全技术交底等。,风险评估类型,准备 1.人员准备建议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组织开展

15、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基础知识的培训。 部门与基层: 由领导、管理人员、班组长、技术骨干组成指导与协调小组。 系统地参与培训和实践,便于发现与解决问题,避免做无用功。 班组: 应根据员工的业务能力,相对固定评估小组和业务对象,来安排班组的风险评估工作。 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建立、维护、运用和更新风险数据库。 确保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系统性,使员工知道怎么管控风险、如何安全实施业务。 班组评估时注意: 根据员工从事的业务类型,分别参与与其工种或专业相关的评估,避免由某几人承揽所有类型的评估。 如:主要承担110千伏作业的人员进行110千伏部分的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承担35千伏工作的人员进行35千伏部分的风险评

16、估工作,确保人人参与的原则。 提醒: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控制的基础工作,领导必须下决心、花精力,确保快速形成骨干力量队伍。,第三部分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2.资料准备 辨识和评估前、中、后应坚持查阅相关的资料,使评估科学、准确,避免拍脑袋。 网公司、分子公司发布的相关风险管控策略。 如:南方电网2013年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南网安监20131号)、2013年系统运行风险控制措施(南网系统20132号) 上级单位电网内事故、事件通报;本单位、本部门、本班组历史的事故、事件,不安全事件、未遂以及差一点就出问题的情况,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结果。 用于定量打分的参考(可能性、后果),找出高风险问题。 电气主接线图、地理接线图、一、二次设备图纸,竣工图、包括各种设备布置图等。 相关自然灾害、设备缺陷、外力破坏、运行维护等统计分析数据和资料。 其他资料。,3.实施准备建议 全员参与,评估的范围应涵盖企业所有工作场所、生产活动过程。 必要时邀请技术专家、相关方参加,或委托第三方进行。 应为风险评估与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