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专业培训:关于上火: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359670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店专业培训:关于上火: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药店专业培训:关于上火: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药店专业培训:关于上火: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药店专业培训:关于上火: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药店专业培训:关于上火: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店专业培训:关于上火: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店专业培训:关于上火: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上火 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中医的辩证及治疗,.,2,“上火”的中医病理 “上火”是中医专用名词。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提供生命能量,并称之为“命门之火”。 在正常的情况下,命门之火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如果对其失去制约,火性就会浮炎于上,表现出一系列病症,统称为“上火”或“邪火”。,.,3,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是一种诱因。 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伤风、受寒、中暑、淋湿均可导致“上火”。 过食酒、姜、蒜、辣椒、羊肉、狗肉、干煎饼等辛辣油炸食品,也会上火。“上火”的分类及其治疗

2、: 1、按上火的病理分类 2、按上火的部位分类 3、按上火的脏腑分类,.,4,1、按上火的病理分类 总的说来,邪火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按照阴阳平衡理论,邪火分为虚火和实火。 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实火症状重,来势猛。 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虚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5,(1)实火 实火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 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3、治“实火”常用三黄片和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6,三黄片(大黄、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黄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 牛黄解毒片: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黄连上清丸: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7,(2)虚火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进而化为虚火。 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

4、.,8,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尤其午后)、夜晚盗汗、发热不欲近衣,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躁动不安、五心烦热、少寐多梦、失眠健忘、遗精、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搏细数。 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9,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中成药:二至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玉女煎等。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 对肾阴虚者,可以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而有盗汗、耳鸣、五心烦热者宜服用知柏地黄丸;头晕目眩的

5、宜服用杞菊地黄丸。,.,10,滋阴食品:有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海带、藕、白木耳、金针菇、枸杞、荸荠、梨等。 禁食:温燥的水果、调味品等,如荔枝、龙眼、榴莲、芒果、八角、花椒、肉桂等,也不要吃高脂肪、高热量等油腻的食品。,.,11,气虚火旺 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食疗方:炙黄芪30克、人参5克(或党参20克)、白糖少许、糯米100克共熬粥吃。平常可多吃瘦猪肉、红枣、牛乳、鸡蛋、蜂蜜等。 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黄芪精等。,.,12,注意事项

6、:祛火的药通常都是寒性极大的泻药,其中多数都含有大黄、番泻叶等成分,这些成分在通便的同时也会伤害脾胃和肠道,会对身体产生危害。长期服用或者擅自加大剂量,都可能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表现为毛发脱落、皮肤角化、变黑,肝脏受到损害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 刚开始时剂量可以稍大一些,如一次3-5片,一天吃3次,随着症状减轻,药量也应该慢慢减少。一般服用不要超过一周时间。,.,13,2、按上火的部位分类 上焦火:头晕、喉痛等症 中焦火:脘痛、烦渴等症 下焦火:便秘、尿赤等症,.,14,上焦火 上焦有火(上焦指心肺部位),症见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甚则微咳。上焦火用牛黄上清丸、双黄连口服液。 中焦火 中

7、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嗳腐吞酸,呃气上逆,脘腹胀满,饮食少进。 中焦有火,宜用清胃散,也可以服焦三仙、焦四仙,还可以服鸡内金、五香槟榔糖。,.,15,清胃散: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焦三仙、焦四仙: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症。 鸡内金:消食导滞,治疗食滞胃脘、脘腹胀满。 五香槟榔糖:五香槟榔糖由槟榔、陈皮、丁香、豆寇、砂仁、食盐等配制而成。健脾宽胸,顺气消滞。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肠停食出现腹痛呕酸、膨闷胀饱等症。,.,16,下焦

8、火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肾、膀胱、大小肠部位),表现为大便干,小便短赤,混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多,甚至带黄。 下焦有火,可以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等。也可以吃单味药生槐花、生地榆等。如果阴痒剧烈可用蛇床子熏洗坐浴加服苦参片。 小便短赤:是尿道炎或膀胱炎,中医说是小肠火,由于尿道炎症刺激,尿还不多就感到想解小便,有炎症,小便黄,有尿不尽和刺痛的感觉,可服四季三黄片、三清片或三金片等。,.,17,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当归龙荟丸:肝胆实火证。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9、。 栀子金花丸: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大便秘结。,.,18,上焦火,下焦寒 表现:上焦火气大颈部淋巴发炎,口鼻干燥,头颈潮热(多在下午难受),失眠、胃肠不好,吃点东西就胀,便秘或便溏,腰膝酸软,四肢无力,手脚冰凉,小腹涨。 中成药用交泰丸、附子理中丸。 田七对虚寒证胃脘痛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独特疗效,具有温中健脾之功效,因此,田七适合胃寒症状的患者服用。,.,19,3、 按上火的脏腑分类 上火按“五脏开窍”理论分五类: 目赤肿痛、口苦胁疼为“肝火”; 鼻扇气喘、咳吐黄痰为“肺火”; 牙龈肿痛、胃部灼热为“胃火”; 口舌生疮、心烦失眠为

10、“心火”; 头晕目眩、耳鸣不聪为“肾火”。 五脏开窍理论: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和二阴。,.,20,1、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 2、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 3、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4、肝火: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5、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

11、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21,现代医学的“上火”病理 “上火”在现代医学中找不到对应的称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的可能还与新陈代谢、内分泌变化有关。,.,22,胃 火,表现症状: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又可分为两种:1、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 舌红、少苔。2、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主要症状:口臭、口腔溃疡、反胃、长痘。 胃火旺的原因:

12、吃肉食过多、辣、油、甜口味太重而导致。 治疗药物: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唇齿清胃丸、栀子金花丸、黄连上清片、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23,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同时,火气也因饮食的量、质和时间三大原因而引起。 轻微胃火盛者,好像永远吃不饱,其实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胃部出现发炎现象,就会变成什么都吃不下,可以说是物极必反。 中医认为,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太过热气的东西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

13、,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药疗方面,中药可用黄莲、莲子芯、麦冬等泻胃火。,.,24,如果主要症状为腹胀,可选用具有消积、导滞、除胀作用的健胃消食片和保和丸配合清胃泻火的药同服。健胃消食片是目前常用的助消化药,症状不重的情况下可以选用该药。保和丸适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食欲不佳者,药效较强。服药过程中要少吃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如果口臭、便秘症状较重,可以选用导赤丸和六味能消丸和清胃泻火的药同服。导赤丸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的作用;六味能消丸是藏药中的名方,具有理风和胃的作用。,.,25,1、脾胃实火 证状:面颊发热,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渴喜凉饮,消谷善饥,口气热臭,牙龈肿痛或

14、出血、溃烂,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因:多因偏嗜肥甘酒酪,酿湿生热及过食辛燥温热之品,内蕴脾胃而致。或情绪不遂,气郁化火犯胃,导致热邪郁胃。 治法:清胃泻火。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唇齿清胃丸等。如兼有大便秘结,小便赤黄。可用三黄片、栀子金花丸。如兼有大便秘结、小便赤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爆发火眼。可用: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26,防风通圣丸: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作用,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咽干、疮疡初起等病的传统药物。而且此药既可清外热,又可以解内寒,非常适合上火和着凉兼有的患者。 牛黄清胃丸和清胃黄连丸:这两种药对于实热引起的口舌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

15、痛疗效都不错。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人常把这两种药和牛黄上清丸混淆,牛黄上清丸适用于肝胃火旺导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与前两种药有所不同,不可乱用。,.,27,比较三种清胃丸的区别,1、清胃黄连丸:黄连,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参,地黄, 牡丹皮, 天花粉, 连翘,栀子,黄柏 ,黄芩,赤芍。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主要有抗菌,抗炎,止痛,止血作用。 2、唇齿清胃丸:大黄、黄芩、龙胆、黄柏、桅子、知母、升麻、防风、陈皮、白芷、冰片、薄荷脑、地黄、石膏。 功能主治:清胃火。用于由胃火引起的牙龈肿痛,口干唇裂,咽喉痛。 3、霍香清胃胶囊:广藿香、栀子、防风、南山

16、楂、六神曲、石膏、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醒脾消滞。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28,2、肝胃郁热实火 证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大便秘结。 病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热,火邪犯胃,肝胃郁热所致。 治法:泻热调气化滞。 中成药:可用开胸顺气丸,若兼大便燥结,可用槟榔四消丸。开胸顺气丸:功能与主治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饮食内停,气郁不舒导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呕恶,食少纳呆。 方药:化肝煎。药物组成:青皮6克、陈皮9克、白芍9克、丹皮12克、栀子12克、泽泻6克、贝母6克。,.,29,3、胃阴虚(虚火) 证状:胃脘隐痛,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饥不欲食,口燥咽干或干呕、呃逆,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病因:平素嗜食煎炒香燥辛辣之品,或用温燥之药太过,或胃热病久延不愈,或因病吐泻伤津等因素,致使阴液不足,胃失濡润所致。 治法:滋阴养胃。服用滋养胃阴食物,如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中成药:胃安胶囊,阴虚胃痛冲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