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358385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摘要本调查选取宜宾市宜宾市留守儿童以及家长为样本总体。通过询问家人外出打工情况判断被调查的学生是否为留守儿童以及留守的类型。调查显示父母是否离家外出务工,与孩子的性别没有关系,故参加体育锻炼也与性别没有关系。将不同地区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在家庭参加体育活动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东部地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锻炼身体的不到2%;在中部地区,非留守儿童锻炼身体的比例略高于留守儿童(37% 32%);在西北地区,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基本相同(42%与43%);在西南地区,非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留守儿童(38% 17%)。监护人锻炼身

2、体很少也较少,但是监护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在西北地区较多,因此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有所增加。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在不同地区儿童每天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调查表明。各地区学生每天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基本一致,75%-80%的学生每天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约15%的学生每天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目 录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1第1章 绪论21.1 研究背景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1.3 本文研究的思路4第2章 留守儿童的比例和类型52.1 调查对象选取52.2 宜宾市各地区不同留守儿童类型的分布比例62.3 宜宾市留守儿童的性别比例72.4 本章

3、小结9第3章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103.1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缺失问题的表现103.2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在家体育锻炼情况103.3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校参加体育锻炼123.3本章小结13第4章 总结与展望154.1总结154.2展望16致谢17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量可观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离开自己的家园,涌入城市务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由于受到户籍管理制度和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壮年无法在城市定居,更无力带上孩子进城上学。于是,伴随着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的

4、不断增长,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由家中其他长辈或父母其中一方抚养的儿童。不同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差异较大,一般有 18 岁以下、16 岁以下、6-14 岁、6-18 岁、0-14 岁等多种界定方法。根据父母外出情况,可以分为父母双方都外出、父亲一方外出、母亲一方外出三种情况。虽然留守儿童自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青壮年大规模进城务工就开始出现,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 2004 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报刊报道后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很快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的调查研究也日

5、益增长。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课题组 2009 年对中国留守儿童研究的述评,对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自我意识方面,留守儿童一方面有严重的自卑感,对自己智力、外貌等方面的评价明显偏低,另一方面又存在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2)在情绪问题方面,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状态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具体说,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性比男性更突出;(3)在压力应对方面,留守儿童倾向于对挫折事件的结果做外部归因,并较多采用幻想、合理化、退避等不合理的应对方式;(4)在亲子关系方

6、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父母充满怨恨,并有盲目反抗心理;(5)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比较内向,受欺负或攻击现象突出;(6)在学业学习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较多有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厌学、逃学和辍学现象比较严重;(7)在社会适应方面,留守儿童有较多的违纪和违法行为,表现为抽烟、酗酒、不服管教,甚至出现赌博、偷窃、抢劫等违法行为。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全国妇联于2014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该报告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其中,小学(6-11岁)学龄

7、阶段儿童的数量为1953万,占农村留守儿童的32.01%;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的数量为995万,占农村留守儿童的16.30%。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广泛分布于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而且也分布于江苏、广东、山东等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绝大部分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2014 年 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心组织实施了全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中国青少年研究心组织实施了全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对象来自河南省、安徽湖江西重庆市贵州的12个市(市、区),包括四个市(市、区),包括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

8、儿童 4533人(占 人(占 61.7% )、非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2731 人(占 人(占 37.2% )。本次调查 )。本次调查 )。本次调查一方面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一方面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以下 9个突出问题:(1)遭受意外伤害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2)学习成绩较差、不良行为突出;(3)获得的社会支持 较弱,情感欠缺,经常感到烦躁、孤独闷不乐无缘 无故发脾气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4)留守女童的 负面情绪更加明显,经常感到烦躁、闷不乐和无缘故发脾气比例

9、高于男童;(5)留守男童迟到、逃学受老师惩罚等问题行为较多,习及校园生活中遇的 障碍和受到的欺负也较多;(6)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小四留守儿童受到父 母外出影响更明显感觉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歧视性格比原来内向胆小的例最高;(7)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 初二留守在习及校园活方面遇到障碍更多(8)寄宿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高,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也多,对留守生活面体验体验也更高。总的来看,人们普遍假设留守儿童是有问题群体,一些甚至专门关

10、注个 总的来看,人们普遍假设留守儿童是有问题群体,一些甚至专门关注留守儿童极端表面,并倾向于将留守儿童各种不良简单地归因为状态。各种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关于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将儿 童看成问题儿的印象。基于留守儿童是有问题群体的假设,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 问题群体的假设,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缓解或改善现状建议;而公益组织则试图通过捐钱、捐物等不同手段试图帮助留守儿童改善生活现状。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基于全国留守儿童的基本国情,针对留守儿童性格,以及身体方面的特征。选择宜宾市为调查对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以家庭、学校、

11、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第2章 留守儿童的比例和类型2.1 调查对象选取本调查选取宜宾市宜宾市留守儿童以及家长为样本总体。通过询问家人外出打工情况判断被调查的学生是否为留守儿童以及留守的类型。具体说,对于“家里有哪些人长期(半年以上)在外或经常(每月或每星期)外出打工(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无人外出”或“哥哥或姐姐外出”的被判断为非留守儿童(父母均在身边);选择“父亲外出”“母亲外出”“父母都外出”被判断为留守儿童。有2032个学生回答了这一问题(占全部学生95.4%)。图1显示了非留守儿童和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情况。根据图中数据,从总体上看,“父

12、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数量为910人(占44.8%),“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614人(占30.2%)、“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131人(占6.4%)、“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377人(占18.6%),三类留守儿童的总数量为1121人(占55.2%)。图1-1 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显然,在所调查的地区,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超过55%。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非留守儿童。从三类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来看,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占 33.5%,仅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占54.8%,仅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占 11.7%。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

13、,占 51.7%,其次是父亲一方外出的,占 40.2%,母亲一方外出的最少,占 8.1%。导致两项调查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取样范围不一样。从后面的数据可以看到,各地区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分布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值得关注的是,我们要求教师写出自己所教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数量,发现教师所写出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只占全部学生的26%,大大低于根据学生答题所推测的数量。这一差异表明,教师心目中的留守儿童与儿童实际的留守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学校教师并没有对自己学生的留守状况进行细致的统计,只是关注那些在情绪和行为问题上表现比较突出的儿童。2.2 宜宾市各地区父母外出情况图2-1显示了在不同地区,三类留

14、守儿童所占比例情况。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四个地区,“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48%-76.1%),“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都是最低的(4.4%-13.5%)。在西南地区,“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占当地留守儿童比例37.9%,是四个地区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图2-1 宜宾市不同父母外出情况2.3 宜宾市留守儿童的性别比例总体来看,在所调查儿童中,男性儿童的数量(1106人,占52%)略高于女性儿童(1019人,占48%),但不同地区儿童的性别比例表现出不同的偏向。具体说,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都是女性儿童多于男性儿童(大约多出3个百分点,51% VS 48%),而西北部地区和西

15、南部地区都是男性儿童多于女性儿童(大约多出8个百分点,54% VS 46%)。显然,与东部和中部地区不同,西北和西南区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图3-1显示了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性别分布。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总体来看,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的数量都多于女性儿童。也就是说,父母是否离家外出务工,与孩子的性别没有关系。图2-1 宜宾市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性别分布图2-2显示了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性别比例。在“父亲外出”和“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中,总体上看,都是男性儿童多于女性儿童(约多5个百分点,52.5% VS 47.5%),但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是女性儿童多于男性儿童,而西北和西南地

16、区则是男性儿童多于女性儿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东部地区女性儿童在总体上多于男性儿童。图2-2 不同类别留守儿童的性别比例2.4 本章小结本调查选取宜宾市宜宾市留守儿童以及家长为样本总体。通过询问家人外出打工情况判断被调查的学生是否为留守儿童以及留守的类型。对其2032个学生回答了这一问题(占全部学生95.4%)。 “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数量为910人(占44.8%),“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614人(占30.2%)、“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131人(占6.4%)、“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377人(占18.6%),三类留守儿童的总数量为1121人(占55.2%)。针对宜宾市不同区域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在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