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1)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35692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9.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1)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1)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1)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1)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1)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1)(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民俗专题Chinese folk themes,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 華南師範大學觀光系 張習明 主講 邮箱:,.,2,民间艺术的最高荣誉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到世界遗产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二大主轴一是有形遗产,二是无形遗产,两者间的差异从字的涵义去分析,有形遗产(tangible heritage),是有固定的物迹呈现、有形状的显示、有空间的限制,又可称之为物质遗产;,.,3,反观无形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的呈现,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的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仪式、舞蹈风俗和各种艺术表达手段,又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4,世界遗产分类,有形遗产,无形遗产,文 化 遗 产,自 然 遗 产,复 合 遗 产,文 化 景 观 遗 产,工 业 遗 产,延伸扩充遗产,人 类 口 述 遗 产,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5,民间艺术概说,一、民间艺术概念 民间艺术是在社会中下层民众中广泛流行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创造活动。民间艺术是各种民俗活动的形象载体,其本身便是复杂纷纭的民俗事象。,.,6,二、民间艺术的产生 (一)艺术的发生 1.在社会发生阶级分化以前,原始的艺术是全民性的艺术。 2.物质生产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生产劳动是原始艺术最基本的题材和内容。 3.人类的精神生产对于艺术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音

3、乐、舞蹈和美术往往成为巫术和原始宗教活动的重要表现方式。 (二)民间艺术的出现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艺术逐渐脱离了物质生产和巫术、宗教等活动,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同时有了社会上层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区别。,.,7,三、民间艺术的主要类别,(一)民间工艺美术:是指在宫廷美术、宗教美术和文人美术以外,由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美术。 特点: 自发性 传统自然经济的产物,民间工艺美术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8,民间工艺美术主要种类,(1)剪纸 剪纸艺术是我国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用途很广,每逢节日、节令,或出嫁、生子、寿辰等佳时,都用红纸剪制出各种象征吉祥喜庆的花样,装饰在门窗

4、内,或放在嫁妆、彩礼、祝寿礼物上面,以增加祥瑞吉庆的气氛。,龙凤呈祥,.,9,(2)皮影,1.皮影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影像造型 2.与剪纸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装饰性强,戏剧程度高 4.还受到壁画、雕塑、通俗小说、民间传说、戏剧脸谱等方面的影响。,含焉梳妆,拾玉镯,.,10,(3)年画,1.年画的历史 (1)年画是中国各地普遍流行的民间美术品,广泛应用于年节驱邪纳福活动。 (2)最早的年画,主要用于巫术和宗教活动。 (3)唐宋以后,大量武将型门神出现,门神画与年节活动更加紧密结合,年画被大量制作并在市场售卖 (4)明、清时代,小说、戏曲影响了年画艺术,小说戏曲中的人物故事成为民间

5、年画的重要内容。年画的装饰性作用增强,迷信色彩愈加淡薄,年画由以往的驱邪纳福,越来越趋向于吉祥喜庆。,.,11,2.年画的题材 神像 神话传说 戏文故事 吉祥图符 娃娃美人 风俗时事,绵竹年画,.,12,(4)民间雕塑,1.就制作材料而言,有木、竹、泥、陶、砖、玉、石、骨、角、牙、果核多种。 2.就题材来说,民间雕塑的题材不局限于宗教,还大量取材于戏曲、小说、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趣事等。 3.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富艺术价值的是木雕和砖雕、石雕。,木雕刘备、诸葛亮、关羽、赵云,.,13,(5)民间瓷器,1.中国的陶瓷技术历史悠久,人们称中国为“陶瓷之国”。 2.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原始时代,先民便

6、会烧制精美的彩陶和黑陶器物。 3.商周时代,有了原始的瓷器 4.汉代,制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5.从魏、晋、南北朝直至唐宋元明清各代,中国制瓷技术逐渐成熟发展。,黑陶埙,.,14,(6)民间刺绣,刺绣又名针绣、扎花、绣花,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以绣迹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古籍中称为“女红”。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15,(7)民间印染,周代时,染色工艺已经出现了。汉代时,印染工艺已经相当精湛,最迟在东汉,人们已经掌握了扎染技术。 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花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7、苗族蜡染,蓝印花布,.,16,(二)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由广大民众自己创造、并广泛传播于民间。民间歌舞、说唱、戏曲、民间器乐等在内的诸类音乐,统称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变异求新。 民间音乐分类: 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17,一、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由唱词(文学)和曲调(音乐)组成,在民间音乐的五大门类里历史最为久远,伴随着民众经历了人类社会的每个历史阶段,被马克思成为各民族的“编年史”。 民歌的题材形式主要分为号子、山歌、田歌、小调四大类。,.,18,(一)号子 1.使用环境:号子产生并使用与各种集体劳动场 合,如搬运、建筑、打渔、农事、伐木等

8、 2.艺术特征: (1)内容上:有历史传说、人物故事,也有即兴编 就的生活内容。唱词加入虚词衬字,使音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2) 曲调上:鲜明、激奋、简洁 (3)歌唱形式上:“一领众和”或“众领众和” 3.功能:“举重劝力”,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 ,鼓动劳动者情绪。,(二)山歌 1.使用环境:山歌是山野之歌,主要在山区、高原及草原,也是在劳动生活中咏唱。 2.艺术特征: (1)体裁上:悠长、自由、奔放,随意性强 (2)鲜明的地域性:每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高原山地几乎都有代表性的山歌歌种。,.,19,(三)田歌 1.流传区域:流传于长江、汉水流域广大稻作区 2.艺术特征: (1)内容方面:传

9、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均可入篇。 (2)体式方面:篇幅长大,一般用“套曲”结构。 (3)歌唱形式上:采用领合手段,但不受种田劳动动作制约。 (4)演唱者方面:歌者不参与劳动,半职业性的歌手。 3.功用:从早到晚一直与田间劳动相伴,调节情绪,(四)小调 1.使用环境:完全脱离了劳动,主要在茶楼、酒肆、书场演唱 2.艺术特征 (1)结构匀整、旋律婉转典雅、内容充满世俗情调 (2)形式方面:分节歌唱 (3)演唱者方面:为职业、半职业歌手,.,20,二、民间歌舞,民间歌曲与舞蹈相结合,构成“民间歌舞”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舞,大多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 音乐专曲专用 变通使用

10、,.,21,三、民间器乐,民间器乐是用民间乐器演奏的音乐。 民间音乐中唯一不直接与文学(唱的)相结合,仅通过乐器作为演奏工具构成的特殊类别。 广泛应用于民间生活:节日、婚礼、葬礼、祭祀,.,22,(一)中国传统乐器1.曾经使用过及现在还存留的各民族乐器,大约有四五百种 2.分为四个大类: 吹奏乐器,如笙、唢呐、笛、箫、巴乌、葫芦丝等 打击乐器,如鼓、锣、钹、板、钟、磬等 拉弦乐器,如二胡、板胡、京胡、马头琴、萨它尔等 弹拨乐器,如琴、琵琶、三弦、冬不拉、热瓦甫等,(二)民间器乐表现形式 1.独奏 自娱性的演奏 2.合奏 有三种用途: 为婚、丧、节日喜庆活动助兴 为曲艺、戏曲伴奏的乐队 “雅集”

11、型乐队,.,23,四、民间说唱音乐,民间说唱音乐融文学(说、念白)、音乐(唱腔、伴奏)、戏剧(动作、表情)于一体。 “讲述故事、描写人物、状物写景、抒发感情” 民间说唱音乐分类 1.汉族民间说唱 (1)以说为主 评话、相声、快板书 (2)以唱为主 鼓词类、弹词类、时调小曲类、道情类、牌子曲类、琴书类、走唱类、杂曲类 2.少数民族民间说唱 好来宝(蒙)太平鼓(满)琵琶歌(侗)大本曲(白) 宴席曲(回)果哈(苗)蜂鼓(壮)四弦弹唱(彝) 冬不拉弹唱(哈),.,24,五、民间戏曲音乐,民间戏曲音乐是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腔和伴奏音乐,是戏曲中塑造任务、推动情节的主要手段,也是区别不同地方剧种、声腔的根

12、本标志。 戏曲音乐的产生、形成,同民歌、歌舞、说唱、器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歌等是戏曲音乐的源头和基础,而戏曲音乐则是它们合理的继承和新的综合发展。,.,25,(三)民间舞蹈,一、民间舞蹈产生的背景 (一)原始舞蹈的产生 1.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2.原始舞蹈本身萌芽于生产劳动,用以调节劳动的动作和节奏以达到协调一致,并以舞蹈的形式传授狩猎和种植的技艺或庆祝狩猎的成功。 3.原始舞蹈是宗教仪式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手段,在原始宗教舞蹈中侧重反映动物祟拜、神灵祟拜和图腾崇拜三方面内容。,.,26,(二)传统民间舞蹈的产生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部分原始舞蹈出现了同宗教仪式逐渐发生分离

13、的现象,在与宗教分离的同时,出现了与娱乐和社交关系日益密切的发展趋势,最后逐渐地发展成为现在民间舞蹈,并保留了丰富多样的形式。 一部分民间舞蹈由于某些客观因素仍然保留原始舞蹈的风格,成为原始舞蹈的当代遗存。,.,27,二、民间舞蹈的分布,1.北方汉族地区 秧歌舞蹈 2.南方汉族地区 花鼓舞蹈 3.青藏高原地区 藏族舞蹈 4.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舞蹈 5.西北维吾尔族地区 西域乐舞 6.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 铜鼓舞等,陕北秧歌,.,28,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之来源,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

14、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29,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又译为无形文化遗产),也可简称为非物质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又译为无形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

15、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30,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1998年10月召开的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指出,由于“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是不可分的,因此在以后的鉴别中,在“口头遗产”的后面加上“非物质”的限定,这就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概念的基本形成过程。 2002年是联合国文化遗产年,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由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取代“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成為法定用

16、语,进一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列为五个领域 。,.,31,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内容,根据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3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世纪下半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相关的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各项计划,并通过了一些相关的文件。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2届会议在巴黎举行。10月17日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一项关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要的国际公约,也为各成员国制定相关国内法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公约的宗旨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