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3课保卫黄河花城16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354707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3课保卫黄河花城16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3课保卫黄河花城16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3课保卫黄河花城16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3课保卫黄河花城16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3课保卫黄河花城16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3课保卫黄河花城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第3课保卫黄河花城16(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 卫 黄 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 美丽而古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作曲家。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包括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二月里来等500多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为中国的新音乐运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毛泽东赞誉他为“人民的音乐家”。,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 1.黄河船夫曲 2.黄河颂 3.黄

2、河之水天上来 4.黄水谣 5.河边对口曲 6.黄河怨 7.保卫黄河 8.怒吼吧,黄河,作曲:冼星海 作词:光未然,保卫黄河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中国:960万平方千里 日本:37万3756平方公里,歌曲

3、分析 作品体裁:进行曲 速度:中速稍快 力度:强 旋律特点:节奏鲜明有力,音乐情绪高亢激越,振奋人心。,什么是大合唱? 大合唱又称康塔塔,这种大型声乐体裁包括独唱,重唱,齐唱,乐队等形式。,歌曲是卡农节奏(卡农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 卡农节奏运用在作品中产生怎样的效果? 由一个声部的齐唱到两个声部轮唱,使我们感受到了抗日力量由小变大,由弱到强。不论是在万山丛中,还是在青纱帐里。从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巨浪。,1第一部分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 齐唱 2 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样的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激励人民前进,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3 整段乐曲表现是强还是弱?是急促激动还是平静舒缓? 强 急促激动 4 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呢? 想让全国人民奋勇抗战 不畏强暴 坚强不屈。,总 结 作品演唱的声部不断的扩充,力度不断增强,巧妙的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犹如黄河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将一切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