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34743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堂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我国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王下纷扰,是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但是这个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时代,特别是对于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而言,确实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思考:,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3,具体分析如下:,铁器、农具的使用和推广。,私田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阶级矛盾尖锐。,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各个阶级或阶层都要起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都对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2、,哲学思想纷呈,百家争鸣。,生产力提高,要求政治改革,(经济),(政治),思想,(文化),4,(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2)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5,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6,但是,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能称作是哲学?具体分析

3、如下:,思 想,哲 学,理论化、系统化,正 确,错误,正确、深刻反映本质,时代精华,歪曲、表面反映,时代糟粕,7,(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A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B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原因,8,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百家争鸣,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马克思 主义,2.社会变革的先导,回顾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个社会?,9,首要表现: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批判功能),(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重要表现: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4、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塑造引导功能),10,3、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的前导。 上述材料说明( ) A.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 D.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B,11,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2、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1)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 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明

5、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小结:,12,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产生的阶级基础:,三 大 运 动,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失败,14,(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三大发现,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自然科

6、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16,(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费尔巴哈,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两者的简单相加?,17,黑格尔 (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19,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重点),(1)(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两个统一:,实现了唯物

7、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它的唯物主义是辨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辨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辨证法。,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20,(2)(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他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

8、著的特征,实践性,实践的观点在马哲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2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C,23,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4,含义: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

9、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2)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5,含义: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6,含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4)科学发展观,发展,27,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8,7.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艰苦奋斗 独立自主 A. B. C. D.,B,29,8下列对邓小平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 D邓小平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A,30,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3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中 国 化,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统一于 实 践 为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科学发展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