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44096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 人民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专题19 第1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后限时作业(三十一) 人民版必修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B.马克思的言论C.蔡伦改进造纸术D.蔡侯纸的说法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帮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解析】欧洲“发现世界”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A3.金史记载:“声如雷

2、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答案】A 4.四位同学以“古代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有了活字印刷术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这一资料证明印刷术是唐懿宗时发明的D我们可以关注“佛教传播与印刷术”这一话题【答案】D5.“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

3、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错误,乙正确 B.甲、乙都正确C.甲乙都错误 D.甲正确,乙错误【答案】B6.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请将下列书法作品按正确的字体排列( ) A.行书、草书、篆书、楷书B.行书、篆书、隶书、楷书C.隶书、篆书、草书、楷书D.隶书、草书、隶书、篆书【答案】B7.下图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局部),对此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唐太宗为玄奘取经而撰的序文 碑文书体工整清晰、活泼潇洒 大唐时期文化多元、

4、兼收并蓄 碑文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真迹A B C D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中国书画卷震惊世界,舞蹈演员肢体所绘的山水图令人难忘。下列有关我国山水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山水画是国画中三大画科之一B.是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C.唐朝王维的江城送别图是山水画中的珍品D.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解析】江城送别图是明人的作品。【答案】C9.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 )A徽戏和汉戏是京剧的基础B京剧正式形成于1790年C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三庆班”D“旦”是京剧四大行之一10.“彼汾(汾水)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

5、美如英。”此文应该出自于诗经中的( )A.雅 B.颂C.风 D.晋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经的内容。由关键信息“言采其桑”判断选C项。风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雅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的乐歌。【答案】C11.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世常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C.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解析】本题考查元曲的艺术风格。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的含义。即以自然本色为主流。【答案】

6、A12. “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C.红楼梦 D.聊斋志异13.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答案】B14.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

7、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A. B. C. 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2分,共44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

8、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4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6分)(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12分)16.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诗经书影 图二屈原 图三李白 图四杜甫(1)请归类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并说明两种风格各自的特点。(8分)(2)图二、四中诗人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8分)(3)图一、二和图三、四反映的中国古代诗歌在发展中的地位如何?(6分)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