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344017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朱自清,1、课文题目是“荷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第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段:荷塘四周的景色,赏析第四段,1.自由朗读。思考:在这段写景的文字中,作者的立足点在哪? 2.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方法? 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美感特征?,学习重点,荷塘月色,立足点:荷塘边,荷叶 荷花,荷香,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 又如,明珠 星星 美人,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月色下的荷塘,学习重点,荷塘月色,课文第四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

2、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 “香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写荷叶的美的情致。,学习重点,荷塘月色,学习重点,荷塘月色,压缩后比较表达效果:,月光照在荷叶

3、荷花上,荷花发出了一些香气。,小结: 作者用比喻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荷塘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愉悦心情。,赏析第五段,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月光 月影 光与影,泻 浮 洗 笼,画,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上的月色, 朦 胧、柔 和,学习重点,荷塘月色,课文第五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 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

4、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写灌木黑影的斑驳和杨柳倩影的可爱。 本段从不同角度写出光和影的和谐。,学习重点,荷塘月色,课文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雾”写出了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赏析第六段,荷塘 月色,画 面 是,美丽的,气 氛 是,宁静的,格 调 是,雅致的,美,静,雅,学习重点,荷塘月色,第段 荷塘中的月色,为什么说“泻

5、”“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泻,泻,浮,以“流水”喻“月光”,用“泻”而不用照, 写出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化静 为动,有动感美。,用“浮”不用“升”,像“梦”,分别表现了雾的轻飘柔美的的姿态,有状态美。,叶子与花在“牛乳中洗过”,写出了叶和 花洁白而鲜艳,有色彩美。,“浮”突出静态美, “笼”可与之对照。 “漂”突出动态美, “笼”不能与之对照。,结论,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

6、,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光,月影,光与影,曲曲折折,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闪电 凝碧,脉脉,泻 浮 洗 笼,画,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素淡 宁静),(朦胧 柔和),第六段 荷塘四周 由 及 以有声衬 。,远,近,无声,树色“阴阴的”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月光淡淡的,好像作者的心头也有一层挥之不去的愁云。灯光“没精打采的”毫无生气。蝉声蛙声的热闹更衬出了“我”心境的不宁静,有淡淡的哀愁。作者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宁静。,以乐景写哀情,思考:,四、五、六段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并赏析其妙处。 比喻(通感)、拟人,比喻句 叶子出水很高,像

7、亭亭的舞女的裙。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 小结:比喻具体形象,本 体,喻 体,原句,相 似 点,荷 叶,白 花 (荷花),清 香,舞女的裙,一粒粒 的明珠,碧天里 的星星,渺茫的 歌 声,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 很相似,月光下,白色荷 花与一粒粒 的明珠

8、相似,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 碧天的星星相似,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 断断续续,若有若无,修辞手法:通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拟人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到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 叶子底下是脉

9、脉的流水 小结:拟人灵秀动人,图片资料,荷塘月色,荷塘月色,荷塘四周,黑影斑驳,杨柳如画,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田田 亭亭 风致,袅娜 羞涩 如明珠似星星,丝丝缕缕、渺茫如歌,凝碧的波痕,侧写月色,(多种感官),远山隐约,问:作者全身心地享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最终有没有得到解脱呢? 没有,作者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一听到蝉声与蛙声,刚获得的自由和宁静又在一片蛙声中失去了,不禁发出“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荷塘 月色,画 面 是,美丽的,气 氛 是,宁静的,格 调 是,雅致的,美,静,雅,朱自清看到的景构成的画面给人一 种什么样的感觉?,-朦胧、静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10、。,朱自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宁静的荷 塘月色呢?,-心情好,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有没有得到宁静呢?是不是 真正的宁静?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得到宁静,不是真的宁静,(第七段) 由 联想旧时江南采莲的情景 想到 , 想到 。,眼前的荷塘,两千里外的江南故乡,千余年前的六朝,明线:游踪(外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出宁静,荷塘月色的圆型结构,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学习重点,荷塘月色,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韵律美,渲染出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叶子,有一种舒展、旋转的美。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像它是动的,这是以

11、动写静,以虚写实。,用“歌声”比“清香”,“名曲”比“光与影”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感觉的印象,即“感觉的相通与转移”)而这样的感觉也只有在静静的月夜下才感受得到,就更突出了宁静的氛围。,从课文内容看,作者是边走边看的,看了又有所想,他想到了什么?,-江南旧俗,他为什么会想到江南旧俗呢?,-心里宁静,但宁静里又有淡淡的 哀愁。(“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 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 了。”),-深化主题(回到过去,说明对现 实不满,尤其是最后不觉到了家更说明 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只是片刻的。),作者的行踪:,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三、写作特点,、形象美手法多样(鲜明的比喻,明显的对比, 强烈的衬托,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 、语言美新颖而不失生动自然,描述传神,节奏协调(量词、叠词) 、意境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四、小 结,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光,月影,光与影,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闪电 凝碧,泻 浮 洗 笼,画,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