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3节 陆地资源与地质灾害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43462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3节 陆地资源与地质灾害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3节 陆地资源与地质灾害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3节 陆地资源与地质灾害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3节 陆地资源与地质灾害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3节 陆地资源与地质灾害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3节 陆地资源与地质灾害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新学案》高三地理一轮 第1部分 第3节 陆地资源与地质灾害课时活页作业 大纲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读下图,回答13题。1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可探明蕴藏量的主要能源中,在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丁乙 D丁乙丙甲2丙城市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不合适的是()A发展地铁、轻轨 B大力发展公交运输C多建方格状道路网 D以天然气替代汽油3乙城市所在省区的优势能源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是()A太阳能 B煤炭C水能 D天然气解析:第1题,我国

2、能源消费构成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等,甲所在省区是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素有“煤海”之称;丁所在省区是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丙所在省区是重庆,水能资源丰富;乙所在省区是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第2题,重庆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地形崎岖,不宜采用方格状道路网,A、B、D都合适。第3题,乙为拉萨,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纬度较低,太阳能丰富。答案:1.B2.C3.A(2011重庆模拟)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据此回答45题。4西北地区水资

3、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B气候干旱,降水少C灌溉农业发达 D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5下列现象与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不相关的是()A河流下游河湖干涸,荒漠扩大B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C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出现断流预警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解析:本题组通过数据对比方式,考查了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利用状况。一般的,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严重缺乏,所以较少的水资源被大量开发利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的破坏,而植被的破坏与水资源开发不相关。答案:4.B5.D(2011湖州模

4、拟)陆地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据此回答67题。6下列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在河流上、中游过量截留用水,下游可能会出现断流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A BC D7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建立在()A资源的再生性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C物质运动的循环 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解析:第6题,淡水资源分布与降水有关,而矿产资源分布受地质作用制约。两者分布不具有相关性。植树种草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第7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提高

5、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和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答案:6.C7.B我国最大的核电项目山东海阳核电站已于2009年12月29日正式开工,至此,我国今年核准建设的三个核电项目浙江三门、广东台山、山东海阳全部开工建设。结合山东三大核电站位置图,回答89题。8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B缓解山东东部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9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核电站建成后,我国将有六个核电站同时发电,届时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不可能是()A煤炭的能源地位将开始下降B石油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较现在高C核电的能源地位有所增强D

6、能源消费构成主要以核电为主解析:第8题,我国东部进行核电建设是在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紧张,能源结构相对单一的情况下进行的,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是其建设的有利条件。第9题,目前核能发电在我国年发电总量中的比例约为3%,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核电站建成后,我国将拥有六座核电站,核电作为能源的比例将有所上升,但所占比例仍不高。答案:8.B9.D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22千米处,超过20万人遇难。据此回答1011题。10海地地震的发生是由于()A海地位于美洲板块的边缘,地壳活跃B海啸诱发了地震C地球内部能量急剧、大量释放D人类活动引起的11与此次地震造

7、成严重损失无关的是()A海地经济落后,抗震救灾的技术和能力差B震级大,震源浅,震中离城市近C地震诱发了风暴潮D海地纬度低,气温高,伤病易感染解析:第10题,海地位于美洲板块内部,是其内部的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挤压而成,海啸不可能诱发地震,人类活动也不会诱发这么大震级的地震。第11题,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引起的,陆上地震不会诱发风暴潮。答案:10.C11.C(2011安徽联考)读右面的景观图,完成1213题。12图示地理现象应是()A滑坡 B泥石流C崩塌 D塌陷13造成该地理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岩石风化程度较高,易破碎植被覆盖度较低降水丰富,强度大人类建设梯田等活动的影响A BC D

8、解析:第12题,图示显示破碎的岩块崩裂滑落,堆积在山脚下,该现象应为崩塌。滑坡是整块岩体沿断裂面滑下。泥石流必须发生在沟谷中,而且一定要有水。塌陷是地表岩层陷落到地表以下。第13题,植被覆盖度低,岩石直接裸露于地表,风化程度高,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崩塌。答案:12.C13.A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图(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回答1415题。14图中反映的地质灾害主要是()A地震、滑坡 B滑坡、泥石流C台风、泥石流 D地震、台风15图中台风路径处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B台风路径处多山地丘陵C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D台风路径处植被破坏

9、严重解析:图中显示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大小与台风路径有极大的相关性,台风经过的沿海地区明显地表现为灾害等级较高,而台风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是带来大量降水,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故图中反映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和泥石流。答案:14.B15.A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图及材料(图b为丙地略图),回答相关问题。(22分)材料积极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其中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重点开发地区。(1)图中A河流域内的常规能源资源十分

10、丰富,但不同河段内能源差异较大。试说出其上、中、下游沿线地区突出的能源资源。(3分)(2)图中甲地区丰富的新能源主要有_、_等,乙地区的_(能源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试分析这两个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原因。(7分)(3)图中丙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试从地形、气压变化、地面植被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多大风的原因。(6分)(4)我国风能发电近期重点开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等华北、华东和东南沿海地区,请说明理由。(6分)答案:(1)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中游煤炭资源丰富,下游石油资源丰富。(2)太阳能地热能(或风能)天然气甲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11、,因而太阳能丰富;乙地区为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因而太阳能贫乏。(3)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天山南北温差大,气压变化剧烈,故大风频繁;该地地处天山断层陷落带的山口位置,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加快,风力强劲;多戈壁,地形平坦,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故风速较快。(4)华北、华东、东南等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开发利用风能,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改善环境质量;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资金充足。172010年8月7日22时许,作为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实降强暴雨,县城北面泥石流冲向县城,并形成堰塞湖。泥石流

12、致使1 300多人遇难,舟曲县内三分之二被水淹,300余户村庄被掩埋,周边多处路段交通阻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8分)(1)简单分析材料中所述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2)泥石流有哪些危害?(6分)(3)对于泥石流灾害,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8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泥石流的产生、危害及治理等内容。第(1)题,影响泥石流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暴雨、地形、岩石的破碎程度、植被覆盖等,结合材料可分析出答案。第(2)题,泥石流的危害,从其流动、淹没的角度分析。第(3)题,治理泥石流的问题可从其产生的原因考虑,降水、地形很难改变,所以要从保护坡面和增加植被保护等方面具体作答。答案:(1)受暴雨影响,短时间发生强降水;该地地形复杂,地震引起山体破碎,易被雨水浸泡而形成泥石流。(2)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3)以防为主,开展预防监测,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灾害。具体措施有:设置拦挡坝,建设排导渠,设置停淤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等。- 9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