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 系列专题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43307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 系列专题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 系列专题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 系列专题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 系列专题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 系列专题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 系列专题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 系列专题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02近代中国维权斗争【考点定位】(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着重掌握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注意侵华日军的主要罪行及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事件,理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明确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三年高考】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2

2、高考文综北京卷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 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

3、项。2(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时期 D大跃进时期【答案】:C3(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映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4、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是史学新方法题之哲学思辨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表面上是1936年底美国对中国和日本局势都很重视,本质上是担心中日战争的爆发会危害美国在华利益。4(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是列强派兵驻扎北京至大沽、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方

5、便列强对清政府进行控制,这是D项条约的内容。5(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7)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漫画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呜呼鲁民 呜呼圣地 B蜿蜒南下 C国破山河在 D支持的住吗【答案】:D【解析】:A项反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项反映日军越过长城南下,扩大侵华;C项也反映抗日战争;D项寓意国民党反动派利用美国军事援助发动内战,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6(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

6、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可见,期间又受到外国欺侮,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涉及此内容,故选B项。7(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答案】:B【解

7、析】:题中多省教案频发(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的冲突),民间传言表明教堂“罪大恶极”,这些现象是中外民族矛盾加剧的体现,即选B项;AC两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太平天国运动推崇洋教(基督教教义是拜上帝教的来源之一),D项更错。8(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答案】:B9(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

8、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答案略。【解析】:以否定。10(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3)(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材料二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

9、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

10、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14分)【答案】:【解析】:变化。11(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7)(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 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11、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5分)(2)根

1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8分)【答案】:(1)不同之处: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5分)(2)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8分)【解析】:(1)简要概括题中材料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内容即可答题。(2)从中日关系、国共关系、国内局势军事和政治局势等多角度分析合作实现的原因。12(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

13、点。(12分)【答案】: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史实其他答案。组织答案l:叙述成结构。答案2:叙述较连贯。答案3:罗列史实。【解析】:本题主要论证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可从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等综合国力的强弱对比、英国全球扩张与中国闭关锁国的冲突、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使用比较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等史学观点,逻辑严明、史实准确、结论合理地论证这一问题。二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31)1900年6月21日,

14、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排除D。2(2011年北京卷文综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答案】:B【解析】:题中,“野蛮”行为不野蛮(正义),“文明”行为不文明(不正义),正是对八国联军对中国侵略掠夺这一本质的揭露。3(2011年安徽省文综16)图五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答案】:B【解析】:图5反映的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抗日,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战略物资支援,其它选项与中国远征军的作用无关。4(2011年福建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