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79编号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338004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879编号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0879编号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0879编号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0879编号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0879编号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879编号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879编号中国现代史 历史二轮复习 原创(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现代中国史,现 代 中国,经济,思想文化,政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毛泽东思想;,“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文革对民主法治的破坏;,建设过程;,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岸关系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及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计划经济体制;,十四大;新时

2、期经济建设成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现 代 中国,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七十年代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活动;,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双百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深化拓展】1949-1956年,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创造性举措及依据 1.政治: (1)举措: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依据: 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民主党派在历史上

3、与中国共产党有合作关系。 2.经济: (1)举措: 采用和平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三大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 (2)依据: 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剥削性,但它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并且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愿意同共产党合作。,3.民族关系: (1)举措: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依据: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过去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落后。 4.外交政策: (1)举措: 提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依据: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行大

4、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环境。,【深化拓展】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失误的特点、原因及教训 1.特点: 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 2.原因: (1)主观原因: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认识不足;违背科学方法,脱离中国实际。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违背民主与法制的原则,把阶级斗争的作用夸大。,(2)客观原因: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社会主义内涵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缺乏理论和思想上的深刻认识。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孤立、封锁和包围,中苏关系恶化、国际环境的恶化等影响到国内经济建设,出现“左”倾

5、错误。 3.教训: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等。,【模块链接】从多个角度分析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史料1】在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情况下,1960年8月,(我国)政府号召各地以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秆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等各种代食品补充口粮的不足,克服困难,渡过灾荒。 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2】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和国家领导层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陈旭麓所著辛亥革命一书和胡绳武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形成等论文把辛亥革命定位为“近代三大民主革命高潮之一”,纳入革命史观的总体框架。

6、50年代末,在“反右”和“大跃进”运动的干扰下,研究暂趋沉寂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所谓“文革史学”,一是以阶级斗争史观作为唯一的理论标尺,二是强调为现实政治服务,影射史学极端化,三是经典著作教条化,忽视实证研究。 杨天树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结论】 (1)政治上: 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发动“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 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20世纪60年代中期, “文化大革命”

7、的内乱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劫难。,(3)外交上: 从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意识形态为主,恶化了中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4)学术上: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严重影响了科技、学术、文学艺术的发展。 (5)教育上: 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导致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和人才的缺乏。,【点拨提醒】社会主义探索中失误的主要特点 (1)1958年总路线: 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基本国情。 (2)大跃进

8、: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犯了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 (4)“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左”倾错误在政治领域的表现。,【连线高考】专家学者观点 【命题材料】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视角揭秘】从学者观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 (1)中心任务: “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

9、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结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2)建设速度: 1958年“大跃进”,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结论: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3)生产关系: 1958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结论: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 (4)建设道路: 新中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论:立足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5)依靠力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

10、更具有广泛性。 结论:必须调动一切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 (6)外部环境: 对外开放,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结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营造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点拨提醒】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 (1)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2)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 (3)经济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方式、步骤: 逐步扩大基层民主。 (5)重点、次序: 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专题整合】中国特色的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特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49年举行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中国基本的政党制度,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协商,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民族平等、共同繁荣,【中外关联】新中国成立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对苏联的借鉴与创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克

12、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典题2】(2013福建高考T38)(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中国共产党历史,(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

13、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答案: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不同: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拓展延伸】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

14、了法律保障,【深化拓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三大政策的不同 (1)从目的上看: 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而提出的。 (2)从内容上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 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点拨提醒】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四个因素: 国家和民族利益(根本因素); 上层建筑(国家政治),特别是阶级属性(意识形态); 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国

15、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点拨提醒】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前提下,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3)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点拨提醒】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工作中心转移: 第一次: 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城市转移到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第二次: 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第三次: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从“以阶

16、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多元史观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革命史观: 发展商品经济,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战胜资本主义。 (2)现代化史观: 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3)社会史观: 带来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衣食住行等一系列变化。 (4)全球史观: 中国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点拨提醒】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1)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事业。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掀起“教育大革命”,既有成就也有教训。 (3)19661976年,“左”倾错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遭受挫折,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 (4)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全面快速发展。,【专题整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大的经济体制转型,【中外关联】世界各国现代化模式的相互借鉴 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流通和价值规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