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编号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336815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78编号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378编号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378编号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378编号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378编号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78编号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78编号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护理(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外科感染,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教研室 于群,学习目标掌握:1.全身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2.破伤风的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熟悉:1.外科感染、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全身性感染、脓毒症、菌血症、破伤风、气性坏疽的概念。2.常见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3.破伤风的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了解:1.外科感染的特点和分类。2.手部感染的特点、种类和临床表现。3.破伤风的病理生理,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外科护理学,【 定义】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器械检查或手术后并发的感染。,第一节

2、概 述,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分类】( 一)按致病菌种类分类 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 (1)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是指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感染。2.特异性感染 (2)特异性感染:是指由特异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等引起的感染。,外科护理学,【分类】 二)按病程分类 1.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内 2.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 3.亚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与2个月之间,外科护理学,【分类】 (三)按感染发生情况: 原发感染 继发感染 二重感染 条件感染 院内感染,外科护理学,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

3、种微生物感染,通常由于应用抗菌药物使体内致病菌群发生了改变,某些耐药菌或原本对身体无害的寄生菌可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因此也称菌群失调症。 条件感染:又称机会感染。指在人体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由非致病菌或致病力弱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 院内感染:又称医源性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因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三、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菌致病因素与致病微生物数量、毒力有关 1.病菌的黏附因子 黏附于人体组织细胞 2.致病菌的作用与病菌因素 3.病菌数量 (二)机体的易感性 1.局部原因 2.全身性抗感染能力降低 3.条件性感染 抗感染能力下降 菌群失调,外科护理学,四、病理生理,1.感染后

4、的炎症反应 特点:感染 2.感染的转归 1)炎症局限:人体抵抗力强于致病菌毒力 2)转为慢性感染:人体抵抗力与致病菌毒 力处于相持状态 3)炎症扩散:致病菌毒力强于人体抵抗力 的过程中可有脓液形成,外科护理学,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 发热 头痛、腰背痛、乏力纳差、出汗心悸等不适 严重者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感染性休克 3、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4、特异性表现,临床表现,外科护理学,诊断要点 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浅表软组织感染根据以上症状即可确诊,而深部组织或体腔内感染则需结合影像学等作出诊断。 全身征象 发热、头痛、精神不振、出汗;严重者可出现

5、意识障碍和感染性休克。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外科护理学,处理原则 局部处理 1、抬高患肢,局部制动 2、彻底切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 3、抗生素剂量足、浓度高、效力强、V滴注* 4、对症治疗 5、凡是外伤(有伤口)者注射TAT *体温正常3-5天后停用,外科护理学,脱敏注射:1500U+1ml生理盐水 第一次注射 0.1ml 2h后注射0.2ml 2h后注射0.3ml 2h后注射0.4ml,外科护理学,全身治疗 1、支持治疗 保证休息,补充营养、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可行营养支持或输血等 2、抗生素 严格掌握应用指征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3、中医药

6、可服用清热解毒类中药 4、其他 对症治疗;体温过高时予以物理降温或镇静退热药,外科护理学,第二节 浅组织化脓性感染,一.疖(Furuncle) 俗称疔疮,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散至周围组织。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科护理学,【病因】 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多发生于免疫力较低的糖尿病病人或小儿。,外科护理学,(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红、肿、痛小结节肿大隆起化脓中央坏死、变软 破溃流脓愈合,外科护理学,2.全身状况: 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发生在上唇、鼻、及鼻唇沟范围的疖(“危险三角区

7、”内的疖),受到挤压后细菌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可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甚至昏迷、死亡(09年命题点)。,外科护理学,处理原则 疖初期,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亦可外敷金黄散、鱼石脂软膏等 已出现脓头者,在其顶部涂石炭酸,加速脓栓脱落、脓液流出和局部病灶愈合 脓肿有波动感时,及时切开引流 ,禁忌挤压。 对于全身反应严重的疖病者可全身用药,外科护理学,二.痈(Carbuncle) 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多发生于皮肤厚而韧的部位,如颈部、背部等。多见于免疫力差的老年人和糖尿病病人,外科护理学,痈的特点: 1

8、、多个脓头 2、渗出物较多 3、皮下坏死组织多,外科护理学,(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小片皮肤硬块,色暗红、界限不清,在皮肤表面有多个脓头或凸出点,早起疼痛较轻。 2.全身表现:寒战、发热、头痛、食欲不振、乏力。,外科护理学,皮肤肿硬范围扩大,周围出现浸润性水肿,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疼痛加剧,全身症状加重,继而脓点增大、破溃疮口呈蜂窝状。局部坏死呈紫褐色,外科护理学,处理原则 全身治疗 及时应用抗生素,保证营养和充足的休息 局部处理 痈范围大、坏死组织多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外科护理学,疖和痈的护理要点 保持疖痈周围皮肤清洁,以防止感染扩散 避免挤压未成熟疖痈及感染灶 伴全身反应者注意休息和营

9、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脓肿切开引流者及时换药,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个人日常卫生,外科护理学,三.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外科护理学,特点 1、局部红肿 2、界限不清 3、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 4、后期易形成脓肿,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红肿、剧痛、界限不清, 中心部缺血、坏死。 2.全身表现 寒战、发热 头痛、食欲 不振、乏力。以及 不同部位的感染的 不同症状。,外科护理学,(1)一般性皮下蜂窝组织炎:病变表浅者,局部红、肿、热、痛,红肿以中央明显

10、,边缘稍淡,与正常组织皮肤界限不清;病变较深者,局部红肿多不明显,但有疼痛和深压痛,全身症状明显。 (2)产气性皮下蜂窝组织炎:由厌氧菌引起,常发生在易被大、小便污染的会阴部或下腹部伤口。早期表现类似于一般性皮下蜂窝组织炎,病情加重时,可有进行性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坏死,脓液恶臭,局部有捻发音,全身症状严重且迅速恶化。,外科护理学,(3)口底、颌下、颈部急性蜂窝组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并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4)新生儿蜂窝组织炎:又称新生儿皮下坏疽,多发生于背部、臀部等受压部位。表现为发热、拒奶、精神萎靡。开始病变部位皮肤发红,稍肿,界限不清;数小时后病变迅速扩展,皮肤变软,并

11、出现漂浮感、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容易引起脓毒症。,外科护理学,【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早期抬高患处,局部制动,理疗,外敷药物。已形成脓肿者应切开引流。但颌下蜂窝组织炎,若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尽早切开减压;厌氧菌引起的蜂窝织炎,应尽早广泛多处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并用双氧水(H2O2)冲洗和湿敷;新生儿皮下坏疽,也应做广泛多处切开,加强局部换药,若皮肤坏死面积较大,可待创面新鲜后行植皮术。 2.全身治疗 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外科护理学,【护理措施】,1.配合治疗 遵医嘱给予热敷、理疗、外用药物等。脓肿形成后配合切开引流,切开引流后应定时换药。颌下蜂窝组织炎,应尽早切开,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

12、管。 2.观察病情 颌下组织炎者,应观察有无呼吸费力、呼吸困难或窒息等症状。厌氧菌引起的蜂窝组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等,以及早发现和处理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外科护理学,3.对症护理 对高热者采取降温措施,疼痛严重者给予止痛药物。 4.病人的指导 指导病人摄取高营养饮食,多饮水。 5.厌氧菌感染者:双氧水冲洗创面,外科护理学,四.急性淋巴管炎Acute lymphangitis) 致病菌经皮肤、粘膜损伤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所引起的淋巴管及其周围淋巴结的急性感染。 致病菌常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外科护理学,(二

13、)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急性淋巴管炎:分网状淋巴管炎和管状淋巴管炎 (1)网状淋巴管炎:即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呈片状红疹、中央较淡、边界清楚并略隆起,手指轻压发红区颜色变白,松手后很快恢复;脱屑;局部有烧灼样痛,常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疼痛,若反复发作可引起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2)管状淋巴管炎:以下肢最多见。分深浅两种,浅部者常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质硬有压痛;深部者无“红线”出现,但患肢出现肿胀,有压痛。 2.全身表现 可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 丹毒有传染性,要做好接触隔离,外科护理学,脓肿:组织器官的化脓性

14、感染,组织坏死、液化,有一定的脓液积聚,并有一定完整的脓壁者。 脓肿浅表有波动感;深部穿刺抽脓。,外科护理学,【护理诊断】,(一)皮肤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皮肤损伤感染扩散及 组织坏死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毒素吸收有关 (三)疼痛:与化脓性感染有关 (四)功能障碍:与皮肤组织受损及瘢痕形成有关,外科护理学,【护理措施】 (一)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按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止痛剂,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 (二)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局部及全身变化。 (三)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促进毒素的排泄。 (四)对感染较重或肢体感染者应嘱病人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或抬高,卧床期间

15、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五)感染较重或脓肿切开引流 者要保持创面干燥、清洁及时更 换敷料 (六)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外科护理学,【护理措施】 (七)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 2.嘱病人切勿对病灶随意挤压,尤其是面部三角区 的疖严禁挤压,以免引起颅内海绵窦炎。 3.指导病人学会使用各种外用药,外科护理学,【护理评价】,(一)局部病灶是否处理得当,感染是否得到控制 (二)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 (三)疼痛是否减轻或缓解 (四)运动功能是否正常,外科护理学,第四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致病菌存在于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由于手部轻微外伤、刺伤、擦伤、剪指甲过深和逆拔皮刺引起。 解剖学特

16、点:掌面皮肤较手背皮肤表皮厚,皮下脓肿易向手背蔓延,外科护理学,处理原则 早期热敷理疗敷药,脓肿形成后及早切开减压引流,除极表浅脓肿外,一般不宜用局部浸润麻醉,以免感染扩散,更不宜加用肾上腺素,以免影响血供和诱发感染扩散,外科护理学,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 甲沟炎(paronychia)是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主要由甲沟皮肤损伤,如逆剥皮刺、刺伤等引起。 指头炎(felon)是手指末节掌面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因刺伤引起,可由甲沟炎蔓延所致。 二者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临床表现 (1)甲沟炎:甲沟的一侧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可蔓延至甲根或对侧,并可向甲下蔓延形成甲下脓肿。 (2)指头炎:早期患指有针刺样疼痛,继之肿胀,因末节手指软组织分隔为密闭的腔隙,内压增高疼痛剧烈;当指动脉受压时,出现搏动性跳痛,患指下垂时加重,夜间尤甚,多伴有全身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末节指骨坏死和骨髓炎。,外科护理学,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甲沟炎,早期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