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最新精选编写)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335877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最新精选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最新精选编写)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最新精选编写)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最新精选编写)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最新精选编写)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最新精选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最新精选编写)(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1、健康教育 2、中医特色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健康教育的概念,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目的,1、增强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 目的; 2、提高和维护健康; 3、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

2、发生; 4、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中医护理特色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健康教育突出中医特色 护理工作在疾病的预防保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健康教育是治未病的基础,通过饮食调理、情志调摄、 四时节气调养等多方面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体质, 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以达到“正气存内,邪 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和维护“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精神内守,病从安来”的健康状态。,在健康教育突出中医特色,(1)体质辨识调养,(2)饮食调养,(3)情志调摄,(4)运动调养,(5)四时养生,(6)传统养

3、生十六宜,(1)体质辨识调养,体质指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 体质不仅表现为个体差异性,而且具有群类趋同性。 研究体质分类及其疾病的相关性,对于改善体质偏颇,防病治病、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气虚质,平和质,体质,(2)饮食调养,膳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膳食在提高治疗效果上与医疗、药物起着同样重要作用。,病食相宜,药食相辅,寒温相适,以促进疾病康复。 防止病食相违,药食相忤,寒温失当,气味过偏。,(3)情志调摄,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统称为情志,合理的心理

4、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医实践中,应根据患者性格特征观察其情绪的变化,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综合应用移情、疏导、相制的矫正方法,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使患者保持舒畅、宁静的心理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运动调养,运动调养是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中华民族的运动养生特色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预备动作,按揉太阳,按摩百会,按揉风池,摩头清脑,擦颈降压,揉曲降压,揉关宽胸,导血下行,扩胸调气,(5)四时养生,

5、四时养生法是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其思想基础来源于老庄哲学。自然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对应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必须顺应生、长、收、藏的特点。,春,生活起居,饮食,可以晚睡早起;起床后适当活动,选择散步、气功、太极拳或八段锦等运动方式,帮助人体活动筋骨、畅通气血、升发阳气,运动量不宜太大,宜微汗即止,不必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以免运动后汗出当风,感受风邪而发病。让自己的心情放松,舒畅。,选择清温平淡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如葱、蒜、韭菜等辛温之品,以助体内阳气升发。春季肝火旺,肝克脾,宜多食用甘性食物,甘健脾,少食酸性食物。,夏,起居饮食

6、,养生,起居方面:宜晚睡早起,起床后适当运动,保持精力旺盛,心情舒畅,气血通畅。 饮食方面:多食苦味食物苦瓜、丝瓜、黄瓜、冬瓜、篙笋、西红柿、西瓜还有绿豆汤,喝汤以补充出汗而流失的体液。,少食冷饮,不吃过夜饭,应多饮水,保证体内体液平衡,防止肾功能受损。 。,秋,起居饮食,养生,起居方面;早睡早起,早起先做养生操,气血通畅后起床,排便、喝水,7点左右吃早餐。 饮食方面;以白色食物为主,少食辛辣食物。适量食酸味、以润肺为主,多食莲子、百合、银耳、梨、糯米、藕等。,避免剧烈活动,过量出汗,伤及津液,秋天气候忽冷忽热,老年人的应急和适应能力下降。应及时加减衣服,燥热时多饮水。,冬,起居饮食,养生,起

7、居方面;注意闭藏,早睡晚起,太阳升起时起床,在床上做10分钟保健养生操,防止出现体位性缺血、缺氧、脑中风。 饮食方面;多食黑色食物,如木耳、蘑菇、核桃、阿胶、大枣、羊肉、鱼、鳖、以养肾,滋阴壮阳食物。,冬天气候寒冷多变,容易诱发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防寒保暖,保护关节骨骼减少疾病的发生。,(6)传统养生十六宜,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头部经络,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1 发宜常梳,2 面宜常擦,(6)传统养生十六宜,

8、即眼球转动,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限睛疲劳适当休息。运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明目清神。,用两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弹响十次,然后突然张口。弹耳可预防耳聋,增强记忆。,3 目宜常运,4 耳宜常弹,(6)传统养生十六宜,舌轻抵上腭又称搭鹊桥,意在使任督两脉相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叩齿即上、下排牙轻轻咬合,每次轻叩牙齿36次,先叩大牙,再叩门齿。可达到固齿清热疗牙疾之效。,5 舌宜抵腭,6 齿宜常叩,(6)传统养生十六宜,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体内浊气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浊气、补益脏腑的作用。,7 津宜数咽,

9、8 浊气常呵,(6)传统养生十六宜,背主一身之阳气,是督脉所在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方法。,胸为心、肺所在,需特别保护,以防外邪侵袭。,9背宜常暖,10胸宜常护,(6)传统养生十六宜,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撮提肛门,可防治痔疮、肛裂等疾病。,11腹宜常摩,12谷道宜常撮,(6)传统养生十六宜,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以右手心(劳宫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13肢体宜常摇,14足心宜常擦,(

10、6)传统养生十六宜,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代养生家主张大小便时要精神专注,即不宜开口呼吸,同时轻轻咬住牙齿,可保住气血,有利于浊气糟粕的排泄。,15皮肤宜常干,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腰腿痛易发人群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指导,以腰部和腿部痛疼为主要症状的人群。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时有腰腿部不适,遇阴雨天气加重,并具备腰椎长期反复劳损以及过度活动的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有外伤史、长期姿势不正确等条件之一者。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个人体质辨识,腰腿痛易发人群一般分为以下四类:,平和稳定类:既往有腰腿痛史,目前无明显不适。 淤血倾向者:腰腿部痛有定处,腰

11、部板硬,俯仰旋转活动受限;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寒湿倾向者:腰腿部痛,受寒及阴雨天加重,春暖畏寒,反复发作,休息后减轻;舌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肝肾不足者:腰部隐痛,劳累后腰腿痛加重,反复发作,休息后减轻,常喜用双手捶腰。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预防通识: 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调整起居生活。 注意保暖,避免长期受风、寒、湿邪侵袭。 从事重体力劳动时要注意重力平衡,必要时束宽腰带加以保护。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保护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姿势习惯,避免一个姿势时间过久,定时变换体位,防止过度劳累。 均衡饮食、防止肥胖。 腰腿部外伤后及时诊治。,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指导:

12、,保健按摩:采用坐位或站位,用双手掌及各指自下而上在腰部进行按揉、擦动,力量由轻而重,直至局部发热,约2-3分钟,以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紧张。 功法锻炼:可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和保健操等练功疗法,通过松垮、转腰、俯仰等活动,起到强腰健体的作用。 推拿手法:可改善腰背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腰臀部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不宜实施推拿手法的主要有:脊柱骨折,腰椎滑脱,骨质疏松;活动性结核;骨肿瘤;严重心、脑、肾疾病及三期高血压、重症糖尿病等患者。 针灸、拔火罐。 热敷疗法:用海桐皮、制川乌、川芎、苍术、红花、当归、延胡、牛

13、膝各等份,研粗末,装入药袋,煮沸后冷至温度适中热熨患处,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食疗药膳:,平和稳定性: 杜仲炖猪腰:杜仲10-15克,生姜2-5克,大枣10枚,猪腰(肾)1个。将猪腰切开,去肾盏筋膜,洗净切片。将猪腰及药材、配料放入锅内,注入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炖,食时加盐调味,佐餐食之。 三七猪蹄筋汤:三七10-15克,猪蹄筋4个。将猪蹄筋洗净,置于沸水中去血水,捞出放入砂锅。放入三七片,注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食时放入适量盐及调味品,佐餐食之。 栗子粥:板栗20个,粳米50克。板栗去皮,粳米用水淘净,同入锅中如常法煮粥。,淤血倾向者: 三七炖田鸡:肥田鸡(约200克

14、)2只,三七15克,大枣4枚。将田鸡去头、皮、内脏,三七打碎,大枣去核,同入炖蛊,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1-2小时。喝汤吃肉,每日1剂。具有益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 三七猪蹄筋汤:猪蹄筋200克,三七(打碎)15克,大枣4个。将猪蹄筋、三七、大枣加水共煮沸后改小或煮1-2小时。喝汤吃肉,每日1剂。具有活血定痛,强筋壮骨之功,寒湿倾向者: 银杏薏米粥:银杏不超过10个,薏米200克。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各30克,羊肉500克,大枣10个。将当归、生姜切大片,羊肉入沸水烫一下,晾凉、切块,与当归片、生姜片同时入沙锅,加适量水共煎,沸后撇沫,改小火慢煮至羊肉熟烂。随量喝汤吃肉,隔日1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定痛之功效。,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