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数学备课组第5次教研-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4331190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数学备课组第5次教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数学备课组第5次教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数学备课组第5次教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数学备课组第5次教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数学备课组第5次教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数学备课组第5次教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数学备课组第5次教研活动(第9周)活动时间:2014、4、10、周四下午第一、二节课活动地点:高三(3)、四楼谈心室公开课执教者:卢华军老师听课成员:高中数学组成员开课内容:高考复习审题训练之读图识图活动主题:高考复习审题的有效教学内容:高中数学组老师认真聆听了研讨课,听课后在四楼高二谈心室进行评课讨论。最后,开课老师进行反思。详见附件。下午,高中数学组举行了高考有效复习研讨活动,首先我上了一节公开课高考复习审题训练之读图识图,课后进行评课。评课过程如下:首先,李星明教研组长主持研讨,先请高三备课组老师评课。史健老师:卢华军老师选题比较好,二轮复习专题新颖,学生表现不错

2、,能上台讲解,书写也比较规范。这种方式比较好。冯晓静老师:我觉得这节课比较像随堂课,不像公开课张雪园老师:像随堂课好,郑富春老师:函数图像应该先考考查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再考查奇偶性、特殊点、单调性等性质。金新平老师:我建议去掉第二部分用图,直接用第一部分识图,还有就是第三部分作图分析问题会连贯些。郑志远老师:我也觉得应该第二部分专门作为一个小专题来处理有关圆锥曲线离心率的问题。学生作图给他充足的思考时间体验效果会好些,下一阶段小题1-17题专题训练,自己编写稍易三到四个解答题训练。李星明老师:华军这种专题新颖,卢华军老师:我的设计想法酝酿比较久了,一个月前就想着开课,准备一个有关数形结合与图

3、形有关的小专题,又觉得光搞研究函数图像来说明数形结合思想觉得没有新意,也没有意思。然后在多次的模拟试题中发现需要结合图形的来处理的问题很多,比如函数图像,线性规划问题,向量问题,框图,立体几何,椭圆双曲线挖掘几何关系求离心率问题,分段函数,函数零点问题等等。因此决定不仅仅局限于函数图像的应用来体现数形结合。最后结合学生在做题训练过程中审题情况,决定主题定位为高考复习审题训练之读图识图,通过读入识图来训练审题。经过大家的评课,我认识到本堂课的很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1、课堂把控上不足。就像冯晓静老师说的有点像随堂课,说明课堂组织不够精致,比如后阶段由于时间关系,老师讲解过快。要有课堂应变调控能力

4、。2、教学设计上不足。一是本课堂的设计内容比较多,不太容易兼顾到,最好第二部分的双曲线的利用定义分析离心率问题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小专题来学习,或者进行精简,删除第二个小题,与第一个题雷同,计算量又大,可以留作课后完成。这样就有时间把第三部分提上来,这样就有学生体验作图来分析图形解决零点问题,就完美了。3、学生主体还待加强。课堂上还要根据学情,优化取舍,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而不在于预设的完整性。这样学生的收获会更大。附:教学学案:高考复习审题训练之读图识图引题:(2013年高考福建卷(文)函数的图象大致是()ABCD(一)读图识图训练1.(2013年高考课标卷(文)函数在的图像大致为 2.(2013年高考大纲卷(文)若函数()ABCD(二)用图已知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在双曲线上不与顶点重合,过作的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若,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三)作图1.已知函数,且函数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2.函数的所有零点之和等于(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