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庙园林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329751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寺庙园林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佛教寺庙园林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佛教寺庙园林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佛教寺庙园林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佛教寺庙园林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教寺庙园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寺庙园林(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教寺庙园林,一、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特点 三、寺庙园林植物的造景特色 四、佛教寺庙园林在艺术上的体现,一、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佛寺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地扩充规模,精化景观。 佛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浮屠间、招提、兰若、伽蓝、精舍、道场、禅林、梵刹、神庙、塔庙、庵、寺、庙等称谓。到明清时期通称为寺、庙。庙原为奉祀祖宗和前代贤哲的地方,后渐用以称奉祀神佛的地方。,1、东汉时期,永平十一年(68年),东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城东十公里的地方建白马寺,成为佛教东传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寺院以庭院园林为主,北魏时广植柰林、葡萄,后

2、来以牡丹为主,尤冠京师。“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式样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从此中国具备了佛(佛像)、法(佛经)、僧(出家修行者)三宝,也就正式有了符合教义规定的佛教。,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争与动荡的社会局面为佛教的传播与流行提供了条件。饱受战乱之苦的底层劳苦大众,在对现实生活失望之余,往往产生对来世美好生活的憧憬,而佛教正好符合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正好迎合当时劳苦大众的心态,再加上统治阶级与宗教之间则互相利用、互相扶持,因而,佛教受到人们普遍的信仰,佛教在那个动荡的年月便顺理成章地繁荣兴盛起来

3、。,东林寺,3、唐朝时期,唐代,佛教禅宗兴起,寺庙的园林化达到全盛。自然风景式的寺庙园林成为主导。佛寺成为各阶层市民的平等交往的公共中心。形成了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佛门四绝”台州国清寺、齐州灵岩寺、润州栖霞寺、荆州玉泉寺。寺院竹木森森,环境清幽,庄严肃穆,既为人们参禅修炼之场所,也是人们探幽寻趣的好去处。,峨眉山报国寺,4、宋代以后,宋代以后,禅宗成为势力最盛的一派。相应地,禅宗所属的寺庙园林又有了新的兴造,如杭州净慈寺、庐山圆通寺等,寺庙与所处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遂形成中国自然山水园独特的一派。,杭州净慈寺,5、明代以后,明代以后,佛教中心移至北京。寺庙园林与私

4、家园林日趋相似,讲究景观疏朗、雅致和自然,融人工建筑于山水之间,形成自然天成的园林环境。,小结,寺庙园林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寺内逐渐增加了园林的因素,或是在寺旁建立紧邻的附属园; 二是寺院外围环境的园林化,即寺庙向自然山水风景区转移,完全将自身融于自然风景中。而后者逐渐成为寺庙园林发展的主流。,二、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特点,选址: 从选址上,它突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分布上的局限,广布在中国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终以大自然和谐为尺度。从特色上,它除了具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生态景观特征外,还因几千年来深厚的佛教和传统文化沉淀,更具有其独特的生态文化特征。 由于佛教园林选址自由,或大

5、道广衢,或名山大川,往往山青水秀,景色幽雅。不同特色的风景地貌,给佛寺园林提供了不同特征的构景素材和环境意蕴。,建制: (1)布局 佛教园林一般与宗教活动场所、生活供应区融而为一。宗教活动区由殿堂、塔、阁组成,为寺院的中心位置,采用四合院或廊院格局,以对称规整、封闭静态的究竟,表现宗教的神圣气氛。 布局上有院落式、廊院式、天井式、曲尺式、散点式和集锦式等六种群体组合方式。佛教园林一般根据地理环境运用这些组合,随意点染自然,使建筑与园林相映成趣,成为佛教法事活动的有机部分。,(2)建筑,一般的汉传佛教寺院多采用如下布局模式:山门钟鼓楼前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这是中轴线的顺序,从前殿

6、往里,每一个院落都会有东西配殿,配殿一般有祖师殿、伽蓝殿等;中轴线之外,东边一般为僧众生活区,西边一般为接待区,比较大的寺院还会单独设观音殿、三圣殿、药师佛殿、罗汉堂、阿弥陀佛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等建筑。,寺庙建筑布局平面图示例,(3)氛围,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佛教园林植物包括寺院庭院中人工种植的花草树木,也包括寺院周边天然形成的丛林。除了对植物形态上的审美要求还会对植物景观注入精深的文化内涵,寓情于景,神形兼备。植物具有生长的地域差异。,(4)风水,风水角度来说,寺庙园林也体现了风水对其的影响,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带有浓厚宗教气息的寺庙园林也是在追求名山

7、大川的基础上,依托自然地形和地势,傍水依山、负阴抱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利用和装点自然”,达到“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意境。,总之,中国寺庙园林是一类有代表性的宗教性建筑群体,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 佛教园林别具一格地将佛教思想、文化精神寄予园林景观中。与气势恢弘、规模较大的皇家园林和精巧秀美的私家园林相比,更注重它的文化内涵。植物又是佛教园林中景观的构成要素,也是佛教文化具象化的载体。,三、寺庙园林植物的造景特色,(1)植物与寺庙的关系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植物不仅能远隔尘世#过滤噪音,产生静谧幽深的森林环境,而且还会给人提供一种神性的启迪、精神的慰藉和陶冶于

8、广袤自然的乐趣! 因而“禅林” 既是丛林,更是禅机!,(2)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式方法,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 植物配置必须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两 方面的和谐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生存 适应性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原理,体现出 各种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欣 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是有生命的,配 置时应考虑它的生命周期与季相的变化,同 时借鉴古典文学及绘画艺术原理,巧妙地利 用其形态、质地、色彩和气味等特征与环境 的关系,创作出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态图。,变化与统一 统一原理在植物造景中的运用,是指植物的体形、体量、色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与一致,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凡是同一树种成片栽植,最易形成

9、统一的气氛。风景式寺庙园林常常在前导部分采用此种栽植方式表现宗教玄奥深远的意境。 协调与对比 植物配置按协调的原理,应注重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协调。 对称与均衡 中国人崇尚自然,很少有人为对称的植物配置即使有,亦是在统一树种的情况下产生相对对称的效果。,植物配置的常用手法,群落 一般用在大环境的分布,从寺庙的整体规划来说,绿化用地要大于建筑面积,以其整体的气势产生恢弘的绿化效果。 丛植 在寺庙内部,丛植既可产生小的绿化环境,又可阻隔建筑物,使景致虚实对比变化,情趣无穷。 按植物品种的组合种类可分单种与杂植两类。 孤植 孤植的树木不是因姿态、花色和香气等出众,就是因久远高古而弥

10、足珍贵,孤植名木使之更为突出醒目。,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由于寺庙分布地域千差万别,其庭园所用植物,也必然会受到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制约而有差异。 寺庙园林寓宗教与游乐于一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必有其自身特点。 与佛祖有关的一些植物,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当作佛的化身而成为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 寺院中常植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植物。 寺庙园林还常应用一些观叶植物和地被植物。,四、佛教寺庙园林在艺术上的体现,(1)佛教对自然的态度 以顺应自然不失本性为悟道的首要,以自然之景为永恒的本真体现。以禅的眼光看自然,使人体会到自然界永恒的生机!同时达到追求意境,提升灵魂的形而上的高度。将自然的感悟与

11、人的精神相融合,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2)氛围和形式,有许多寺庙园林在营造上都以禅宗精神贯穿始终。寺庙园林所占的面积是有限的, 而造园家通过借景、障景和虚景等手法, 对空间进行组织、扩大, 产生丰富的美感,使得“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佛境得以体现。,(3)意境的塑造,意境的创造依附于景物的创造,而景物的创造又直接反映造园者人生的经历、世界观、人生观等的思想感情。中国佛寺园林作为寺庙园林中的一部分,借助自然山水,在建筑布局和植物配置上,让自然的灵逸之气充溢内心,抚平不宁,使之高拔,超脱尘俗,以实现“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大我”境界。 佛教寺庙的总体布局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

12、分为宗教空间,即供奉神像和进行佛教礼仪活动的空问。第二部分为寺内园林空间,第三部分为寺外园林环境空间,包括园林化了的寺庙前登山香道和寺庙周围的自然山水景观环境空间。,宗教空间的意境塑造,宗教空间,即供奉佛像和进行佛教礼仪活动的空问。宗教功能在寺庙建筑中占有主要地位,其意境主要是通过合乎佛教礼制的建筑布局来表现,并因寺庙的类别不同而有着不同变化。 首先,其总体建筑是完整的、合乎规范的。佛教有“七堂伽蓝”之制,即一座寺院须基本具备七种主要堂宇(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罗汉堂、库房)。 其次,佛像中有尊像、群塑、影壁,总数近八百余尊,从诸佛、菩萨、天王、韦驮、诸天的组合安排上,很明显

13、体现了大乘佛教普度一切众生,利乐有情的广大胸怀。 再次,寺庙中时时响起的钟声引导人们进人佛法宣扬的神仙之境。,寺内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佛教寺庙寺内园林空间是佛寺为了迎合佛教进一步大众化,同时提供优美的环境而产生的,包括僧人们的生活用房周围的空问。 与宗教空间不同的是在布局上破除中轴对称、严谨庄重的宗教建筑格局,采用自由灵活的园林布局方式,竭力冲淡宗教空间的森严沉闷气氛,增强空问的渗透、连续和流动,用园林构景要素点缀内外空间,把宗教空问变成开朗活泼、生趣盎然的。园林观赏空间。在构景上,除了采用亭、廊、桥、楼、轩、水池、假山等园林建筑形式外,还以塔、经幢、摩崖造像、宗教圣迹等宗教小图景观进行点缀。

14、但无论何种划分,都充分体现了佛教的教义,即寓禅境于景物,使游客或信徒在无形中接受佛教的熏陶。,寺外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一)以小见大,以少胜多 现代园林的可利用空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生机活力,是每一位规划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而寺庙园林借有限的自然风景创造出佛家无边的禅境,正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寺庙园林所占的面积是有限的,而僧人们却通过障景和虚景等手法,对空间进行组织、扩大,产生丰富的美感,使得“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佛境得以体现。,1障景 障景除了“屏俗”之外,还可产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掩藏了美,使美更美产生无限的诱惑力。莫测颠末,莫究浅深,莫知其源,莫穷

15、,则视觉无尽。多用植物来障隐建筑物。 2虚景 园林中不仅重视实景,而且注重虚景。,(二)实中求虚,虚实相生,园林景物的布置亦要有疏有密,有虚有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水中有一岛,水是虚,岛是实。山顶有一亭,山是实,亭是虚。在空间处理上,闭合是实,开敞是虚。建筑的相对疏落,也形成了一定的虚实对比。虚和实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回相互转化,即:“稠叠而不崩塞,实里求虚;简淡而恐成孤,虚中求实。,(三)象征和比拟,寺庙园林通过对四季气候植物变化的利用、匾额楹联文字的点醒和文物古迹的展示等,产生“刹那成就永恒”的禅语和引发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意境深远。 1四季植物变化 植物是自然生命的体现,故山水花木等

16、大自然景象经常被禅师用以暗示禅境,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苦”。由于植物具有丰富寺庙园林景观及利于慝道等功能,因此佛寺园林在植物选择上有其特殊性。 2匾额楹联 以书法镌刻形式出现的匾额楹联,是园林景观中人文艺术的直接表现,起到提纲挈领、增加游赏内容的作用。寺庙园林中的匾额楹联意蕴更为深厚。,寺庙园林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曾经迟迟未得到人们的应有重视,直到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事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它的无限魅力才渐渐显现。它在选址、布局、构景手法、空间处理、建筑和自然的有机交融上,形成了一整套极其独特而又十分丰富的成功经验,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杰出的成就,对今天的园林艺术创作和环境美化设计,皆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少林寺园林景观欣赏,少林寺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古寺,拥有了别的寺庙难以比拟的文化渊源。它古老而又意义丰富的文化,使少林寺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还是在意境含蕴的营造上,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方方面面。 少林寺园林正是在不同环境的建筑意境中,十分自然地融入了禅宗的宗教精神和美学追求,以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为指导布置不同建筑群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