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特刊如何同中求异_香港回归10周年特刊的比较分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4329479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8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题特刊如何同中求异_香港回归10周年特刊的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同题特刊如何同中求异_香港回归10周年特刊的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题特刊如何同中求异_香港回归10周年特刊的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题特刊如何同中求异_香港回归10周年特刊的比较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知识(2008.02) 本 刊 特 稿 81 业 务 研 究 同题特刊,指的是多家媒体围绕同一重大题材而 临时刊载的系列特别版面。比如面对香港回归、十七 大、奥运会等重大题材时,各媒体都精心策划和组 织,推出相同题材的特刊。这种策划往往针对同一重 大事件进行,体现在报纸版面上就是同题特刊日益增 多。由于报道题材和报道时机都相同,同题特刊更容 易陷入同质化的泥沼。 同质化仍然是我国报纸打造核心竞争力时最难 突破的瓶颈,其弊端早已引起业内的警醒,也有一些 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报业竞争环境的优化和 竞争格局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换个角度思 考,在新闻实践中其实无法完全避免趋同,面对相

2、同 的报道题材,某种程度上的趋同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同题特刊并非办不出个性,只要处理得当,完 全可以做到同中求异、同题不同质。 本文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 报新快报深圳特区报新京报6月1日 7月2日的“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特刊”(下文将其简 称为“回归纪念特刊”)作为文本。鉴于文本数量 有限,进行普查是可行且必要的,故将以上所有文本 进行分析,无需抽样。本文选择这六家报纸作为研 究对象,是因为其回归纪念特刊在全国各大报纸中具 有较强的典型性。 报道选题“同中求异” 在同题特刊中,有些选题是各报必须直面而难以 避免的,否则就会漏掉重大新闻,如西部通道开通等 选题在回归纪念特刊中就是不容

3、遗漏的,面对这样的 选题,趋同无法避免。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采写,可以使同题报道与众不同。在此 试就六家报纸的回归纪念特刊关于“深圳西部通道开 通”这个选题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同题特刊在报道 选题上如何同中求异。 西部通道开通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 礼”,本文分析的六报中除新京报外,其余五报 均对这个选题进行了报道。在这个选题的处理上, 南方都市报和南方日报比较醒目,而其他 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特刊的比较分析 罗 兵 三报在这个选题上的报道同质化程度较高。广州 日报7月1日A10版,新快报7月2日AT06、AT07 版,深圳特区报7月1日TA05、TA06、TA23

4、及7月 2日TA06、TA07版等对西部通道都做了重点报道,但 在报道形式和内容上都没有太大的特色,同质化现象 比较严重,大多都是对西部通道的雄姿、方位作了描 述,对交通作了指引和提醒,对旅检楼耐久120年、 首次实行“一地两检”的全新查验模式等信息进行报 道,对西部通道的影响进行大体一致的阐述。 南方都市报的策划与众不同,该报7月2日 推出纪念西部通道开通暨香港回归十周年特刊“深港 飞龙”,以16个版的“大手笔”对西部通道开通这一 选题进行了强化处理。这个特刊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 独特之处。形式上,本特刊紧紧围绕“龙”字展开, 包含“飞龙在天”(特0204版西通美景、观光指 南)、“见龙在天”

5、(特0507版西通影印、建设历 程)、“双龙戏珠”(特0809版深港影响)、“潜 龙在渊”(特1213版深港关系)、“龙腾虎跃” (特15版推动人物、标志事件)五个板块,各版左侧 位置对“飞龙在天”等词作出现实、精炼的解读,在 版面编排上体现出统一的风格,形式上的一致性使得 特刊内容更显紧凑和系统。该特刊将图片与文字报 道、远观与近景、历史与现实融为一炉,特0203版 由5幅图片和简略的文字说明组成,这些图片将西部 通道的全景展现在读者眼前,特04版以文字报道形式 将西部通道的旅检大楼、货检大楼等五处进行报道, 图文并茂,远近结合,给读者的头脑留下一个立体 的西部通道印象。特05版刊载西部通道

6、建设的6张图 片,回放建设历程,特0607版以文字报道的形式报 道了建设的艰难和挑战,也是图文并茂古今结合进行 立体报道的一个范例。 在内容上本特刊也有不少独特之处。特0809版 从多个侧面反映西部通道带来的对于香港和深圳的种 种影响:增加就业;减少噪音和污染;节约燃油;道 路畅通;拉近深港两个机场的距离,可以实现联营, 产生协同效应;深圳发展重心西移、推动深圳西部 同题特刊如何同中求异? 新闻知识(2008.02) 本 刊 特 稿 82 业 务 研 究 楼市、娱乐业和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催生“深圳硅 谷”等。在众多关于西部通道影响的报道中,此特刊 的报道确有独到之处。 南方日报的报道也较独特

7、。该报在7月1日 “紫荆龙情-粤港一脉”刊载“彩虹飞架”,粤港 快通,该报道独家提炼出西部通道的四个关键词: 便捷、安全、环保、保障;更重要的是,在一片赞 歌声中,该报援引权威访谈,提出冷静思考,指出西 部通道虽然可以助推粤港物流,但是它还是不能完全 解决港粤两地的交通困局,港粤两地在交通设施建设 上要继续统筹规划协调。这种视角在相关报道中是独 一无二的。7月2日刊载打开一条路,深港“半小 时”,这是一篇对袁易民的专家访谈,袁易民认 为,通道开通,深圳发展中心进一步西移,有助于深 圳西部的物流、金融、高科技,以及旅游教育等的发 展。相比之下,其他报纸报道所言的“西部通道开通 有助于交通、楼市、

8、商铺的发展”都只是看到了问题 的表层,雷同的程度比较高。 只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确定不同的采访对 象或者报道思路,面对相同的选题也可以做出各具特 色、同题不同质的报道来。 采访对象“同中求异” 记者有时不仅需要选择相同的报道选题,而且还 可能必须面对相同的采访对象,这种报道“求异”的 空间更加狭窄。记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是面 对相同采访对象时“同中求异”的关键。 在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香港10周年纪念回归特刊中,均有对香港 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的人物专访,现以这四家报纸的 四篇人物专访为例,探讨如何从相同的采访对象那里 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闻。 四报对范徐丽泰都采用了专访的报

9、道形式,范徐 丽泰面对不同媒体的采访,给出了几乎相同的回答, 即使面对完全不同的问题,也可能给出相同的答复。 几家报纸的记者都意识到,对范徐丽泰的专访所 涉及的话题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越南难民遣 返、辞职与复出、立法会主席、人大代表、“香港第 一好老婆”、港英律例与基本法的冲突等。可见,只 要变换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还是可以同中求异的。 在这一组报道中,新京报表现最为独特,该 报的专访“做十年立法会主席是我的荣幸”主要 涵盖了如下话题:回顾10年前回归时刻、香港法制建 设如版权法、议员的争论及不讨论假设性问题、立法 会与政府部门的互动、不与民争利、为人处 世、香港廉政建设经验、两种法系的

10、冲突和磨合、十 年立法会主席、参加香港分区直选。在以上10个话题 中,前面6个话题与其他三篇专访涵盖的话题完全不 同。即使在相同的话题中,新京报也充分体现出 “同中求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 报的专访都涉及了“两种法系的冲突与磨合”这个 话题,新京报在这个话题中传递出“10年来香港 送人大常委会备案的法案无一发还”的信息,用这一 事实表明两种法系的冲突不大,冲突主要在于对法律 条文的解释方式上,新京报因为添加了这一信息 而显得与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的专访有所不 同。在有关“立法会主席”这个话题中,新京报 突出了范徐丽泰连续“十年”的任期。与另外几篇专 访相比,新京报也“遗漏”了一些话题,如立

11、法 会主席与人大代表有无角色冲突、香港“立法会”议 员可吵架不打架等话题也较为重要,在新京报的 专访中却没有体现,如果加上这两个个话题可能使该 专访显得更为充实。 对比广州三报对范徐丽泰的专访报道,南方都 市报略胜一筹,该专访主要包含上述十几个话题。 南方日报专访主要包含的10个话题与南方都市 报完全相同,广州日报专访主要包含的8个话 题与南方都市报完全相同,没有别的新鲜信息。 比较而言,南方都市报的这篇专访涵盖的内容最 为丰富,重要信息没有遗漏,其中“香港与内地政府 理念的区别、香港廉政建设经验”这两个重要话题使 得该专访显得别具特色。 由于新闻源相同,同题特刊很难做成独家新闻, 如果要在同

12、题特刊中独占鳌头,就必须从思维方式上 做到与众不同,多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辐射思维 思考问题,而避免常规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指向 事物的非似性与差异性的思维方式,它与趋同思维相 对;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相对,突破思维定势,采取 怀疑的态度,从反面考察事物;辐射思维是一个事物 为中心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方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 式 。这些思维方式的运用有助于在同题特刊做到同 中求异、同题不同质、各具特色、各放异彩。这也是 报纸走出同质化困境、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现实可行 的途径。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 为07C174。 注释 美Roger D.Wimmer,Joseph R.Dominick著,台李天任,蓝莘译: 大众媒体研究,亚太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P226 参见郭光华:从思维方式上提升同题新闻竞争力,新闻记者 2005.05 (作者为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