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数学必做38套(12) 文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25105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数学必做38套(12) 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数学必做38套(12) 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数学必做38套(12) 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数学必做38套(12) 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数学必做38套(12) 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数学必做38套(12) 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数学必做38套(12) 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数学必做38套(12) 文2011年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必做38套(12)数学文本试卷共4页,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2、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若集合,那么( ) AB CD 2. 对于平面和共面的直线、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与所成的角相等,则3. ( ) A B C D4. 不等式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或 B或 C D 5. 设是函数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 )O12xyxyyO12yO12xO12xABCDO12xy第5题图6. 若平面四

3、边形满足,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A直角梯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7. 已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该函数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 ) A B C D8. 等差数列中,已知前15项的和,则等于( )A B12 C D69. 圆上与直线的距离等于的点共有( )A1个 B2个 C3 个 D4个10. 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对应密文,例如,明文对应密文.当接收方收到密文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本大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一

4、)必做题:第11、12、13题为必做题(第13题前空2分,后空3分),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11设函数,则的定义域是 12现有一个关于平面图形(如下图)的命题:如图,同一个平面内有两个边长都是的正方形,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恒为.类比到空间,有两个棱长均为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恒为 .开始开始输出开始开始开始开始是否结束13已知某算法的流程图如右图所示,若将输出的值依次记为,.()若程序运行中输出的一个数组是,则 ;()程序结束时,共输出的组数为 CDAEFOB第15题图(二)选做题:第14、15题为选做题,

5、考生只能选做一题,两题全答的,只计算第一题的得分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过点引圆的一条切线,则切线长为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上图,已知是半圆的直径,是延长线上一点,切半圆于点,于,于点,若,则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I)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II)求函数取得最大值的所有组成的集合.17(本小题满分12分)把一颗骰子投掷两次,第一次出现的点数记为,第二次出现的点数记为。已知直线:,直线:,试求:()直线、相交的概率; ()直线、平行的概率;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三角形

6、ABC中,AC=BC=,ABED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平面ABED底面ABC,且,若G、F分别是EC、BD的中点,()求证:GF/底面ABC;()求证:平面EBC平面ACD;()求几何体ADEBC的体积V。 19. (本小题满分14分)学校科技小组在计算机上模拟航天器变轨返回试验. 设计方案如图:航天器运行(按顺时针方向)的轨迹方程为,变轨(即航天器运行轨迹由椭圆变为抛物线)后返回的轨迹是以轴为对称轴、 为顶点的抛物线的实线部分,降落点为. 观测点同时跟踪航天器.()求航天器变轨后的运行轨迹所在的曲线方程;()试问:当航天器在轴上方时,观测点测得离航天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时,应向航天器发出变轨指令?

7、20.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若图象上的点(1,)处的切线斜率为-4,求的极大值;()若在区间1,2上是单调减函数,求的最小值。21.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是由正数组成的等差数列,是其前项的和,并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不等式对一切均成立最大实数;()对每一个,在与之间插入个,得到新数列,设是数列的前项和,试问是否存在正整数,使?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1年广东省教研室推荐高考必做38套(12)数学文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一、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8、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解析】本题考查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及集合的运算,故,选(A);2【解析】本题考查线面的位置关系,对于平面和共面的直线、,真命题是“若则”,选(C).3【解析】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故选(C).(注:熟练掌握,等!)4【解析】本题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原不等式或

9、(*),显然(*),但(*),故选(D).5【解析】本题考查原函数的图象和导函数的值之间的关系,由的图象易得当或时,故函数在区间和上单调递增; 当时,故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选(C).6【解析】本题考查向量的加减法运算(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四边形满足知其为平行四边形,即知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从而该四边形一定是菱形.故选(C).7【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依题意,又,故,令解得,令可得答案(C).8.【解析】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及等差数列中项公式 。,故选(D).9【解析】本题考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因为圆心坐标,半径为,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

10、离等于半径的一半,所以圆上与直线的距离等于的点共有3个,故选(C).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获取信息能力,实则为解方程组,解得,即解密得到的明文为,故选择答案(C)二、填空题:本大题每小题5分(第13题前空2分,后空3分;第14、15两小题中选做一题,如果两题都做,以第14题的得分为最后得分),满分20分11【解析】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要写成集合和区间的形式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类比思想和空间想象能力,为.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程序的能力,和对循环结构的理解,为(); () 14【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为 15【解

11、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学生解相似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能力,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解析】(I)1分 3分 5分故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7分 () 当取最大值时,此时有 10分即 即所求x的集合为 12分17.【解析】(I)(a,b)所有可能的情况共有66=36种情况(如下图)(1,1)(1,2)(1,3)(1,4)(1,5)(1,6)(2,1)(2,2)(2,3)(2,4)(2,5)(2,6)(3,1)(3,2)(3,3)(3,4)(3,5)(3,6)(4,1)(4,2)(4,3)(4,4)(4,5)(4,6)(5,1)(5,2)(5,

12、3)(5,4)(5,5)(5,6)(6,1)(6,2)(6,3)(6,4)(6,5)(6,6)2分(1,2)、(2,4)、(3,6)三种故P6分()(1,2)、(3,6)两种10分 12分16.【解析】(I)证法一:取BE的中点H,连结HF、GH,(如图1)G、F分别是EC和BD的中点HG/BC,HF/DE,2分又ADEB为正方形 DE/AB,从而HF/ABHF/平面ABC,HG/平面ABC平面HGF/平面ABCGF/平面ABC5分图1证法二:取BC的中点M,AB的中点N连结GM、FN、MN(如图2)G、F分别是EC和BD的中点2分又ADEB为正方形 BE/AD,BE=ADGM/NF且GM=NFMNFG为平行四边形GF/MN,又,图2GF/平面ABC5分()ADEB为正方形,EBAB又平面ABED平面ABC,BE平面ABC 7分BEAC 又CA2+CB2=AB2ACBC AC平面BCE从而平面EBC平面ACD9分()连结CN,因为AC=BC,所以CNAB,且又平面ABED平面ABC,所以CN平面ABED。 CAB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