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325095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知导学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意义:实现总体小康,是 _ _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 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_ _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 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特点:我国已经达到 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 平衡的小康。,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 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生活质量,(2)全面小康的目标。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_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

2、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综合国力,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新要求:增强发展_性,努力实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 设_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小康社会的进程。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 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 过程。,协调,生态,生活探究 2009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表示,2010年年底,中国

3、人均GDP将接近4 000美元。李培林说,这两年来中国人均GDP的增长,特别是以美元为计价的人均GDP的增长出现了快速的发展态势。从1978年到2000年,我们的GDP从不到400美元增加到800多美元,用了将近20多年的时间。到2000年的时候,在制定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候,当时的预测是用20年的时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也就是说从800多美元达到3 000多美元。,李培林说,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2006年就超过了2 000美元,到了2008年,超过了3 000美元,到2010年年底,将会接近人均4 000美元,这比我们原来说的,

4、到2020年才达到人均3 000多美元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问题探究: 如果单纯按照GDP增幅,在2008年时我们就已经实现了2000年所制定的2020年所要实现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当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我们国家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引发了公众的普遍质疑。你能解释这种数据与感觉的反差吗?,答案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

5、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可见,我们所要实现的全面小康社会,不仅仅表现在人均GDP的数据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有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更加注重社会意义上的全面社会进步,追求的是物质、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社会和谐发展。所以说仅仅因为人均GDP达到了目标就断言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是不科学的。,自主演练 1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 () 标志着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 发

6、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 个奇迹 A B C D 解析 实现总体小康,只是意味着现代化建 设第一、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故错误。,D,2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是() A只是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人们的消费已 经达到小康型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人们的消费是富裕型 D是少数人的小康,贫富差距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目前“小康”概念的理解。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阶段,还没有实现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

7、小康社会。 答案 B,3和全面小康相比,我们应该这样认识“总体小 康” () A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B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C一个偏重于精神消费的小康 D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小康 解析 因为是把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相比较而 言的,所以应从二者的差别角度分析。,B,4对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描 述正确的是 () 工业化基本实现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贫富差距基本解决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 A B C D 解析 不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B,5“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经济目标的新要求。下面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人人享有基本生 活

8、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A B C D 解析 只有属于人民生活方面的内容。,C,6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了 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 传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 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和挥之 不去的心病。当地政府的做法 () 曲解了小康的本质忽视了发展的协调性 没有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没有建设生态文明 A B C D 解析 材料中不涉及生态问题,故不符合题意。,A,7国家强调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摆 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这是因为() 就业充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构

9、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客观需要 扩大就业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扩大就业就 能够实现小康社会 A B C D 解析 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故 错误;的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A,8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提高就业再就业水平 解析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要科 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9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 是 () A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同时富裕

10、、同步进行的过程 C一蹴而就的过程 D艰苦奋斗就能实现的过程 解析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 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 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相对落后的地方则要 奋起直追,加快发展。,A,102009年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 所公布的2008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 得新进步报告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总体进程由2007年的72.7%上升至2008年 的74.6%,但区域差距依然存在。报告指出, 2008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 进程达到83.5%,东北地区为77.6%,中部地 区为72.4%,西部地区只有66.3%。北京和上 海的实现程

11、度已达90%以上,基本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这一监测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事业、资源环境六大方面,共计23项指标。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那一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59.3%。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如何理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哪些新要求?,解析 第(1)问,要从我国目前所实现小康社会的不全面性、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这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直接依据教材知识表述即可。

12、答案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