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地理风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324643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选修-地理风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中地理选修-地理风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中地理选修-地理风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高中地理选修-地理风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高中地理选修-地理风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修-地理风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修-地理风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这是一个故都,承载着中华九个朝代兴旺衰败的历史 这是一个城市,凝聚着万代当地人的心血与泪水 这是一个宝地,千百年来,成为了每个朝代的必争之地 这是一个王朝,古往今来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的 逐鹿中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她如今的风采吧,洛阳“华夏第一王都”、“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从洛阳诞生之日起,就是为“都城”而建。 被誉为“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欧洲人最向往的中国十大城市” “诗都” ,“花都”。受到各个地方人的欢迎。,洛阳作为我国的六大古都之首,其浓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风景,以及那里人们热情好客的良好习俗,都深深吸引

2、着每一个到这里来游玩的旅客。她将洛阳的每一面都以最优秀的最真实的面孔展现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客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洛阳,去了解她的方方面面吧!,九朝古都-洛阳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洛阳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 所谓“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中国古代,“九”为最大、最多。二是指九个王朝。第一种说法不确切。第二种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本人依据史实和考古发

3、现,认为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王朝在洛阳建都,现分别说明。,一、夏都斟鄩,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县,均离洛阳不远,二、商都西毫,约公元前16世纪夏亡商立。商汤攻开夏都斟(寻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毫迁此,史称西毫。商朝曾两次都西毫。第一次商都西毫,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计

4、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毫,约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计170年,经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禀辛、庚丁、武乙九帝王。凋明两次都西毫,共 19帝,四百余年。,三、西周都洛阳,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镐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所幼,由其叔父周公辅佐代政。成王执政的那年,“使召公复营洛邑”便派召公,周公先后来到洛邑,经过实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从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阳这座城池的建设。从此,西周有两座都城,四、东周都洛阳 五,西汉初都洛阳 六、东汉都洛阳 七、曹魏都洛阳 八、西晋都洛阳 九、北魏迁都洛阳

5、十、隋朝建东都 十一、唐朝移都洛阳 十二、武周都洛阳 十三、后梁迁都洛阳 十四、后唐迁都洛阳 十五、后晋都洛阳,洛 阳 名 胜,一、河山拱戴“天下之中”的优越位置 二、五都荟洛历史最悠久的都城 三、河图洛书独树一帜的河洛文化 四、名胜大观与宜居城市,九朝古都洛阳,嵩山,新函谷关,旧函谷关,“河山拱戴,形势甲天下。”,虎牢关,九朝古都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后),隋(炀帝),唐(武后), 后梁,后唐。 洛阳作为都城的时间共计885年。,偃师商城遗址,(一)夏都斟鄩(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商都西亳(偃师商城遗址) (三)两周洛邑(东周王城遗址) (四)汉魏洛阳城 (五)隋唐东都,二

6、、五都荟洛,从夏商到北宋,洛阳建都2000余年。司马光诗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缩影。,斟鄩,夏代最后一位君主夏桀国都。 国语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 偃师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至3500年。这里发现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和宫城遗址、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双轮车辙痕迹。,汤都西亳:夏商王朝的界标。 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文下自注:“尸乡,殷汤所都。” “偃师商城” 1983年在于偃师县尸乡沟发现距今3600多年的古城,后被认定为商代早期西亳城址。,周公

7、旦营建东都洛邑,驻守成周八师。这里成为西周王朝控制东部诸侯的军事中心。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各项典章制度。,(三)两周洛邑 1、 西周东都,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王朝开始(前770年-前250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西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初,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春秋中后期,2、东周都城,王城公园,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1、光武帝定都洛阳 2、白马寺建立 3、汉魏洛阳的兴毁 4、北魏孝文帝迁都,长安已残破,洛阳则有宫殿可利用。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地势有险可依,利于控制诸侯。 伊洛小平原,水源丰富,引水便利。,(四)汉魏洛阳城,熹平石经:汉灵帝时立,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学经

8、本。 正始石经:曹魏时立。 灵台,测天象之处。光武帝时创建,曹魏、西晋相继使用,累计250年。张衡两次任太史令,从事天象观测与天文研究。,全国最高学府,天文机构,九六城,熹平石经残石 汉隶,“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像焉。” 袁宏汉纪,使者:郎中蔡愔、博士秦景 高僧:摄摩腾、竺法兰 “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贝叶经四十二章,永平求法,白马寺前的石刻白马,1935年迁自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白马甜榴,一实值牛,唐、宋、元、明、清各代不断重修白马寺,现存建筑大体为明代重修的规模,主要有天王殿、大佛

9、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阁五层殿堂。 山门东侧有一座释迦舍利塔,又名齐云塔,为金代建筑。,东汉末董卓烧毁洛阳城(190年),挟汉献帝西迁长安。 曹魏(220-265)重修洛阳宫,恢复东汉洛阳城的规模,将部分城墙加厚,修台墩 (“马面”)。 西晋建立,仍以洛阳为都,再现繁华。 291-306年间“八王之乱”,洛阳破坏严重。311年匈奴贵族刘曜攻入洛阳,俘虏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3、汉魏洛阳的兴毁,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北魏洛城平面布局图,4、北魏孝文帝迁都,汉化改革 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汉姓定籍贯,拓跋,(496年),于,定族姓,鼓励与汉族通婚。,改革的意义 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

10、族融合的成果,加速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代价高昂。 台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中华书局2006。,汉魏故城复原图,1、宇文恺营建东都 2、隋唐东都的繁荣 3、唐以后的洛阳,隋炀帝认为洛邑:“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 隋末唐初:李密、王世充在此混战。 安史之乱:“宫室焚烧,十不存一”。 黄巢起义失败后洛阳混战。,(五)隋唐东都,18里,唐洛阳城平面示意图,1、河图与洛书 2、礼乐之制 3、道、佛传播 4、二程理学 二程指程颢、程颐,其学派被称为“洛学”。,三、河洛文化,河图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

11、圣人则之。”,洛书,周易,由文字和符号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包括卦名、爻名、卦辞、爻辞、用辞。全书卦辞64条,爻辞384条,用辞2条,共450条,统称为筮辞。 乾卦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反映了人们对五种自然物质的认识。,礼乐是周朝的治国之本,而制礼作乐这一重大工程由

12、周公旦在洛阳完成。“礼,谓制度品节也” ,是当时的社会规范,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必须遵循的等级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建侯卫、封诸侯、宗法制、五服制、爵位、谥法、官制、刑法、五礼等。乐是配合这些典礼仪式而举行的乐舞。 周公通过礼乐来治理国家,建立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周公的礼乐思想是后世儒学之源,影响中国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洛文化的一个丰碑。,(一)都城与宫殿等遗址 (二)陵墓与洛阳古墓博物馆 (三)古建筑、石窟 (四)千唐志斋 (五)现代宜居城市,四、名胜大观与宜居城市,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 尸乡沟商城遗址 周王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隋唐东都遗址,汉魏明堂遗址

13、东汉太学、辟雍、灵台遗址 含嘉仓、应天门、唐东都明堂遗址,洛阳帝王陵: 东周王陵 东汉光武帝原陵及明帝、章帝、和帝三汉冢 魏文帝曹丕陵 西晋五帝陵、北魏四帝陵、南朝陈后主墓 唐高宗太子李弘恭陵,南唐后主李煜墓等,名人墓葬: 关林,唐狄仁杰墓、杜甫墓、白居易墓,宋范仲淹墓、邵雍墓、二程墓等。 “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古坟上面起新坟,新坟古坟无定主” 。1984年在邙山镇建洛阳古墓博物馆。,关林位于洛阳南郊七公里,相传为埋葬三国蜀汉名将关羽首级的地方。自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开始建庙植柏,清乾隆时加以扩建,如今已占地百亩,拥有殿宇廊庑150余间,古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狮

14、子110多个,古柏800余株。,关林,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有汉白玉雕成的仿汉门、太虚大殿、东西两侧殿。古墓群距地表7米。地下建筑呈回字形,分两汉厅、魏晋厅、唐宋厅和精品厅。墓道两侧为搬迁复原的历代典型古墓葬。,洛阳古墓博物馆 世界第一座古墓博物馆,墓室结构,随葬物品,精美的壁画,北宋墓葬中装饰的牡丹花,洛阳牡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宋。 苏辙语:洛阳“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 1982年洛阳市定牡丹为市花,每年4.15-25举办牡丹花会。,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欧阳修,洛阳铲,2、龙门石窟,龙门山,位于洛阳城南10公里处。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佛教艺术三大

15、宝库。 龙门石窟从494年开始营建,历时400余年。 现存窟龛2100多,佛塔40多座,造像10万余尊,造像题记、碑碣3000余块。 北魏开凿石窟全部集中在西山,代表作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等。,古阳洞:北魏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石窟。位于龙门山南部,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太后做功德而建,后北魏皇帝先后在此开窟。洞内佛教造像、造像铭数量颇多,著名的书法作品“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这里。,宾阳洞:北魏宣武帝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建,共有三洞,仅中洞开凿就花费24年。位于龙门山北部。 “帝后礼佛图”浮雕举世闻名。1934年被外国不法商人盗走,现藏于美国。,莲花洞,开凿于北魏晚期,因窟

16、顶浮雕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主尊为圆雕释迦牟尼游说倚立像,高5.10米。两侧浅浮雕众位弟子,其中右侧的迦叶手持锡杖。 龙门石窟最小的佛龛也在这里。,武则天时开凿 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 两旁为伽叶、阿难、菩萨、天王。,奉先寺卢舍那佛像:龙门石窟最大的露天佛龛,卢舍那佛左侧的迦叶、菩萨、 天王、力士,奉先寺全景,3、少林寺:禅宗策源地,位于郑州登封城西少室山。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为擅长禅法的来华天竺僧侣菩提达摩修建。因寺庙建于少室山密林中,故名少林。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誉。 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得寺僧救助,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塔林,嵩山中岳庙,李连杰,释永信方丈,2010年8月,郑州登封“天下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汉三阙、中岳庙、观星台、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等8处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