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对孩子感冒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313810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应对孩子感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应对孩子感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应对孩子感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应对孩子感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应对孩子感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应对孩子感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应对孩子感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感冒须知: 1、感冒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这在国外是被严厉禁止的,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理比枪支还严。因为西医理论认为,抗生素对病毒感冒不但无效,而且会有副作用。国内医院滥用抗生素退烧,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免疫力,使免疫系统无法抵御外邪,使病气深入加重了。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 2、受寒感冒发烧,无论用任何凉药“退热”都是错误的,这是“释邪攻正”的“投敌卖国”行为。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汗出则热退,这过去在民间属于常识,老太太都会用姜汤(生姜红糖水)(辛甘化阳)治感冒。但是现在都只知道退热,殊不知这种退热的性质等于投降,就像当年的

2、满洲国一样,虽然没有枪声,实际上国土已经沦陷,东北人民已经变成亡国奴了。 3、感冒应分六经治疗,伤寒论是治疗一切感冒的经典。感冒初起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入,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伤风正气外散,有汗;伤寒邪气内敛,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 4、所谓的“风热感冒”大多数时候只是主观想象,只要天是寒的,就不会有所谓的风热。说发烧能够导致肺炎脑炎等同样也是一种主观想象,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结果,真热的阳明证是不会在太阳受邪的阶段出现的。而夏季的中暑与通常感冒性质不同,中暑为受热汗出过多,伤津虚脱所致。中

3、暑得凉则解,感冒得凉则重。感冒的性质通常是寒性的,不可雪上加霜,这在大众之中应该成为常识。二、治疗方药: 1、桂枝加附子汤:感冒发烧,头痛,出汗,怕冷,腰酸重,鼻鸣干呕。桂枝8克,白芍8,炙甘草5,黑附子6,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开水泡服,早七时,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四剂。 2、麻黄理中冲剂:感冒发烧,头痛,身痛,骨节痛。无汗,喘。饮食难入。麻黄7,桂枝8,炙甘草5,杏仁4克,白术5,党参5,干姜5,黑附子5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二剂。 3、加味小青龙汤:感冒被凉药误治,热退后咳嗽不止,饮食减少,痰喘。麻黄7,细辛3,黑附子6,五味子4,陈皮4,半夏4,茯苓5,白术

4、5,干姜5,炙甘草10,桂枝8,白芍3 四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四剂。(大人小孩同量) 4、桂枝二陈汤:感冒出汗,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痰。桂枝8,白芍8,炙甘草5,陈皮4,半夏4,茯苓4,生姜2片,大枣一个掰开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5、感冒治愈后,仍有食欲不振,精神不足,肢寒怕冷等阳虚症状的,改用附子理中丸调整。大人早午饭前各服二丸(大蜜丸),小儿各服一丸。6、其他经的病症已不属于普通感冒范畴,通常感冒初期不经误治不会出现里证,若出现少阳阳明或三阴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情况复杂,可来问诊,患者及家属不要轻易擅自用药。 三、答问:

5、问:三七先生给的治感冒的药方多是有发烧症状的,如果要是还没有到发烧的地步只是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痛、舌苔白腻、口中有腻感无味、四肢无力等症状时,该如何用方呢? 答: 麻黄3,细辛3,黑附子6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五时各服一碗,二剂。 四、美国专家眼中的中国式“退烧”“吊水” “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1991年7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的文章,作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访问学者”。他赴美后不久因“感冒发热”去医院急诊:“经过全面检查和抽血化验,医生诊断是流感”。作者抱怨:“医生只开了一张处方,由我们自己去买了一小瓶 Advil(布洛芬),这是一种不

6、需要处方就能买到的自用感冒药。” 次日他未见好转又去就诊。“一位美籍华人医生查阅病历、仔细检查后说:昨天你来,他们未作处理,这是属于病毒性流感。”“我请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这位严守职责的医生回答: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般只在过高热时才可能损及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所以,Schmitt 把家长对儿童发热的过分担心称为“恐热症”。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退热。为什么要静脉滴注? 1994年6月,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个访问组参观安庆市附近的一所乡镇卫生院。当时病房里有13位病人,看上去病情都不重,但有11人在“吊水”,其中1位还举着吊

7、水瓶走动。一位美国教授对此大惑不解,问这些病人生什么病,为什么要静脉滴注?发烧(一)发烧的原因: 今日大众的观念,发烧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或是外来的细菌、病毒侵入体内所引起而造成发烧。以中医的医学而论,这完全是错误的,因其错误的医疗、药物的伤害,乃造成脑炎、脑膜炎、小儿麻痹.等医疗错误的不良后果,为什么呢? 我们鼻子呼吸的空气是热热的,我们的皮肤亦在呼吸散热,排散水分出汗。 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1.感冒:详见为什么会感冒篇感冒

8、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详见伤寒论,温病条辨2.伤食: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3.虚劳: 因身体虚,水火

9、心肾不能既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今日妇女更年期,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4.瘀血: 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滞,或被用冰块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强力消炎,消炎即伤心、肾,因心肾同为少阴经,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受伤植物人的造成,乃因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复健康。许多十三、四岁的少女,月经初来时,被打德国麻疹疫

10、苗,或感冒月经来,被消炎伤心肾,致经来不止,或经血逆行至鼻、齿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内结,复又感冒再被消炎,乃为今日十二、三岁学童血癌瘀血发烧不退的主因。详见妇女子宫癌、红斑性狼疮、血癌篇5.出痘疹:出痘疹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凈,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详见摧残民族幼苗的预防针篇6.药物中毒:三合一疫苗造成的药物中毒、头痛、呕吐、发烧,西医称为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或白血球升高至三、五万而烧不退为

11、白血病,解毒烧即退,白血球数据亦降而康复。 7.孩子长牙齿发烧: 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儿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8.惊吓: 七情不顺,如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9.妇女坐月子感冒: 妇女坐月子感冒,发烧称月内风,与一般感冒不同治,此时气血大虚,须调理气血兼祛风,退烧始痊愈,不可以感染发炎治。 10.不明原因的发烧: 医师自己不懂,或诊断错误,治疗错误,或不会治的发烧,今日皆称不明原因的发烧,万般皆有因,何以会有不明原因的发烧呢?(二)发烧的辨证发烧会使

12、脑子烧坏吗?脑炎、脑膜炎是如何发生的? 今日年轻的父母,不容孩子鼻孔有一点鼻涕,见到发烧便惊慌失措,怕脑子烧坏了,且医生告诉年轻的父母,发烧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所引起的,致控制体温的脑中枢神经失控所造成,没有病菌的侵入是不会发烧的,发烧会并发成脑炎、脑膜炎造成耳聋、眼睛看不见等脑烧坏的现象,年轻的父母成天为孩子的一点点毛病而胆颤心惊,事实:造成脑烧坏的真正原因何在呢? 感冒时,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所蔽塞发烧只是在我们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无法排汗散热,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未进入体内。若细菌、病毒侵入体内,中医谓之里证,反而不会发烧。 一般感冒发烧,只要使汗流出,毛

13、孔能散热,发烧即退,病就痊愈,诊断之要乃在于发烧是因风、暑、寒、湿、燥火何气所伤,及风、暑、寒、湿、燥火伤何经络,才能适当的祛风、散寒、清暑、除湿、降火、润燥以达治病痊愈的目的。 在伤寒论中对伤寒、伤风及其误治所引起的经络病变,有极详尽的阐释及发挥。在温病条辨对伤暑、湿、燥及其病变亦有淋漓尽致的阐释,以补伤寒论对五气所伤致病阐释之不足。 伤风、寒、暑、湿、燥如何辨呢?略述如后:经曰:人之伤寒,则为病热发烧,寒初中人必先在表,即足太阳膀胱寒水之经,太阳为诸阳主气,乃一身纲维,本经之脉,起目眦、上脑下项、循肩、挟背、抵腰、行于身后,故所过之处无不痛也。 恶寒者,虽无风而恶寒,恶风者,当风而始恶之,

14、故恶寒必兼恶风、恶寒。 风寒有阴阳之分,恶风惟属阳经,故三阴经无恶风之证,风为阳邪,寒为阴邪也。 原病式曰:身热恶寒,热在表也,热在表而浅,邪畏正,故病热而反恶寒,或言为寒在表及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者,误也。 凡人之伤风、暑、湿,皆有汗,惟伤寒独不出汗,寒能濇血,又表实也,气上逆故喘,邪在表故脉浮伤寒脉紧而伤风脉缓者,寒劲急而风缓散也。 喻嘉言曰:冬伤寒、春伤温、夏秋伤暑、湿、热,此四时正病也,然夏秋亦有伤寒,冬春亦有伤暑、湿、热,乃四时之客病冬春正病有汗为伤风、无汗为伤寒。 夏秋正病有汗为伤暑湿热、无汗仍为伤寒。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风胜则动,热胜则肿发炎,燥胜则干口干渴,寒胜则浮元神虚孚、

15、头晕,湿胜则濡泄。故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由上可知,感冒发烧分属伤风、伤寒、伤暑、湿、热、燥火等,病仅在肌肤、表皮,并未进入体内脏腑,故内脏腑,及脑并未生病,却被消炎伤心肾,再受点滴液或冰枕,冰袋将在表之风暑湿热寒之邪引入内脏。详见点滴液是营养针,还是催命针篇心、肾同属少阴经,因消炎而受伤害,而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风暑湿燥寒外感风邪被引入心、肾而为脑炎、脑膜炎,乃夏天的伤暑湿燥火之感冒发烧,误当冬天伤寒之感冒发烧而发汗、消炎之误治的结果。 脑炎、脑膜炎为伤风、伤暑湿热发烧而被误为伤寒发汗或误下消炎所造成,中医称脑炎、脑膜炎为刚痉、柔痉或急、慢惊风,并不是脑烧坏的问题。 痉者,太阳中风,重再感风湿即今之点滴或消炎引风入内而为病,风燥而动,寒引而紧,湿着而拘,故头摇口噤,项强而反张也。风挟寒则血濇无汗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