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4313490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P情景说明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导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童话,而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巨人的花园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这课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砌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后来,巨人在小男孩的

2、启示下,随即拆除了围墙,巨人也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巨人的花园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扮演童话人物对话,想象画面,推测主人翁的心理活动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话的乐园。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

3、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他可能瞪着眼睛,脸上通红通红的,双手*着腰,心里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 生:巨人说:“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时候,比他刚回来时更烦,样子更凶。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这些小家伙又来了!这时,他可能攥着拳头,唾沫飞出老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这是我的地方,我已经说了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巨

4、人说不定已经迈开大步准备去教训这个小男孩。 师:同学们想象力十分丰富,现在请几个同学上来扮演巨人,下面的同学念其它部分。 生1: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双手*腰,怒睁双眼。 生2: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攥着拳头,一脸凶相。 生3: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用手指着孩子,迈开双脚,决定去教训孩子。 师:看了以上的几个同学扮演的巨人,说说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 生: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 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巨人见到孩子们到花园里去玩耍,大声叱责,为了让同学们弄明白巨人为什么叱责,怎样叱责,教学时紧紧抓住巨人叱责的三句话展开学习,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样想的,

5、巨人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不光让学生说,还让学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来,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巨人这个童话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生动形象的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理解了童话的内容。 片断二 师:这是个霸道、自私的巨人,如果遇到了这位巨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巨人先生,你不觉得孤独么,不感到荒凉么?严寒可能冻住了你的心。 生:巨人伯伯,果子要大家吃才甜,美丽的花园要大家共享才会快乐。 生:巨人大叔,人需要交往,只顾自己,会得自闭症的,打开花园吧!让春天回到你的身边。 师:说得真好,你们的话语会不会像春风一样吹入巨人的心中,让他发生变化呢? 生:是一个

6、孩子让他明白了一切,发生了变化。 当学生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这个童话故事里,学生对故事里的巨人这个童话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心里已有了许多想法,学生急切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创设一个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灵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 片断三 师: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再读读9、10、11自然段。想一想,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又会说什么?然后用对话的形式模拟小男孩和巨人的对话。 生:我扮小男孩。 生:我扮巨人。 生: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您一定感到孤独、荒凉。是啊

7、!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谁都会是这种感觉。您的花园里长期是这种情景,可花园外的村子里可不是这样的,您想过原因吗? 生:没有,是啊!为什么我的花园里没有春天呢?怎么会没有春天呢? 生:伯伯,花园是您的,您固执地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花园再美,您一个人独享,久而久之,最终只能孤独、烦闷。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 生:噢,是这么回事呀,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 生:伯伯,您看,你把围墙一拆,孩子们来了,春天也就来了。 生:我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哈哈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真是幸福啊! 学生不光读童话,还在读的基础

8、上编童话、演童话。虽然只是一个对话练习,但学生一定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的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欲望,更激发了学生参与表演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话练习中,学生说的不管是课文中的原话,还是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的话;不管说得多,还是说得少,只要能说就行。不作过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说,都有机会说,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尽情想象,真切地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片断四 师:巨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大家想不想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巨人看到小孩愣住了,双眼发直。 生:巨人看到小

9、孩明白了,双眼流下悔恨的泪水。 生:巨人看到小孩笑了,双眼发亮,高兴得像小孩一样。 师:这么幸福的巨人,大家想当吗?请带着悔恨与快乐交织的感情一起读课文的9、10、11段。 师: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一个善良的巨人。 生:一个慈祥的巨人。 生:一个幸福的巨人。 生:一个快乐的巨人。 师:学完了巨人的变化,大家了解到这采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总之:教学从学生实际

10、出发,根据教材特点,组织不同的教学环节,既能触发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专家点评 本案例付老师没有因守传统教学中的就阅读而阅读,就训练而训练,而是以诵读为“经”,以想像为“纬”,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交际应对,言语训练等具体、灵活开放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积累语言精华,展开联想,放飞想像,倘徉于童话王国,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突出表现有以下三点: 1、启发疑问,展开想象 学生的想像不是漫无目的妄想,而是需要教师巧妙的引领。如:教师引导学生读了巨人叱责孩子们的三句话后,顺势问,巨人说

11、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这里的问题设置带有启发性,同时给学生留有疑问的空间,为学生展开想像留下了余地,从而开启了学生的智慧。 2、移情表演,互动交流 把抽象的知识融入情景,融入生活,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便由被动走向了主动。教学中,付老师引导学生扮演巨人演出他们的神情、动作、语言,再现了文本,丰富了文本,拓展的文本,开放了文本,重构了文本,为师生建构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交流,面对五位巨人的表演,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这个巨人真厉害啊!在交流中他们在解读生命,感悟人性。 3、思维碰撞,言语实践 没有思维的碰撞,就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没有言语的实践,课堂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本案例,付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不断产生思维的撞击与交流,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如: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学生说道:一个善良的巨人,一个慈祥的巨人,一个幸福的巨人,一个快乐的巨人等等,至此,学生已与文本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润物细无声”的课堂交流已使师生双方都在悄然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