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31334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语基落实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遐想(xi)怪诞(yn)踪迹(zng)栅栏(zh)B.杜撰(zhun)浩瀚(hn)畏葸(s)触摸(ch)C.偏裨(p)便利(pin)贪婪(ln)挣扎(zhng)D.湮没(m)目眩(xun)可怖(b)磁场(c)思路解析:A项,“诞”应读“dn”;B项,“葸”应读“x”;C项,“便”应读“bin”。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人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自以为是,感觉成了自然的主人,真是可笑之至。B.自“失职问责”成为监督利器以来,纪检部门加大了督查力度,即使

2、困难再大,他们也在所不辞。C.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D.他们两个人似乎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怎么可能达到心灵的默契呢?思路解析:“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含贬义,属褒贬误用。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B.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C.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D.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

3、力在对它起作用。思路解析:A项,在“慢慢畅游”前加介词“为”。C项,应在“更高维数世界”后补上“的说法”,作“鄙视”的宾语。D项,句式杂糅,应将“的原因”删去,改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或者将“之所以”和“因为”删去,改为“睡莲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答案:B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间,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试想一下,如果13亿人的创新

4、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那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A.靠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更要靠解放社会创造力B.既要解放社会生产力,又要社会创造力的解放C.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D.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解放社会创造力思路解析:从逻辑角度看,后文表达的中心为“创造力”,填入语句的语意中心也应为“创造力”,因此应选择递进关系的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应选择句式一致的,以保持语句流畅。所以选C项。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

5、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

6、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

7、不理解。5.“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句中的“第二件事”是什么?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从这一部分叙述的故事看,是作者对爱因斯坦未完成的工作的向往。参考答案:第二件事是对爱因斯坦未完成事业的向往。6.“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思路解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语句,重点在转折连词“但是”之后,抓住关键性词语,结合语境解释即可。参考答案:这句话说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贡献巨大,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7.“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一秘

8、密”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上文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提出的三个问题是对“这一秘密”的解释。参考答案:这一秘密指:“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8.“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一句中“可能”为什么不能换用肯定的说法?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本文语言严谨特点的理解,可以从表述的准确性和当时作者的认识情况两个方面回答。参考答案:“可能”表推测,一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二是说明了对二者的关系在当时确实

9、不能理解,因为还有很多理论性的问题不能解决,特别是对“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不能理解。(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科学巨人玻尔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

10、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哥本

11、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

12、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

13、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的科学合作。1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做出了榜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

14、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

15、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做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A项,“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恰当,文中说“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C项,“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错误,文中说“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D项,“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错误,文中说建议英美首脑“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答案:BE10.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巅峰对决”是指最高级别之间的较量。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巨人;他们的辩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较量;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他们的辩论吸引并参与进来。从对决双方的身份地位、争论内容以及影响力等角度分析。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