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物理 实验0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精品试题分类汇编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13246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物理 实验0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精品试题分类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物理 实验0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精品试题分类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物理 实验0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精品试题分类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物理 实验0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精品试题分类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中考物理 实验0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精品试题分类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物理 实验0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精品试题分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物理 实验0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精品试题分类汇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第一部分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2011年中考陕西省卷)如图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1.虚 2(2011年中考福建南平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图中的B应选用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2)蜡烛A在B中所成的是_像(填“实”或“虚”)。2.(1)薄玻璃板 (2)虚3(2011年中考辽宁鞍山卷)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_。(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3.(1)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比较

2、像与物大小关系4(2011年中考湖北宜昌卷)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了两只同样的蜡烛,玻璃板等器材。(1)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_;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2)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4.(1)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不能 (2)如图所示评分说明:第(1)问每空1分;第(2)问全对2分,光线没有箭头无分;虚实线不分无分。5(2011年中考吉林长春卷)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改变蜡烛A到镜面

3、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选填“有关”或“无关”)。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A的像的大小将_。5.无关;变短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蜡烛A变短则A的像的大小将变短。6(2011年中考福建莆田卷)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

4、的位置。(2)实验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6.(1)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到玻璃板距离;大小 (3)不能;不能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7.(2011年中考山东青岛卷)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玻璃板方法用蜡烛b和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从而得出像与物大小相等,这里运用的是 法。现象结论移走蜡烛b,在此位置换上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 像。7.等效;虚 解析:为了得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将一只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另一只相同

5、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通过观察蜡烛b和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得出像与物大小相等,这在物理学中称作等效法。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无法用光屏承接,这说明平面镜成虚像。8(2011年中考江苏宿迁卷)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 _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 _ (2)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_ 玻璃板8.(1)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远离解析: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

6、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9(2011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为2mm的茶色玻璃厚为5mm的透明玻璃直尺光屏两只相同的蜡烛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填序号)。(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9.(1) (2)重合

7、(3)不能接收到像(看不到像)解析: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蜡烛B和A的像重合,说明蜡烛B和A的像等大,AB是相同的蜡烛,所以A蜡烛和A的像相同所以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重合时,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是虚像。10.(2011年中考山东威海卷)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

8、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10.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解析: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用完全相同的物体代替,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这说明蜡烛A就是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又因为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实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

9、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可以借助与直角三角板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得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然后利用刻度尺量出点A、B、C、A、B、C到镜面的距离,会发现点A与A,点B与B,点C与C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得出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11.(2011年中考山东烟台卷)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

10、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11.(1)玻璃板与纸面没有垂直 (2)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比较所得数据(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12(2011年中考浙江宁波卷)学习光学知识后,小科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

11、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3)小科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移动光屏到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12.(1)透光 (3)10解析:(1)该实验需要透过玻璃板观察并比较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与A处蜡烛火焰的虚像位置,即需要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就是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本实验中,A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为20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3(2011年中考广东河源卷)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

12、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

13、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13.(1)较黑暗;B蜡烛 (2)相同(或相等);垂直;相等 (3)B解析:(1)做光学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时,不仅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还能观察到B蜡烛,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还能比较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2)平面镜所成的像应该是与物等大的,并且像与物关于蜡烛对称,即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为了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应该多次测量,即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14、2)相同的操作。本题答案为B。14.(2011年中考山东聊城卷)小峰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14.(1)大小 (2)A (3)虚解析:(1)该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透过玻璃比较镜中的虚像和蜡烛B的位置关系,所以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3)因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它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5(2011年中考山西省卷)小豪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