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13036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内刻于明朝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正面看乃佛祖释迦牟尼,左侧看乃儒圣孔子,右侧看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我国最早出现类似现象是在()A西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2(2012深圳调研)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

2、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3(2012潮州模拟)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C李贽 D王夫之4(2013广东百校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5(20

3、12银川一中四模)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现象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这种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6(2013汕头调研)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7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

4、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清明、理学盛行C分封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8(2012恩平一中期中)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观点正确的是()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

5、后者提倡思想自由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A BC D9(2012珠海质检)在美的历程中提到:“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结合中国思想发展史,关于“儒道”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吸收道家思想B隋唐时期道家不受统治者重视C宋明理学没有体现出“儒道互补”D李贽认为的“道学家”实际是“儒学家”10(2012顺德调研)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经历了从学术思想到统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由精英文化向平民文化发展的过渡。儒学从“少数精英学者之事向天下百姓皆可为之事”的过渡是在()

6、A先秦初创时期 B汉武帝新儒学时期C宋明理学时期 D明清自我批判与反思时期11(2012汕尾模拟)“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2(2012汕尾模拟)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B. 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

7、建构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2012中山调研)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

8、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欧阳修本论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朱熹答陈卫道(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10分)(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4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14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

9、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色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看法与理由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家观点与李贽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分)问题二主题与原因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10、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8分)问题三影响与来源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8分)答 案课时跟踪检测(

11、二十五)1选B依据题干中“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反映三教合一的现象,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选A从材料信息看,民间认为孝经(儒家经典)可以治病,说明儒家经典在民间已经被神圣化了,故选A项。3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可知“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是理学,而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选B。4选B根据题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致良知”,即进行内心自省。5选D本题考查考生对宋明理学的理解。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与材料的观点相似,故选择D项。孔子重视“

12、仁”、强调“礼”,董仲舒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6选B从“任布娶寡妇传为佳话”到明太祖以“失节”为名只准一年假,说明明代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7选D周的“秩序井然”反映了宗法制,它的实行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秩序;战国的“清新”反映了“百家争鸣”,它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活力;唐的“丰满华丽”反映了唐朝的强盛;宋的“理性美”反映了理学的统治。8选B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也尚未发生,所以说文艺复兴以工业经济为基础错误,排除;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宗教神学,所以遭到天主教会的压制,排除。9选

13、DA、B、C三项都不符合史实,本身错误,可排除。李贽的思想虽然说在那个时代离经叛道,但实际上是对儒学的一种批判继承。 10选C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理学的重点不是君臣如何治国的探讨,而是要求人们如何接受和遵守封建纲常伦理,从而实现了向社会民众的普及。11选D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是要“救世”,也就是为现实服务,这就是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12选C本题考查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他们没有提出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13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问,“事件或现象”结合所学回忆相关时期儒家发展演变

14、的重大事件即可。“原因”从三教合一的角度来思考。第(2)问,从“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等信息分析概括。第(3)问,“态度”要注意辩证地表述,“影响”从理学形成的角度来思考。答案:(1)事件: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3)态度: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影响: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14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看法”归纳材料即可,回答产生不同看法的理由时,要注意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第(2)问的第一小问主要是分析材料信息,提炼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中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注意表达要严谨和规范。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都要紧扣是否“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进行分析,说理要透彻,论述要严谨。答案:(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理学家极端强调妇女要保持贞洁;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需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明朝末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