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突破 重视积累——《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431295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突破 重视积累——《桂林山水》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阅读突破 重视积累——《桂林山水》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突破 重视积累——《桂林山水》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突破 重视积累——《桂林山水》教学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突破 重视积累桂林山水教学案例P阅读突破 重视积累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作者:李夏萌 桂林山水一文是上海市编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七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来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热爱。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的定位是阅读突破,重视语言的积累。积累是创新的前提,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方法的积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学生的学习重点就放在阅读积累,通过阅读品味语

2、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感受桂林山水的景色美,赞扬祖国的山河美。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课文2、3两自然段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片断一: 师:让我们出发去荡舟漓江,观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吧!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再说说你的感受。 生: 师: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像走入仙境一般。 生:。 欣赏漓

3、江的水 1、再一次欣赏漓江的水 来到桂林,首先要游览的便是漓江。板书:水。瞧!这就是漓江,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 出示: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 2、自由读第二小节,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并说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 师:是啊,既然漓江水如此之美,那让我们来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师范读生试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啊”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往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师生互为引读 a、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b、生

4、: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男女生赛读 5、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片断二: 1、师:刚才我们用“先看录象,再读课文找特点,然后品词品句看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最后有感情地诵读”的方法学习了漓江的水。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还是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三节。 2、看录象 3、小组学习 4、交流 5、各种形式读,读出美感 指导朗读 师: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说说怎样读才能读出桂林山“奇、秀、险”的感受来? 生: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

5、;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师:说得真有道理,就请你先试试。 生: 师:你读得真棒!不过,这里有一个地方你读错了,“险”后面的“啊”字要变调,读“na”。请大家都像她一样有感情地读读看。 自由读 指名读,点评 同桌互读 6、配乐齐读第三节,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片断三: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了桂林的山水。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回味桂林的美景。 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色,由衷发出感慨,出示桂林山水歌,自由诵读 这一节课桂林山水,基本上就是在琅琅的书声中度过的,初步作了一下统计,

6、学生各种形式的读篇的次数为:13次,读句就更多了。整堂课教师范读,学生学读随处可见,自由读、师生互为引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等,这么多的次数,可以想见占用了多长的时间。我舍得花大量时间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却越读越有兴味,其中是有道理的。首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句子结构特点突出,有层迭,有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课文的大多数句子极富描述性,很容易激发想象,产生内心视象,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容易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加上句子情感丰富而明显,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因此,学生百读不厌。我正是根据课文内容的语言特色,设计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总思路。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如果舍弃了读,而去分析,讲解,问答,则不但糟踏了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面且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在读的同时,教师随着读的内容,对一些关键词语或内容进行点拔,往往是三言两语,极其简单明快。这种点拨与贯穿全课的读相得益彰,是本课例的鲜明特点。 教师在本节课用了多媒体参与,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整节课中,媒体的应用比较合乎课堂教学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