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312733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地坛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与地坛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与地坛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与地坛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地坛读后感(最新精选编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勇敢面对挫折,正确对待人生我与地坛读后感初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在高中时候,那时候尚在十七八岁的年纪,读过之后更多的是对作者遭遇的惋惜,没有过多的想法,丝毫没在意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对生命的感悟。近几日,重新走进这部作品,用心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对母亲痛彻心扉的怀念和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关于人生参次不齐乃是幸福本源。读我与地坛,感觉史铁生的文字很安静,很沉寂,很萧瑟,却又很坦然。正如作者文中所写“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着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

2、另一个世界。”也许是因为缘分或者是别的什么,就这样作者摇着轮椅走进了地坛,一晃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间,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和意外往往不经意来到人们身边。人只有在失去后才会思考什么是拥有,只有在不幸过后,才能正视什么是挫折。面对挫折和痛苦,有的人选择了终结生命,有人则选择坚强的活下去,而选择前者则是对生命的漠视,选择后者才是对生命的尊重。有多少人选择了亲手扼杀自己的生命: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自己的喉咙; 德国剧作家克莱斯特和陪伴着他的妻子一起自杀;中国当代诗人海子在留下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便卧轨自杀了这些事实让人触目惊心,追其根源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3、对生命的不重视,其留给世人的只有感叹和惋惜。然而,双腿残废的史铁生却成了我们的生命教科书。“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作者经常“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因为地坛,作者有幸收获了一份心灵的栖息地。人为什么活着?为爱我们的人活着,为母亲而活着。母亲的爱是坚韧而无声

4、的。作者刚开始沉溺于自己的痛苦之中,却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母爱韧如丝,她需要加倍的承受儿子的不幸,还要承受因“长大了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所带来的恐惧;母爱润如水,于无声中恰如其分地滋润着儿子心田中每一隙干涸、脆弱而敏感的角落。如今,我已身为人母,再读这篇小说,便深深理解了一个母亲对儿子不幸感受的痛苦。一个母亲日夜照顾儿子的起居,揣测儿子的想法,理解着儿子的倔强和敏感,从来都没有给儿子带来任何负担。只因为母亲的默默承受,让儿子忽略了她的心情,直到多少年后,母亲已然离去,作者终

5、于听见了母亲埋藏多年的呼唤期待自己的儿子最终幸福地活着。关于角色为生活而活着。这十五年中,作者终于理解了参次不齐乃是幸福之源。正如作者在小说中写的: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由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一句话,已道明一切。休论公道,不是说不公道,而是说站在造物主的角度,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环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人只有找到合适的角色,站对了人生舞台,为梦想奋斗过,才不会白活。史铁生终究是幸运的。因为在不幸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精神上的栖息地、心灵上的避难所地坛。就像我们这所学校,面对着这样一群听障孩子,我想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怀,照顾到他们的倔强或羞涩,为他们打造一个地坛般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