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二中高三数学模拟(二).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307853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二中高三数学模拟(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二中高三数学模拟(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二中高三数学模拟(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二中高三数学模拟(二)一、选择题. 1函数的值域为R且在上单减, 则a范围( )Aa0B0a2CD4a22点P到及到直线的距离都相等, 如果这样的点恰有且只有一个, 则a的值为( )ABCD3已知抛物线上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B, 则|AB|( )A3B4CD4以表示标准正态总体在区间内取值的概率, 若随机变量, 则( )ACBD5为奇函数, 使f(x)0的方程为( ) A(1, 0)B(0, 1)CD6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1, AD2, AA13, BAD90, BAA1DAA160, 则AC1的长度( )ABCD7设a, b, c分别为ABC三个内

2、角A、B、C所对的边, 则a2=b(b+c)是A2B的( )条件.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C必要不充分D均不是8在同一平面上有ABC及一点O满足关系式, 则O为ABC的( )A外心B内心C垂心D重心9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平行线面对”在平行六面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平行线面对”个数为( )A60B48C36D2410已知为两定点, l为的一条切线, 若过A、B两点的抛物线以直线l为准线, 由抛物线的焦点所在轨迹是( )A双曲线B椭圆C抛物线D圆二、填空题.11. 过A(2, 2)作曲线的切线, 其切线方程为 .12. 直线过点, 若可

3、行域的外接圆直径为, 则实数n的值为 .13. 已知随机变量, 若, 则= .(结果用数字表示)14. 已知函数, 则的值域为 .15. 对有个元素的总体进行抽样, 先将总体分成两个子总体和(m是给定的正整数, 且)再从每个子总体中各随机抽取2个元素组成样本, 用表示元素i和j同时出现在样本中的概率, 则= 所有的和等于 .三、解答题.16. 在ABC中, 已知, AC边上的中线, 求的值.17. 如图, 在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为AD中点.(1)求二面角EA1C1D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2)求四面体BA1C1E的体积.18. 袋中有5个红球和5个白球, 每次从中至少

4、取一个球, 取得一个红球得2分, 取得一个白球得1分, 如果取一次得分超过12分, 则该次取球无效.(1)求取球一次得分恰好为12分的概率;(2)如果规定一次取四个球, 求得分的数学期望;(3)若每次取一个球, 取后放回, 连续取n次, 设取得红球次数的概率为, 求, 且的概率.19. 已知椭圆, 双曲线的左、有焦点分别是的左右顶点, 而的左右顶点分别是的左右焦点. (1)求双曲线的方程;(2)若直线与双曲线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 且(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3)设分别为的两条渐近线上的点, 且点M在上, .求P1OP2的面积.20. 设函数(且).(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2)已知对

5、任意成立,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1. 已知点在曲线上, 且.(1)求的定义域;(2)求证:;(3)求证:数列前n项和4高三数学模拟(二)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CBAAACBB二、填空题.11. 12. 813. 14. 15. 二、解答题.16. 解法1:建系在ABC中, 解法1:向量余统定理, 正弦定理解法3:几何ABE中, 余弦定理17. 解:如右图所示解法1:自量法解法2:直接法 EP面A1BC1解法3:转移法解法4:割初法18. 解:设取到个红球, 球, 整数满足的约束条件可行解有5+6+6+6+5+3=31(组)其中最段解有或共2组取球一次恰好为12的概

6、率45678 P =6由知, 连续取球4次, 共取到2个红球, 2个白球, 第4次一定取到白球第2式第3次取到一红一白19. 且设综合的取值范围 M点在双曲线上 20. (1), 若, 则, 列表如下+0单调增极大值单调减单调减(2)在两边取对数, 得, 由于, 所以. 由的结果可知, 当时, , 为使式对所有成立, 当且仅当, 即.21. (1)定义域为:(2)要证明:只需证明:(*)下面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时, , 则时(*)式成立假设时, 成立, 由要证明:只需 只需 只需而在时恒成立, 于是于是又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而在时恒成立.于是:因此得证.综合可知(*)式得证, 从而原不等式成立.(3)要证明:由(2)可知只需证:(* *)下面用分析法证明:(* *)式成立.要使(* *)成立, 只需证:即只需证:只需证:而在时显然成立, 故(* *)式得证于是由(* *)式可知有:因此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