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学Z作业从1到7全部 不用积分 .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30286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学Z作业从1到7全部 不用积分 .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学Z作业从1到7全部 不用积分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学Z作业从1到7全部 不用积分 .(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Z第1次作业 1. 应有熟地黄时,防其滋腻碍胃,常配下列哪味药物: 1分CA.泽泻B.山楂C.砂仁D.山药E.黄连 2. 既清热解毒,又升阳举陷的药物是: 1分BA.葛根B.升麻C.柴胡D.牛蒡子E.菊花 3. 既能清热利尿、清胃止呕,又能清肺排脓的药物是: 1分EA.竹茹B.马齿苋C.蒲公英D.白茅根E.芦根 4. 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 1分D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备要 5. 下列哪项不是厚朴的功效? 1分BA.行气B.活血C.燥湿D.消积E.平喘 6. 下列哪味药在煎煮时须后下: 1分AA.钩藤B.柴胡C.板蓝根D.银柴胡E.金银花 7. 功能清

2、热解毒,善治乳痈的要药是: 1分BA.金银花B.蒲公英C.鱼腥草D.败酱草E.金荞麦 8. 既能祛风湿,又能退虚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1分DA.木瓜B.防己C.威灵仙D.秦艽E.白薇 9. 功善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药物是: 1分CA.生地B.玄参C.紫草D.牡丹皮E.赤芍 10. 下列哪项不是五味子的功效: 1分CA.敛肺滋肾B.宁心安神C.收敛止血D.涩肠止泻E.涩精止遗 11. 下列何药为治疗梅毒的要药? 1分AA.土茯苓B.马齿苋C.半边莲D.白头翁E.白敛 12. 某孕妇外感风寒,兼胸闷气滞,首选: 1分DA.麻黄B.桂枝C.防风D.紫苏E.白芷 13. 素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3、 1分DA.香薷B.紫苏C.防风D.生姜E.辛夷 14. 下列药物哪项一般不用煨法: 1分DA.葛根B.生姜C.木香D.附子E.肉豆蔻 15. 藿香最善治: 1分CA.胃热呕吐B.胃虚呕吐C.湿浊呕吐D.食积呕吐E.以上皆非 16. 下列哪项不是牛膝的主治证? 1分CA.瘀血阻滞B.火热上炎C.小儿疳积D.肾虚腰痛E.淋证水肿 17. 治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及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宜首选: 1分EA.香附B.木香C.青皮D.姜黄E.益母草 18. 在补气药中有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作用的药物是: 1分CA.人参B.党参C.白术D.山药E.西洋参 19. 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4、 1分AA.石决明B.夏枯草C.决明子D.牡蛎E.代赭石 20. 下列除哪味药外,均具有化痰作用? 1分BA.半夏B.酸枣仁C.瓜蒌D.远志E.天南星 21. 下列哪项不是枳实的功效: 1分EA.破气消胀B.化痰C.消积导滞D.行气除痞E.疏肝理气 22. 既能温中散寒,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1分CA.砂仁B.藿香C.干姜D.白术E.肉桂 23. 功善治疗寒凝经脉病证的药物是: 1分DA.荆芥B.紫苏C.茜草D.桂枝E.防风 24. 在“十九畏”中,丁香畏下列哪味药物: 1分AA.郁金B.五灵脂C.肉桂D.赤石脂E.芒硝 25. 治疗鼻渊头痛、不闻香臭,下列药物哪味最为合适: 1分BA.白芍

5、B.白芷C.白术D.白及E.白蔹 26. 下列哪项不是当归的功效? 1分CA.补血B.活血C.燥湿D.止痛E.通便 27. 下列哪项不是黄芪的功效? 1分BA.补气升阳B.凉血解毒C.益卫固表D.利水消肿E.托疮生肌 28.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1分EA.火麻仁B.薏苡仁C.通草D.白茅根E.郁李仁 29. 须下霜后采集的药物是: 1分CA.紫苏叶B.大青叶C.桑叶D.佩兰E.薄荷 30. 素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 1分AA.香薷B.紫苏C.荆芥D.桂枝E.辛夷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血热出血

6、B.阴虚火旺 C.肝火上炎 D.湿热黄疸 E.感冒发热 1. 知母善治: 1分B2. 茵陈蒿善治: 1分D A.脾气虚泄泻 B.脾肾阳虚泄泻 C.急性泄泻呈水样 D.湿热泄泻 E.热结旁流 3. 补骨脂善治: 1分B4. 芒硝善治: 1分E A.黄芪 B.白术 C.人参 D.西洋参 E.山药 5. 能平补气阴的药物是: 1分E6. 能大补元气的药物是: 1分C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B.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C.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D.清肺化痰,降逆止呕 E.止咳平喘,止痛止痉 7. 苦杏仁的功效为: 1分A8. 桑白皮的功效为: 1分B A.清肺化痰,降逆止呕 B.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C.降

7、气化痰,降逆止呕 D.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E.清泄肝热,降逆止呕 9. 旋覆花的功效是: 1分C10. 枇杷叶的功效是: 1分AA.泽泻 B.猪苓 C.茯苓 D.薏苡仁 E.茯苓皮 11. 有清热排脓作用的药物是: 1分D12. 有泄下焦湿热作用的药物是: 1分A中药学Z第2次作业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功效的药物: 1分DA.茜草B.艾叶C.血余炭D.三七E.大蓟2. 患者,男,48岁。头晕3天,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不敢睁眼,伴面色晃白,胸脘痞满,口粘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滑。治疗应首选: 1分DA.夏枯草B.羚羊角C.石决明D.天麻E.牛黄3

8、. 解表药入汤剂大多: 1分BA.宜先煎B.不宜久煎C.宜包煎D.宜另煎E.宜烊化冲服4. 山药的归经: 1分BA.心、肾、脾经B.脾、肺、肾经C.心、肺、肾经D.脾、胃、肾经E.心、肝、肺经5. 既能养阴清肺,又能益胃生津的药物是: 1分AA.北沙参B.龟甲C.鳖甲D.枸杞子E.女贞子6. 苏子的使用注意为: 1分CA.脾肺气虚者慎用B.脾虚肠燥者慎用C.阴虚喘咳,脾虚便溏者慎用D.寒饮喘咳,上盛下虚者慎用E.咳喘面目浮肿者慎用7. 长于祛风湿的补阳药是: 1分BA.补骨脂B.淫羊藿C.益智仁D.菟丝子E.沙苑子8. 痔疮肿痛出血应首选: 1分BA.侧柏叶B.地榆C.大蓟D.小蓟E.三七9.

9、 功能清肝明目,可用治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的药物是: 1分AA.秦皮B.陈皮C.青皮D.白鲜皮E.地骨皮10. 用治脾虚水肿泄泻宜选: 1分AA.茯苓B.猪苓C.防已D.五加皮E.车前子11. 用治湿滞中焦及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宜选: 1分CA.草果B.羌活C.苍术D.威灵仙E.独活12. 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阴,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1分AA.山茱萸B.桑螵蛸C.覆盆子D.莲子E.芡实13. 下列何项不是五味子的功效? 1分EA.敛肺滋肾B.生津敛汗C.涩精止泻D.宁心安神E.平肝潜阳14.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分EA.升降浮沉是说明作用趋向的性能B.沉表示收敛固藏C.升浮属阳,沉降属

10、阴D.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E.升降之性是由药物性状决定的15. 治疗绦虫病的要药为: 1分AA.鹤草芽B.槟榔C.芜荑D.使君子E.苦楝皮16. 功能清热解毒,善治肺痈的要药是: 1分AA.鱼腥草B.蒲公英C.金银花D.败酱草E.红藤17. 具有沉降性质的性味是: 1分CA.苦温B.辛温C.苦寒D.甘寒E.咸温18. 下列哪项不是佛手的功效: 1分DA.调和脾胃B.行气止痛C.疏肝解郁D.消食导滞E.燥湿化痰19. 性味甘寒,既能清泄肺胃蕴热,又能清热利尿的药物是: 1分CA.石膏B.知母C.芦根D.天花粉E.栀子20. 下列除哪味药外均具有补肝肾、明目作用: 1分DA.枸杞子B.菟丝子C.

11、沙苑子D.蔓荆子E.女贞子21. 性大寒,专泻肺中水饮而平喘咳的药物为: 1分AA.葶苈子B.桑白皮C.贝母D.前胡E.竹沥22. 患者昔有“胃寒痛”,近日因某事盛怒,脘腹闷痛难忍,舌淡苔白,最宜用何组药物治疗: 1分EA.苏叶、生姜B.干姜、附子C.陈皮、厚朴D.佛手、枳实E.高良姜、香附23. 雄黄的功效是: 1分AA.解毒B.通便C.助阳D.镇心安神E.纳气平喘24. 用治肺痈,肠痈宜选: 1分CA.猪苓B.地肤子C.薏苡仁D.滑石E.海金沙25. 既能平息内风,又能祛除外风的药物为: 1分BA.羚羊角B.天麻C.钩藤D.地龙E.蜈蚣26. 尤善治肺胃出血证的药物是: 1分CA.槐花B.

12、地榆C.白及D.茜草E.白茅根27. 发汗之力较强,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1分CA.桑叶B.菊花C.薄荷D.牛蒡子E.蝉蜕28. 阿胶入煎剂宜: 1分DA.先煎B.后下C.包煎D.烊化E.久煎29. 善治脾肾虚寒久泻的药物是: 1分BA.白豆蔻B.肉豆蔻C.草豆蔻D.桑螵蛸E.海螵蛸30. 能养血平肝的药物是: 1分BA.当归B.白芍C.熟地黄D.鸡血藤E.大枣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补气利水 B.峻下逐水 C.温阳利水 D.宣肺利水 E.淡渗利水 1. 白术的功效是: 1分A2. 麻黄的功效是: 1分DA.半夏 B.天南星 C.禹白附 D.白前 E.前胡 3. 能宣散风热的药物是: 1分E4. 能降逆止呕的药物是: 1分AA.清热凉血,清热解毒 B.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C.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D.平肝息风,清热解毒 E.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5. 水牛角的功效是: 1分A6. 羚羊角的功效是: 1分DA.相畏 B.相反 C.相恶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