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302779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泰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划类别: 软科学研究 专业领域:区域发展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名称:泰州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泰州产业转型 承担单位: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 单位地址:泰州海陵区鼓楼南路299号 邮编: 225300 项目负责人:蔡成浩 电话: 0523-86059159 项目联系人:蔡成浩 电话: 0523-86059159 主管部门:泰州市科学技术局 填报日期: 2014年05 月22日泰州市科学技术局二一四年三月制一、立项依据(包括所需研究问题产生的背景、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不超过1500字)(一)研究背景1、深化科技体

2、制改革融入国家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企业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终落脚点。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动力中,有22源于科学与技术自身的

3、推动,47源于市场的需求,31源于生产上的需求,也就是说近80的技术创新成果源于市场或生产上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唯一选择,也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于如何将不同阶段的功能要求与创新主体功能进行有效衔接,如何实现创新主体在各个阶段的功能协同和正确转换等问题,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理论空白点,因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政府、企业、院所等多元创新主体的协同是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理论意义:企业区域创新主体体系理论诞生于国内外科学城、工业园、开发区竞相发展的时代,是在应用研究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不断丰富完善的,既积累了以往

4、的区域创新理论成果,又呈现出对现有区域创新研究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区域创新主体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理论空间,其原理、过程、结果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正是基于此,本课题将在原有的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框架下,重新整合区域创新经济理论、创新经济学、创新系统论,构建企业区域创新主体体系结构模型,重点剖析企业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的原理、过程、结果和方法,探索保障协同运行的路径与机制。2、实践意义:当前泰州上下正在大力推进转型升级,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转型升级的基础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产业能否转型升级,关键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能否得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

5、心环节,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所在。本课题通过对各市(区)科技管理部门以及机电(船舶)、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近10家科技型企业的调研,在弄清泰州企业自主创新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增强泰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提供决策参考。(三)研究现状关于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国内外有学者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例如,英国区域发展研究者P.Cooke教授在1992年最先提出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及其他机构经山以根植性为特征的制度环境系统地从事交互学习的地方”。随后,加拿大D.Doloreu、教授(2002)进一步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核心在于区域经济

6、体的创新绩效依赖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它们与公共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内学者官建成(2005)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推进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刘骤和谢科范(2009)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适应区域内产业结构、技术特点和发展模式。连燕华(2006)分析了我国研发经费来源及支出结构、科技人员在各部门分布、专利数等指标,认为企业已基本成为了创新主体气高迎斌(2006)则认为我国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还需较长的时间来消除诸如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品牌

7、缺乏、没有核心知识产权等障碍因素。二、研究内容和目标(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特色和创新之处、重点和难点分析等,不超过1500字)1、研究背景(主要说明“泰州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主要创新点和应用前景等内容)2、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判别标准研究3、泰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现状(重点)(1)泰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不快、地位不稳:a、2010-2013年(主要选取“十一五”最后一年到2013年,下同)R&D投入占GDP的比重;b、2010-2013年企业科技投入在全社会相应投入方式中的比重;中小

8、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a、2010-2013年企业科技人员和科技经费投入所占全社会比重的变化情况b、2010-2013年公司研发支出额及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重点分析2010-2013年泰州各类研究机构科技投入产出比较(2)阻碍泰州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主要因素传统经济科技体制形成的体制惯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效益差、创新投入不足a、分析2010-2013年泰州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国有控股企业数、亏损企业数、亏损面、资产利税率、工业增加值利税率、资产负债率等。b、不同所有制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商独资、集体、股份合作、私营独资、与港澳台商合资与国有企业在产品销售收入、

9、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科技活动投入强度比较。以初级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制约了产业的创新活力a、泰州不同行业科技投入强度比较b、泰州主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现行金融体系不利于技术创新2010-2013年泰州三大支柱产业的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来源结构比较。社会资本不足制约产学研合作方式的有效开展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没有得到有效搭建4、泰州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特点分析(1)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2)市场机制成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3)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的重要载体(4)民营科技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5)企业主导开发高新技术产品(6)

10、企业成为发明专利的主力军5、泰州企业自主创新典型案例分析(1)中国医药城(2)扬子江药业集团(3)中盛光电集团(4)江苏申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分析:(1)2010-2013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2)2010-2013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累计申请发明专利件数,拥有授权专利件数等;(3)2010-2013年科技研究平台或载体建设;(4)2010-2013年产学研情况。6、泰州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模式研究(难点)(1)国外企业创新主体模式介绍及对泰州的借鉴:在西方国家,企业创新主体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种:内部型、合作型和合同型。(2)泰州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11、(1)以企业为主导的传统技术创新模式(见图1)与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见图2)图1以企业为主导的传统技术创新模式 图2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新模式的构成(2)以市场为导向的泰州区域创新体系分析(见图3) 图3以市场为导向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3)以企业为主体的泰州区域创新体系“3十2”主体范式(见图4) 图4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3十2”主体范式7、推进泰州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的政策措施与对策建议(1)发展思路与原则(2)重点对策措施与建议强化企业家的创新理念,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支撑优化企业R&D投资结构,为自主创新

12、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载体打造政产学研合作体系,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各类创新资源,提升支柱产业创新水平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企业自主创新注入活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强化政府职能,建立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社会环境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采用的研究方法,遵循的主要思想、观点和理论方法,采用的技术路线等,不超过1000字) (一)研究方法主要有:系统动力学用于分析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竞争优势理论,用于分析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用于评价区域创新体系的绩效水平;比较分析法,用于比较国

13、内外创新体系中企业地位;指标评价法用于定量分析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福利经济学,用于分析企业创新的外部性,并进一步分析政府消除企业创新活动外部性的措施及其福利效应;制度经济学,用于分析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对策;顾客价值理论,分析对企业创新活动至关重要的顾客价值的内涵;供应链管理理论,用于分析企业创新活动对各节点成员的影响;静态博弈法,用于分析我国企业选择合作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实施办法。本文还运用了企业组织理论、营销理论、激励理论等。 (二)研究思路:本研究首先对创新理论的发展沿革进行系统梳理,阐述创新活动的本质;对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探究区域创新体系的

14、动力机制,从中得出企业是区域创新体系主体的基本结论。接着,对泰州企业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泰州区域创新绩效低下的原因,发现创新绩效低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科技研发活动的效率低,而在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市场化的过程中效率低下,从中得出泰州各区域创新能力弱、创新绩效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形成的结论。然后,建立企业主体地位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最后,我们重点分析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策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形成应从完善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这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客观前提;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这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基本保障;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努力,这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15、的内在要求。四、计划进度(包括总的研究期限和按季度的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不超过1000字)研究计划进度:1、6月初按照课题招标的专家建议对课题申请书进行修改。2、6月中旬确定课题研究提纲和开始相关数据调研、收集。3、7月初召开课题研讨、座谈会,交流课题研究重点、难点。4、7月中旬开始初稿的撰写,到8月中旬完成初稿。5、8月下旬就课题初稿征求相关专家意见。6、9月初就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课题修改。7、9月底、10月初完成约20000字的研究报告。考核指标:1、对照课题申请书的设计要求;2、按照软科学研究报告规范与要求;3、突出科学性、可行性;4、力求对泰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泰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借鉴。五、提交成果的形式、预计水平以及成果预计应用领域和可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超过1000字) 本研究成果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