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哮喘.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30168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哮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哮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哮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哮 喘,1,概 述,哮喘是以发作性喉中哮鸣、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常见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之中。哮为喉中痰鸣有声,喘为气短不足以息。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以上在12岁以前发病,四季均可发作,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2,病因病机,本病主要因痰饮伏肺而引发。外感风寒、风热,吸入花粉烟尘等可致肺失宣肃而凝津成痰;饮食失当,脾运失健则聚湿生痰。每因气候突变、情志失调、过分劳累、食入海腥发物等而触引内伏之痰饮,痰随气升,气与痰结,壅塞气道,肺气上逆而发为哮喘。,病初在肺,多属实证,若反复发作,则致脾肺肾心数脏俱虚。脾虚则运化失常,酿生痰浊;

2、肺虚则气无所主,短气喘促;肾虚则摄纳无权,动则喘甚;心虚则鼓脉无力,唇甲青紫,汗出肢冷,甚则出现神昏、烦躁等危候。,3,辨证施治,临 床 表 现,多数病人在发作前可出现眼鼻发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典型发作时突感胸闷,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呼气延长,不得平卧,烦躁,汗出,甚则紫绀。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更长时间而缓解,或经治疗好转。发作将停时,常咯出较多稀薄痰液,随之气促减轻,哮喘缓解。 发作时胸部多较饱满,叩诊呈过度反响,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辨,证,分,型,1寒饮伏肺 遇寒触发,胸膈满闷,呼吸急促,或喉中痰鸣,咯痰稀白,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流清涕,舌淡苔白滑,

3、脉浮紧。 2痰热壅肺 喘急胸闷,喉中哮鸣,声高息涌,痰黄质稠,咯吐不爽,或伴有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3肺脾气虚: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咳声低怯,痰液清稀,畏风自汗,神疲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4肺肾阴虚:短气而喘,咳嗽痰少,头晕耳鸣,腰膝痠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5心肾阳虚:喘促短气,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畏寒肢冷,尿少浮肿,甚则喘急烦躁,心悸神昧,冷汗淋漓,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而结代。,基,本,治,法,寒饮伏肺者,温肺散寒、止哮平喘,针灸并用,泻法;痰热壅肺者,清热润肺、化痰平喘,只针不灸,泻法;肺肾阴虚者,滋阴润肺、平降喘逆,

4、多针少灸,补法或平补平泻;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扶正固本;心肾阳虚者,补益心肾、温阳平喘;均针灸并用,补法。,治 则,肺俞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定喘 丰隆,处 方,寒饮伏肺加风门、太渊疏风宣肺; 痰热壅肺加大椎、曲池、太白清化 痰热; 肺脾气虚加脾俞、足三里培土生金; 肺肾阴虚加肾俞、关元、太溪滋肾益肺; 心肾阳虚加心俞、肾俞、气海、关元、 内关补益心气,振奋元阳; 潮热盗汗加阴郄、复溜滋阴敛汗。,加 减,4,其他疗法及现代研究,取两侧胸锁乳突肌、第7颈椎至第2腰椎旁开1.5寸处足太阳膀胱经、鱼际至尺泽穴手太阴肺经。每个部位循序叩刺,以皮肤潮红或微渗血为度。适用于发作期。,皮肤针,取肺俞、

5、膏肓、膻中、脾俞、肾俞。用白芥子、甘遂、细辛、肉桂、南星等药制成膏药,在“三伏”期间贴敷。适用于缓解期。,穴位贴敷,取对屏尖、肾上腺、气管、肺、皮质下、交感。每次选3穴,毫针用强刺激,留针30分钟。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用弱刺激,每周2次。,耳 针,取穴可参照针刺法。每次选23对穴,用密波或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通电3040分钟,哮喘持续者可适当延长通电时间。多用于发作期。,电 针,取天突、定喘、胸17夹脊、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发作期选天突、定喘穴,每穴注入0.1肾上腺素0.2ml,每日1次;缓解期选胸17夹脊、肺俞、膏肓、脾俞、肾俞,每次选用23穴,用胎盘组织液、黄芪注射液按1:2比例混合,每穴注入0.51ml,每周23次。,穴位注射,5,按 语,按 语,1针灸治疗哮喘,在急性发作期以控制症状为主;在缓解期以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控制或延缓急性发作为主。 2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或经治疗12小时以上仍未能控制者,易导致严重缺氧、酸碱平衡破坏及电解质紊乱,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宜采取综合措施治疗,3在缓解期间,可用艾条灸风门、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每次选用35穴,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连续灸治36个月,常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4平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防寒、耐寒能力。认真查找过敏,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