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 北师大版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27413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 北师大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 北师大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 北师大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 北师大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 北师大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 北师大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综合测试 北师大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生物的进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_组结构的相似能说明相应的两种生物具有共同的起源。()A蝙蝠的翼手与蝴蝶的翅B人的手和鲸的“胸鳍”C鲤鱼的胸鳍和鲸的“胸鳍”D蝴蝶的翅和家鸽的翅解析:选B。人的手和鲸的“胸鳍”具有较为相似的内部结构,即骨骼结构,故人和鲸具有共同的起源。2下列哪项叙述能说明人与鱼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A人的早期胚胎具有鳃B人的早期胚胎具蹼状肢C人的早期胚胎具有尾D人的早期胚胎具有三个胚层解析:选A。因为鱼自胚胎时期到成体均有鳃,故A符合题意。3就目前的生态状况而言,_的基因库最小。()A大肠杆菌B藏羚

2、羊C大熊猫 D丹顶鹤解析:选C。在本题涉及的四种生物中大熊猫的种群最小,而基因库是一个种群全部个体的遗传信息的总和,故大熊猫的基因库最小。4进化论中所说的突变()A即基因突变 B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即性状变化 D各种形式的遗传物质改变答案:D5能较好地解释迁移概念的现象是(多选)()A孤雁难熬 B藏汉通婚C门当户对 D千里姻缘一线牵答案:BD6属于两个亚种的生物是()A胡蜂和蜜蜂 B华南虎和东北虎C水牛和黄牛 D鹿驼和骆驼解析:选B。ACD每组的两种生物之间均存在着生殖隔离,而B组的两种生物之间则不存在,故B符合题意。7狮虎兽虽然是狮子和老虎杂交产生的后代,但它的_的特点仍能说明狮子与老虎

3、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花纹象老虎 B毛发象狮子C性情凶猛 D无生育能力答案:D8能用趋同进化理论给予解释的()A鸟的翅和蝙蝠的翼手相似B海豚与江豚的体形相似C山羊和鹿顶部有角D鱼和鲸的呼吸器官不同答案:A9下列有关多倍体植物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B没经过隔离就形成新物种C多倍体的形成可不经过地理隔离D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属于生物进化解析:选C。多倍体育种是人工育种方法之一,因为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而直接形成了生殖隔离。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哺乳动物的进化是典型的分歧进化B鲨鱼和海豚外形相似属于趋同进化C适于解释化石记录中存在缺失的是遗传漂变D

4、判断两种生物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关键是彼此是否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解析:选C。适于解释化石记录中存在缺失的是间断平衡理论,它认为新物种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原始物种分出新物种的时候,物种存在的其余时间变化甚小,所以难以找到中间类型的化石记录,即物种形成是以“爆发”式进行的。1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选AC。生

5、物进化中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使某些基因型的个体生存,另一些基因型的个体被淘汰,使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化的实质就是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是生物的进化;地理隔离可以导致生物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经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生殖隔离的产生可以由染色体加倍等变异产生,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身体结构也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B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的种群也存在自然选择C北极熊与棕熊不属于同一物种是因为两者存在生殖隔离D间断平衡理论认为物种形成是以“爆发”式进行解析:选B。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的种群,不存在自

6、然选择,也不存在进化。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选BD。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只有遗传物质的变化突破了物种的界限,才会产生生殖隔离。14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突变的利与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B突变的利与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C突变对某些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D有利的变异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进化也有利解析:选B。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其结果是

7、生物适应其生存的环境,因此,所谓的有利变异是指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与人类是否需求无关。15有关等位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等位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C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D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只要等位基因频率改变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16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

8、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 B48%C52% D57%解析:选B。从岛外入侵了部分果蝇后,实质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种群,种群内的VV个体为2000015%20005000只,Vv个体数目为2000055%11000只,vv的个体为2000030%6000只,这个新种群中V的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48%,由于随机交配后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不改变,所以F1代中V的基因频率仍是48%。17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

9、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选D。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与变异方向无关。冬季来临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因为相关酶因温度降低活性降低而使可溶性糖不能转化成其他物质导致,而非为防冻害而产生的变异。受农药处理后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与不抗药的个体相比,有更多机会通过繁殖将基因传递给后代。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只有遗传漂变、突变和选择B遗传漂变又叫偶然性进化改变,主要发生在小型种群中C物种进化的方式主要是分歧进化D进化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理论否定了进化论解析:选B。引起等

10、位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除遗传漂变、突变、选择外,还有迁移等;物种进化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分歧进化和趋同进化,进化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理论丰富了进化论。19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C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解析:选C。在原始的狼群中,个体间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存在着差异,有些狼体重较轻,四肢较

11、长而灵活,适于捕食鹿;有些狼体重较重,四肢较短而力量大,适于捕食羊。在生存斗争中,以猎鹿为生的狼,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相互选择中,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形成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的变种;同样,以猎羊为生的狼也形成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的变种。狼的性状分歧是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20现代综合进化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综合进化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C D解析:选C。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种

12、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1(10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_,它们与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的三部曲。(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

13、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解析:将同种生物引种到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的生物就形成了地理上的隔离。生物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则说明已经发生了生殖上的隔离。植物生殖上的隔离形成的原因可以是由于繁殖器官的不匹配、繁殖季节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而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物种形成的三部曲是:变异、选择和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产生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14、。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Dd基因型的比例为20%,可得到D等位基因频率为0.2,d等位基因频率为0.8。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Dd基因型的比例为32%,可得到D等位基因频率为0.2,d等位基因频率为0.8。可以发现第二年虽然各种等位基因型的比例发生了改变,但是其等位基因频率却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变异选择(2)没有该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22(13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试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试验过程如下:()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