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263229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设计】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立体设计】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立体设计】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立体设计】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立体设计】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设计】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设计】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体设计】2012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立体设计】2012高考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D项叙述的是能量流动的特点。【答案】D2.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图

2、,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夏季,ab+c+e B.秋季,e+fgC.夏季,g=b+e+f D.冬季,dc+f【解析】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和碳循环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此题时首先应该分析ag代表的意义。a:光合作用;b、d:呼吸作用;g:分解作用;c:动物摄食;e、f: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由于我国北方的夏季温度高,光照强,光照时间长,所以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是多于支出的,从而使有机物得以积累,植物体不断长大。【答案】A3.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 则X最可能代表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C.能

3、量流动 D.物质循环【解析】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正常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图中可以看出,缺乏物质循环环节,因此X肯定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D4.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解析】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环境(如温度、降水、空气中O2和CO2含量)的重要“调节器”,它的正常与否对于整个生物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的生物量是极其巨大的

4、。海洋中的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虽然个体小,但数量极多,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CO2用来合成有机物。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时,会使大气中的CO2增多,而加剧温室效应。【答案】A5.(2011届福建龙海港尾中学期中考试)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解析】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弱,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低,致使残枝落叶大量积累,而不能及时分解,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5、环出现了障碍。对残枝落叶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既能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食物,又可以加速残枝落叶的分解,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C6.(2011届江门调研)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解析】因为研究对象为碳循环,所以要考虑生物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二氧化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f为无机环境,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B项错误。【答案】B7.如图为关于硫循环图解,生态系统

6、的成分中能进行、过程的分别是 ( )A.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D.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的气孔吸收SO2,根通过主动运输吸收SO2-4,所以无机环境中的硫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而生物群落中的硫只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答案】B8.(2011届漳州质检)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B、C包含所有种群构成的生物群落【解析】表示光合作用,A表示分解者,B表示生产者

7、,C表示消费者,A、B、C构成生物群落,而且碳元素在A、B、C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C项正确。【答案】C9.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其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残尸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解析】能量单向流动不会循环流动,信息传递既可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项错误。【答案】B10.对于某一达到生态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很快出现的是 ( )A.氧气

8、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增多C.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 D.动物数量减少【解析】由于遮光处理,生产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减少,CO2利用减少;动植物、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CO2,导致氧减少,CO2增多。由于氧减少,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加,但动物数量不会很快减少。【答案】D11.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里释放适量的CO2,这是因为 ( )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植物的病虫害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使用CO2可促进光合作用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使温室里的温度升高D.CO2能灭火,施用CO2可避免火灾【解析】适量增加CO2的量,可提高光

9、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答案】B12.(2011届扬州质检)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产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沼气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B.果园内蚯蚓能改良土壤,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从生态学角度看,人与畜禽的关系只是捕食关系D.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解析】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人与畜禽之间不仅有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3.(10分)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

10、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循环的。(3)由于碳循环具有 ,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联合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4)某地区进行核试验造成A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D、C的影响是 。(5)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解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从图示可知,A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A中出现白化苗,对D、C的影响是D、C的数量将减少;由于人们过度利用煤和石油,造成温室气体CO2大量排放,同时大量森林被滥伐,都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答案】(1)人们过度

11、利用煤和石油,造成温室气体CO2大量排放;植被的破坏(或森林的减少)(2)CO2(3)全球性(4)D、C的数量将减少(5)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14.(14分)根据图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具有 的特点。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表示的是 关系;表示 作用。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2)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的 中进行。(3)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地表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如果大气层的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措施是:第一, ;第二, 。(4)若上图中动

12、物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千焦,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千焦,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5108千焦,且A只捕食C,则A种群干物质的能量在 千焦之间。可见,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解析】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千焦,有10%20%能量流动到下个营养级,那么下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最多是5.8109千焦1/5=1.16109千焦;最少是5.8109千焦1/10=5.8108千焦。可以得出C内的能量最少是5.8108千焦-1.5108千焦-1.3108千焦=3108千焦,故流动到A的能量最少为3108千焦1/10=3107千焦。同理,最多为1.76108千焦。【答案】(1)全球性、循环利用 光合作用 捕食 微生物的分解 异养需氧型或异养厌氧型 生物群落(2)线粒体(3)保护植被,增加CO2的吸收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CO2的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