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四节针对训练测与评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24237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四节针对训练测与评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四节针对训练测与评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四节针对训练测与评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四节针对训练测与评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四节针对训练测与评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四节针对训练测与评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四节针对训练测与评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1(2011山东师大附中模拟)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对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一氧化氮的摩尔质量为30C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为30 g/mol,常温时可与O2反应生成NO2.答案:C2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化工生产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2、它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铜制取硝酸铜的下列衍变关系可行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CuCu(NO3)2BCuCuOCu(NO3)2CCuCuOCu(OH)2Cu(NO3)2DCuCuSO4Cu(NO3)2解析:A选项浪费硝酸,且生成污染环境的NO或NO2;C选项CuO不与水反应;D选项浪费硫酸、Ba(NO3)2,且生成污染环境的SO2,还有硫酸钡副产品生成,设计路线不合理答案:B3已知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2CuO4NO2O2,某人将少量的Cu(NO3)2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下列说

3、法正确的是()ANO2能支持燃烧BNO2不能支持燃烧C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的缘故D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氮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Cu(NO3)2受热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O2体积分数为1/5,等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1/5),故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氮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D4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CO2与NaH

4、CO3溶液不反应,不能形成喷泉,A项符合题意答案:A5(2009上海高考)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幕布的着火点升高幕布的质量增加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 BC D解析:氯化铵分解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且分解产生的气体可隔绝空气也使幕布不易着火答案:B6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bcAAlAlCl3Al(OH)3BHNO3NONO2CSiSiO2H2SiO3DNH3NO2NO解析:A项,Al(OH)3Al的转化必须经过Al(OH)3Al2O3Al这两步;C项,SiO

5、2H2SiO3必须经过两步SiO2Na2SiO3H2SiO3,H2SiO3Si也必须经过两步H2SiO3SiO2Si;D项,NH3NO2必须经过两步NH3NONO2.答案:B7一定条件下,将34 mL NO和O2混合气体充入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6 mL,则混合气体中NO与O2的体积分别为()A22 mL、12 mL B13 mL、21 mLC16 mL、18 mL D21 mL、13 mL解析:参与反应的气体总体积为:34 mL6 mL28 mL,依反应4NO3O22H2O=4HNO3知,反应的V(NO)28 mL16 mL,V(O2)28 mL16 mol12 m

6、L.(1)当NO剩余时,则V(NO)16 mL6 mL22 mL,V(O2)12 mL,A项符合(2)当O2剩余时,则V(NO)16 mL,V(O2)12 mL6 mL18 mL,C项符合答案:AC8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2、N2 BNH3、NO、CO2CNH3、NO2、CO2 DNO、CO2、N2解析:开始时混合气体为无色,故混合气体中无NO2,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减小,说明含有NH3,通过足量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

7、O2和NO,而最后将剩余气体通入水中得到酸性溶液且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原混合气体中无N2.答案:B9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挥发的HCl气体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红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解析:B项,浓H2SO4易与NH3发生反应;C项,该溶液也可能是MgCl2溶液等;D项NH3H2O是碱,而NH3不属于碱答案:

8、A10(2011荣成质检)1.92 g Cu投入一定量的浓HNO3溶液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672 mL,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的氧气的体积为()A504 mL B336 mLC224 mL D168 mL解析:从整个反应来看,CuCu2;HNO3NO、NO2HNO3,O2H2O,N元素的化合价在整个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则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氧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所以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mol103 mL/L336 mL.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

9、0分)11(10分)下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1)A的化学式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J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在反应中,当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 G时,转移电子数为_ mol.解析: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A可能为NaHCO3或NH4HCO3,B与Mg反应,B应为CO2,C与Na2O2反应生成G,C可能为H2O,D与G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D应为NH3,则H为NO,I为NO2,J为HNO3,HNO3与F反应又生成B(CO2)、C(

10、H2O)、I(NO2),则F为C.答案:(1)NH4HCO3(2)2MgCO22MgOC4NH35O24NO6H2O(3)NHHCO2OHNH3CO2H2O(4)C4HNO3(浓)CO24NO22H2O(5)0.212(12分)(2010琼海二模)甲、乙、丙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气体单质,A、B、C为常见的化合物,已知:A和B都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和B的浓溶液后,相互靠近会看到白烟各物质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CC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C溶液显_性(填“酸”、“碱”或“中”),理由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乙和甲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_.C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

11、为_.(3)丙气体通入1 L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电子转移为2 mol,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常温下,向含白色沉淀M的浊中加入氯化钠固体,M的溶解度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Ksp(M)将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解析:由题给条件可知,A为NH3,B为HCl,则C为NH4Cl,甲为H2,乙为N2,丙为Cl2,M为AgCl.(1)NH4Cl水溶液显酸性是因NH发生水解;NHH2ONH3H2OH.(2)N2与H2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3)Cl2通入NaOH溶液

12、中,Cl22NaOH=NaClNaClOH2O,当转移2 mol电子时,消耗4 mol NaOH,c(NaOH)4 mol/L.(4)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但因温度不变其Ksp不变答案:(1)酸NHH2ONH3H2OH(2)N23H22NH3NHOHNH3H2O(3)4 mol/L(4)减小不变13(14分)(2009北京高考)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装置的作用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