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感光材料》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224438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感光材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摄影感光材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摄影感光材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摄影感光材料》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摄影感光材料》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感光材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感光材料》PPT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摄影感光材料,.,2,摄影感光材料,一、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二、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 彩色感光材料 三、感光材料的性能 四、感光材料的选用及其他注意事项,.,3,什么是感光材料,感光片和相纸之所以能感光,主要是感光物质在光线照射下,能发生光化学效应,生成潜影。 感光材料有感光片和相纸两种。 感光片有黑白片和彩色片两种。 相纸也有黑白相纸和彩色相纸两类。,.,4,什么是感光材料,感光片和相纸都对光线极敏感,经拍摄或印相、放大感光,可形成潜影,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潜影便成为可视影像。 现代摄影用的感光物质,主要是银的卤化物银盐。,.,5,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感光片的发展:

2、感光物质本身的发展和感光物质的载体片基的发展。 1800年,英国人托马斯韦奇伍德用涂有硝酸银(感光物质)的皮革(片基)拍摄了树叶照片,但是无法显影和保存。 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用沥青加上薰衣草油(感光物质)涂在铅锡合金版(片基)上,曝光约8小时,拍摄了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窗外的景物,又叫鸽子窝。,.,6,窗外的景物 尼普斯 摄,.,7,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1835年,英国塔尔博特用氯化银或硝酸银作为感光物质涂在纸板上,放入相机,拍成负像。他的摄影法被公认为“卡罗摄影法”。 1839年公布的达盖尔摄影法。他将涂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二三十分钟,然后熏以水银蒸汽,再以普通食盐溶液定影,使之

3、成为永久影像,摄影术诞生了。,.,8,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1851年,英国阿切尔发明火棉胶湿版,摄影进入湿版时代并一直持续到1871年,这个时代的感光物质是火棉胶和银盐,片基是玻璃。 1871年,英国马杜克斯公布了溴化银明胶干版法代替火棉胶,感光能力显著提高,可达1/25的最高拍摄速度,揭开了摄影流行和大发展的序幕。,.,9,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1906年,德国化学家研制出全色黑白胶片和干版,开始使用硝酸纤维做片基,明胶做乳剂重要部分。 1930年,安全片基醋酸纤维代替硝酸纤维做片基。 1907年,德国卢米埃尔兄弟开设的卢米埃尔公司生产出彩色负片颗粒彩屏干版。,.,10

4、,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1935年,柯达公司成功研制出柯达彩色胶片,这便是今天的彩色胶片的先驱。 20世纪70年代,塑料片基开始代替醋酸片基,胶片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11,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相纸的发展史,感光纸(相纸)就是采用纸来做片基的感光材料。 19世纪70年代末,相纸为蛋白相纸,1880年出现了溴化银印相纸,19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粗面纸和布纹纸制作照片。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涂塑纸、纤维纸基相纸。,.,12,感光材料的结构,每种胶片(包括彩色胶片)都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一是单层的或多层的感光乳剂层。 一个是感光乳剂层的支持体片基。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涂层。,.,

5、13,黑白感光片的构成,黑白感光材料为一种能够以黑、白、灰等不同比例的影调来表现被摄体表面的亮度、反差、质感、层次的感光材料。,黑白感光片剖面图,1.保护层 2.乳剂层 3.结合层 4.片基 5.第二结合层 6.背面层,.,14,片基,作用:片基是感光片的支持体,亦即感光乳剂和其它涂层的载体。 要求(1)有较高的透明度,无色片基的透明率应在90%以上; (2)有较好的韧性 (3)有较高的几何尺寸稳定性 (4)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5)有良好的导电性 (6)耐寒性,.,15,乳剂层,主要成分:明胶和卤化银(银盐AgBr、Agcl、AgI)。 注意:银盐不溶于水,在水中会沉淀,因此要加入适量的胶质

6、,使银盐均匀的悬浮在胶液中。这种胶液呈淡黄色,称之为乳剂。 乳剂层厚度:5-25微米,1平方厘米内约有5-15亿颗银盐颗粒。 作用:感光,增大感光宽容度,.,16,结合层,成分:明胶和少量的片基溶剂 作用:把乳剂层牢牢粘在片基上,防止乳剂层脱落。,.,17,保护层,成分:明胶 厚度:1-2微米 作用:防止乳剂层被划伤或产生摩擦灰雾,.,18,背面层,涂布在片基的背面。 作用:防光晕(吸收反射光提高影像清晰度,有的防光晕层可兼有防静电、防卷曲的作用)、防静电、防卷曲。,强光,乳剂层,片基,背面层,光晕的产生与防止,.,19,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当你拍摄时,光线照射,到达乳剂层上的卤化银晶体时,晶

7、体发生结构性变化,并与邻近晶体相互聚结起来。 乳剂层接受到的光量愈多,就有更多的晶体聚结在一起,光量愈少,晶体的变化和聚结也愈少。没有光落到的乳剂上也就没有晶体的变化和聚结。 这种因感光聚结而形成的团块就是潜影一种看不见的影像。必须将胶片进行显影操作(以后的课程中要详细讨论)才能使潜影转化为可见的牢固影像。,.,20,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当胶片显影,结构已发生变化的卤化银晶体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体,从而产生影像负像。胶片上那些没有感光的,也就是没有发生结构变化的晶体即被一种称做定影剂的化学品洗去,使这些部分呈现浅灰或透明。 结果是负像上黑暗(厚的)部分就是曝光较多部分;明亮(薄的)部分

8、就是曝光较少部分;全透明部分就是没有受到光照射的部分。,.,21,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黑白感光片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不同: 1.按片基的不同,有硬片和软片 早期采用金属、玻璃等做片基,十分笨拙,玻璃还易碎,保存、使用都不方便。 软片以硝酸纤维或醋酸纤维、涤纶做片基,不仅轻便、好携带保存,还便于使用。 软片有页片和卷片两种。页片是单张形式,是大型座机所使用的感光材料,尺寸不同,可以整张使用,也可以裁开使用。卷片就是胶卷,常用的有120、135两种。,.,22,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2.从感色性能上分,黑白感光片有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三种。 色盲片只能感受可见光谱中的蓝、紫短波光,对其他色光反应迟

9、钝或不感受,现在一般用来翻拍制作电影拷贝或制作高反差照片、幻灯片。 分色片能感受蓝、紫、黄、绿光,但不感受红光。现代摄影中,分色片一般不用于对被摄体进行直接拍摄,多用于印刷制版、黑白图表的翻拍等。 全色片能感受全部七种可见光。普通摄影大多使用全色片,以全面呈现被摄对象。,.,23,在购买胶卷时,我们会看到胶卷盒上写着一些数字,如ISO100 或ISO 200 或ISO 1000 等等。这些字母代表什么?数字说明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24,ISO100、 ISO 200等这些数字指的是胶片的感光度。不同胶片各有其不同的感光度。有的胶片对光非常敏感,一点儿光线就可以使乳剂中的大量卤化银晶体感

10、光。这类胶片称做高速胶片。有些胶片光敏性弱,需要较大的光量才能使乳剂中的卤化银晶体产生感光做用。这类胶片被称为慢速胶片。,.,25,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3.从感光度来看,分为慢速片、中速片、快速片和特快片等。 慢速片一般指感光度低于ISO50/18的感光片。 中速片是指感光度在ISO64/19至ISO125/22之间的感光片。 快速片是指感光度在ISO160/23至ISO320/26之间的感光片。 快速片是指感光度高于ISO400/27的感光片。 普通摄影常用ISO100/21左右的感光片,而新闻摄影常选用ISO400/27左右的感光片,以满足多种光线下拍摄的需要。,.,26,彩色感光材料,彩

11、色胶片怎样看颜色? 要理解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我们周围世界的可见光,即指我们常说的“白光”,它实际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不同色光组成。 白光的色散实验,.,27,彩色感光材料,颜色的分类(有色彩、无色彩) 有色彩 能与太阳光谱对应的颜色成为有色彩。 无色彩 黑色、白色属于无色彩,.,28,彩色感光材料,三原色(不能由其它颜色合成得到的颜色),.,29,彩色感光材料,.,30,彩色感光材料,可见光谱成份中的任何为人们所见的色,都取决于对肉眼内三组感色神经系统所受不同刺激的相对比例的组合。 彩色摄影利用银盐的感光性能与染料的成色性能相结合来制成彩色片。,.,31,彩色感光材料,人类的眼睛是

12、怎样区别各种不同颜色呢? 说来有趣。人眼具有三组各别的感色神经系统:一组的神经末梢只对红光敏感;第二组对绿光敏感;第三组对蓝光敏感。人脑受到三个感色系统的相应刺激,从而使我们得以看到可见光谱范围所有的颜色。,.,32,彩色感光材料,为了记录不同的色彩,彩色片涂有多层感光乳剂,每层具有不同的感光能力。一般至少有感红层、感绿层和感蓝层三层,分别感受红、绿、蓝色光。,.,33,彩色感光材料,彩色感光片有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两大类。 彩色反转片产生正像,经过冲洗得到的是和景物色彩相同的彩色正片,可以直接观看、放映幻灯或用于印刷制版,颗粒比较细。彩色反转片被广泛选用于专业彩色摄影中(人像摄影、婚纱摄影除

13、外,因为那里最终产物是照片)。,.,34,彩色感光材料,负片就是感光后形成负像(补色)的胶片。 如果你想摄制照片、留存相册中或准备展出,以选用彩色负片为宜。彩色负片需要在相纸上印相或放大才能呈现被摄物的正常色彩。 彩色负片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具有比彩色反转片大得多的宽容度。特别是曝光过度一点也不要紧,虽然其宽容度比起黑白负片还是小一些。彩色负片曝光不足一挡或过度两挡,仍可获得可用的影像。其原因在于当你用彩色负片扩印或放大照片时,你还可以在加工中适当调整以挽回曝光误差。如采用彩色反转片,你就没有这“第二次机会”。拍个什么样就得个什么样。,.,35,感光材料的性能,1.感光度 指感光片对光线的灵敏

14、程度。是胶卷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 感光度由胶片生产厂家标定,它是决定拍摄感光控制的第一个参数。 目前感光度的标定方法有美国的ASA制、德国的DIN制,国际标准感光度ISO制是两种制式的组合。,.,36,1.感光度,“GB制”是中国对感光度的标记,在“GB制”中,数值每相差3,表示感光度相差一倍,如GB24的感光度是GB21的2倍。GB21=ISO100,GB24=ISO200等。 “DIN制”是德国用于感光度的标记。“GB制”与“DIN制”表示的感光度的数值相同,如GB21等于DIN21。 “ASA制”是美国用于感光度的标记。,.,37,1.感光度,“ISO制”是“国际标准组织”在1979年

15、公布的感光度标记,旨在统一世界各国对感光度的标记。“ISO制”现已被各国接受,广泛用于感光片的感光度标记。“ASA制”和“ISO制”表示的感光度的数值相同,如ASA100等于ISO100。它们的数值相差多少,就表示感光度相差多少。如ISO200的感光度是ISO100的2倍,ISO400的感光度是ISO100的4倍等。,.,38,1.感光度,影响感光度的高低主要因素,一是感光片上卤化银颗粒的大小,二是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感光中心的多少。 拍摄的时候需要根据拍摄条件和目的选择底片的感光度。感光度高的胶片,能在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拍摄,但拍出的底片颗粒较粗;感光度低的胶片,需要良好的照明和理想的光线,拍

16、出的底片则细腻且层次丰富,适用于高倍率放大。,.,39,2.反差,指画面中影像不同部分的明暗差别的程度。明暗差别程度大的,就叫做反差大,反之,反差小。,.,40,2.反差,.,41,2.反差,.,42,2.反差,底片影像的反差,是因密度不同而形成的。影像密度大小的因素有三个:景物本身的反差;胶片本身的反差性能;显影控制的影响。三个因素互相制约,共同起作用。 不能简单地认为反差大好或者反差小就好,关键在于合理地根据景物特点和拍摄意图来有效地把反差控制在理想的比例之中。从新闻摄影的角度来看,是否有效地利用反差来充分传递新闻信息,是判断发差是否合理的基本价值尺度。,.,43,3.宽容度,胶卷的宽容度是指胶卷能够按比例记录被摄景物明暗范围的能力。 被摄物明暗范围用反差的大小来表示,因此,当胶片能够按比例的将反差大的被摄物记录下来,就称其宽容度大,反之就称其宽容度小.,.,44,3.宽容度,宽容度大的感光胶片在拍摄时稍有曝光失误,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曝光效果的摄影作品;反之,如果按比例记录被摄体的明暗变化范围小,其曝光宽容度也小,使用曝光宽容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